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商務部28日明確表態,反對任何國家以損害中國利益換取美關稅減免,稱若出現此類情況將堅決反制。
特朗普政府4月拋出“對等關稅”政策,給多國90天緩征期,7月9日截止。眼瞅日子臨近,歐盟、印度等經濟體急著和美國談條件。美國商務部長放話,前10個達成協議的國家能拿更好待遇,晚了就進“二等名單”。特朗普自己也說,截止日“能延能縮”,但催著各國趕緊“交作業”。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
美國可不是光動嘴。對歐盟,它要求無條件開放市場、買美國能源,還讓北約歐洲國家把軍費提到GDP的5%,威脅談不攏就給歐盟產品加50%關稅——現在美國對歐盟3800億歐元的出口商品已經征著稅呢。對印度,特朗普直接點名,逼莫迪政府開放市場,美印談判都快談攏了。日本也沒閑著,第五輪日美關稅談判,日方想靠在稀土和美國液化天然氣供應鏈上“補位”,換美國關稅讓步。
美國談判時玩的花樣,中方看得明明白白。美英之前簽了個臨時協議,英國接受10%的基準關稅,就為換點豁免權。協議里藏了個“第三國貿易審查條款”,說是要監管“來源可疑產品”,可誰都知道這是沖著中國轉口商品來的。中國馬上找英國交涉,英方趕緊出來圓場,說“不損害和第三國關系”,但這賬中國可記著。
美國還讓一些國家干三件事:給中國商品加關稅、卡死轉口貿易、嚴管某些產品出口。美國媒體都曝料了,美國貿易代表談判時明著要求這些國家“限制中國產業”,拿這個換關稅減免。歐盟更離譜,為了跟美國談,6月中旬臨時取消了中歐高層經濟對話。
美財長(資料圖)
這邊美國跟盟友撕扯,中美談判倒有了突破。雙方確認了日內瓦經貿會談框架:中國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美國取消部分對華限制。外界猜中國說的管制物項可能和稀土有關,美國取消的限制或許包括解禁部分芯片對華出售、放寬中國留學生限制。
可美國玩的是“兩面派”。它想維持對華談判成果,又拉攏盟友圍堵中國。就像美英協議里的“毒條款”,表面說適用于“所有第三國”,實際對中國限制最大,影響制藥、鋼鐵等領域。特朗普這招夠損——中美關稅戰再怎么打,戰場還在兩國之間,可要是其他國家接受損害中國利益的條款,全球產業鏈都得受影響,經貿關系也會更復雜。
商務部這次警告可不是隨便說說。4月21日,中方就說過反對犧牲中國利益換關稅減免,現在是再給相關國家敲警鐘。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說得清楚,中國堅持多邊框架下平等互惠,誰要是違背規則損害中國利益,中國肯定不答應。
英國就是例子。它跟美國簽協議塞“毒條款”,中國馬上通過外交和商務兩條線發警告。還有歐盟,為了跟美國談取消中歐對話,中國也看在眼里。中國把話說在前頭:你們跟美國談可以,但要是敢拿中國利益當籌碼,就等著中國反制。中國維護國家利益,向來說到做到。
歐盟(資料圖)
對很多國家來說,跟美國談判時心里想的是“能少吃虧就少吃虧”,可要是為了討好美國,接受損害中國利益的條款,那就是打錯了算盤。中國市場多大,產業鏈多重要,這些國家得好好掂量。印度要是在美印協議里塞針對中國的條款,以后跟中國經貿往來能不受影響?歐盟為了美國關稅優惠,放棄中歐合作,到底劃不劃算?
美國的“緩征期”馬上到期,各國談判到了關鍵時候。中國紅線已經劃出來:敢犧牲中國利益換美國讓步,絕不輕饒。那些動歪腦筋的國家,最好想清楚后果——中國反制手段多的是,到時候新賬舊賬一起算,看它們能不能承受。在國家利益面前,中國不會退讓,誰要是踩了紅線,必定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