近日,中國海軍“遼寧”艦和“山東”兩個艦航母編隊,前出廣袤的西太平洋海域,進行了貼近現代實戰條件下多兵種的年度例行性且“不針對第三方”的海上“紅藍”對抗演習。
本次中國海軍突破第二島鏈,前出西太平洋的演習,是冷戰結束以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開展的一系列海上聯合行動中的最新一次,這場越來越關注綜合的真實作戰場景,引發了外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外軍多次派出了艦載戰斗機,前來中國海軍進行“紅藍”對抗演習的兩個航母編隊所在的海域,進行近距離跟蹤和監視,試圖窺探中國海軍進行對抗演習的相關情報。
從央視曝光的視頻中,中國海軍編隊全程保持高度戒備,從“遼寧”艦航母上起飛了彈射版殲-15T戰斗機、從“山東”艦上起飛了殲-15基本型戰斗機,對外機進行了警告和驅離,專業穩妥處置應對。
根據中國官方的報告,在西太平洋的雙航母編隊參與了真實戰斗條件、聯合行動和基于系統作戰的演習,完成了包括空中偵察、預警、反艦打擊、防空和晝夜航母戰術飛行行動等一系列任務。
中國海軍雙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進行的大規模“紅藍”對抗演習,反映了中國海的作戰范圍、戰備狀態和海上綜合作戰能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通過在西太平洋上部署雙航母編隊,這是一個極其明顯的風向標,表明中國海軍能向遙遠的海域投送作戰裝備和兵力,遠程作戰能力可謂肉眼可見。
本次“遼寧”號航母的表現極為出色,這艘由大連造船廠改造提升以后,由“訓練艦”蛻變成“戰斗艦”的航母,艦載戰斗機由原來滑躍式殲-15基本型,換裝成彈射/滑躍兩相宜的殲-15T戰斗機,對空防御和進攻性能包括對海對岸打擊有了大幅度提高。
以至于保加利亞軍事網站稱,搭載了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公里范圍,能夠攜帶多達12噸的武器和燃料,配備了霹靂-15導彈的殲-15T戰斗機,標志著中國海軍航空兵的關鍵進步,增強了其控制航母打擊群周圍空域的能力,堪稱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總之,中國海軍雙航母編隊突破第二島鏈,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的“紅藍”對抗演習,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和軍事格局日臻錯綜復雜的形勢下,維護中國戰略縱深并加強海上態勢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強化中國海軍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能力,提高中國作為大國的國際影響力。
這次中國海軍的雙航母編隊的演習,驗證了多兵種聯合部隊訓練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中國海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能力。
雖然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將中國海軍雙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上的演習訓練,定性為常規和防御性質,但部署的規模和結構,卻凸顯了中國海軍在中國更廣泛的軍事戰略中不斷擴大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