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報記者 陳雨禾 文/圖
進入7月,新能源車企動作頻頻,成為市場焦點。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一方面,小米汽車憑借新車型YU7的巨大訂單量奠定開局優勢后,于7月1日宣布限時改配服務;另一方面,特斯拉對旗下車型進行升級及漲價,被部分觀點認為欲以參數“反擊”小米。
在多家機構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有望迎來全新機遇。與此同時,隨著車企新產品的發布和資本運作的活躍,行業整體的景氣度也有望進一步持續。
在成都萬象城小米門店展出的小米YU7
“鲇魚”小米再出新動作
不得不說,從去年開始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小米汽車,似乎總是能為行業帶來不小的“震動”。數據顯示,在6月26日晚,雷軍宣布小米首款SUV車型YU7正式上市后,其大定訂單數量在3分鐘內突破20萬臺、一小時突破28.9萬臺。這一數據,不僅創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紀錄,也比去年小米首款轎車SU7首銷24小時8.89萬臺的紀錄高出2倍多。
隨著小米YU7的訂單數量持續增長,7月1日,小米汽車又放出了新消息。其旗下新車型小米YU7即將開啟限時改配,7月6日10:00至7月7日23:59,鎖單用戶(非準現車)都可參與改配。小米汽車表示,改配服務僅限于在YU7標準版、Pro版、Max版之間進行版本修改或對YU7訂單配置進行修改。如改配成功,將重新安排生產計劃和計算預計交付時間。
“一部分用戶選擇改配的話,預計交付的時間就會重新計算,所以近幾天新下單預訂的用戶也有機會更早提車。”在成都萬象城小米汽車門店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稱,“現在下單的話,今年年底之前或能成功提車。”
在此之前,由于小米YU7最久可達50周以上的鎖單周期,一些已給出5000元定金的小米YU7用戶,成為了部分其他新能源車企的“截胡”目標。綜合社交平臺的網友留言及截圖,包括智己、蔚來、極氪、智界、阿維塔等品牌,近期在網上曝出有門店或工作人員提到“補償YU7定金”等相關優惠活動。
對此,有小米門店工作人員表示:“后續小米智能工廠二期逐漸投產,產能提升之后,交付速度將會加快很多。另外我們對黃牛零容忍,排除掉這類訂單后,也可以更早一點提車。”
招商證券國際此前預測稱,小米YU7的穩態月銷量將達3萬輛至4萬輛,2025年小米汽車總銷量有望達到35萬輛至40萬輛。明年可能挑戰年銷70萬輛至80萬輛,樂觀條件下或沖擊100萬輛。
特斯拉等多家車企官宣調價
同樣在7月1日,#特斯拉反擊小米YU7##特斯拉漲價#等話題也沖上微博熱搜。
當天,特斯拉中國官網宣布旗下的Model 3長續航版本和煥新的Model Y長續航版本迎來升級。其中,Model 3長續航版本續航從713km(CLTC)提升至753km(CLTC),百公里加速數據從4.4秒變成3.8秒,售價則提升1萬元,達到28.55萬元;煥新Model Y長續航版的續航則從719km(CLTC)提升至750km(CLTC),不過售價沒有變化。
購車政策方面,特斯拉依舊延續6月補貼政策,7月31日(含)前參加引薦獎勵活動下單,可享8000元車漆選裝禮金,同時疊加限時5年0息,包括Model Y與Model 3全系車型;如下單Model 3車型,購買合作保險則可額外享限時補貼8000元。
在部分觀點看來,特斯拉的此次調整或是為了應對小米近期的諸多動作。
有分析指出,在上周舉行的小米YU7發布會上,小米集團CEO雷軍在發布旗下新車的同時,曾多次將YU7與ModelY進行參數對比,而在特斯拉此次升級后,其兩款車型的CLTC單位續航已達到每度電9.57公里左右,相比YU7 Pro每度電7.99公里左右的CLTC單位續航具備更大優勢。
此外,從時間節點來看,小米汽車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整體銷量,也確實給特斯拉的中國布局帶來不小壓力。中汽數研數據顯示,2025年1月—5月,小米SU7的銷量已在中國市場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中超過特斯拉的Model Y,成為新的“銷冠”。
記者注意到,近期對旗下車型的價格、權益等進行調整的車企不止特斯拉一家。例如7月1日,深藍汽車也宣布在7月實施全新購車政策,包括為部分車型降價、提供置換補貼、低息金融方案,以及其他增值權益等,鎖單后專屬權益價值至高可達10萬元以上。
不過,也有車企對7月的優惠政策顯得相對“低調”。如鴻蒙智行,在6月26日宣布智界全系補貼啟動后,又迅速刪除了官方微信、微博上的相關推文,在此期間還有不少網友爆料稱門店的優惠政策已在執行。具體來看,彼時其宣布的活動內容包括立減20000元現金;6月27日起,下定至高可享價值60000元的購車權益,權益活動有效期為6月27日—7月31日。
市場觀察:產業鏈迎來新機會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諸多利好消息持續曝出,相關產業鏈的市場機會同樣備受關注。在部分機構看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涵蓋多個環節,從上游原材料供應,到中游零部件生產制造,再到下游整車組裝、銷售及售后服務,各環節相互依存、緊密關聯。
粵開證券分析稱,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小米YU7大定成績遠超預期,在行業內引發強烈震動,也為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帶來全新機遇,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備受矚目的不止小米、特斯拉等車企。長城證券指出,在近期的汽車行業消息面上,浙江三花智能控制成功登陸港交所,嵐圖FREE+車型預售反響熱烈等,均反映出行業內的新產品發布和資本運作活躍;此外,原材料價格波動對成本端形成一定壓力,需關注其對行業利潤的影響。其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尤其是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等相關技術企業。具體推薦標的包括長安汽車、亞太股份、華陽集團等。
具體到機會方面,甬興證券建議關注整車端智能化領先、技術周期與車型周期共振的企業,包括小鵬汽車、比亞迪、小米集團、零跑汽車等。零部件端則聚焦電動智能化增量環節,推薦出口導向和新勢力產業鏈相關公司,如滬光股份、無錫振華、博俊科技、科博達、保隆科技。
此外,北交所上市的部分汽車產業鏈公司也愈加受到機構關注。開源證券表示,北交所化工新材行業如貝特瑞、禾昌聚合、華密新材、安達科技、科拜爾、科強股份等公司的相關產品,包括電池石墨負極材料、三元系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汽車內外飾改性塑料、車身強化材料、車用密封膠條、車輛貫通道棚布等,涉及汽車動力電池制造、整車組裝等關鍵環節,有望迎來新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