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派出所“撤并調整”的消息不少。
你看,西安新城那邊一口氣優化了11家派出所的“管片兒”和辦公地點;廣東湛江更干脆,直接撤銷海田派出所,把原港航分局的調順港區派出所也整合進了調順派出所;上海浦東動作最大,一口氣撤并了依水園、永泰路、六灶3個派出所,業務分別并入三林、楊思和六團派出所。
其實不光這些地方,全國不少城市,像山東、云南、湖北的一些地方,也都在做類似的調整。我想,這不是簡單地把幾個派出所牌子一摘,換個地方掛上就完事了。你看各地發的通告,基本都點明了,就是為了“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效果”。
想想也是,以前有些地方,可能因為歷史原因,管理有點“疊床架屋” ——像西安航天分局這次就把原來“秦宇”和“神舟路”兩個派出所直接合并成了新的“航天城派出所”,還把長安分局的“大兆派出所”整個劃拉過來了;湛江撤掉海田所后,原轄區按街道切分給了沙灣和北橋兩個所。
警力分散不說,老百姓辦點事,搞不好還得跑兩個地方,多折騰!現在這么一合并調整,等于把勁往一處使了。更關鍵的是,派出所干的“主業”也在悄悄變:以前可能更看重“抓人破案”,現在越來越強調“防患于未然”。
公安部不是也提過“派出所主防”嘛。很多地方都在摸索,把工作重心往前移,多搞搞預防,日常管理和服務老百姓這塊兒也更上心了。有些撤掉的派出所,原址可能就掛上了像“交通管理”或者社區服務這類的新牌子,這點小變化,其實就透露出工作思路在往“服務”這邊靠。
科技這玩意,確實給基層警務幫了大忙。 現在很多地方,指揮中心調度警情更快了;老百姓辦個戶口、開個證明啥的,不少地方也弄得更方便了,有些業務在社區就能辦——上海浦東就很靈活,撤銷永泰路所后,原服務窗口暫時保留,群眾辦事不受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改革這事,步子邁開了,也得注意別摔著。 比如,撤并之后,原來那些管理上的“老疙瘩”是不是能一塊兒理順了? 別光是把地方合并了、牌子換了,里面的辦事流程還是老樣子,效率沒上去,那大家就得嘀咕“換湯不換藥”了。
其實,機構精簡是好事兒,但配套的保障,像經費、裝備、辦公條件這些硬家伙,還有對基層民警的關心愛護這些軟環境,都得跟得上——有個地級市就下了本錢,3年新建改造了34個派出所業務用房,還選派機關干部下沉支援。
保障跟不上,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說到底,派出所是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它咋變,直接影響咱的日常感受。
居民發現辦戶口的地換了(比如上海浦東撤銷點保留臨時窗口),群眾發現自己歸哪個派出所管調了(像西安航天分局調整后明確茗景城等十多個小區劃入新所),這些具體變化的背后,其實是整個警察工作的思路在升級——從側重“管”,轉向更重“服務”;從事后“滅火”,轉向源頭“防火”。
依我看,這場還在進行的變革,是國家治理基層現代化的一步棋。成不成功,關鍵真不在于撤了多少個派出所,而在于撤了之后,事是不是辦得更快、更方便了,治安是不是更讓人安心了。
好的警務,得“管用、有溫度”。
要是每一次調整,都能讓報警響應更快、辦事少跑路、安全隱患抓得更早——像有地方推行“1民警+1輔警+N群防力量”摸透社區,某市的社區民警扎在3萬人大社區里把電詐發案壓降近九成——那老百姓才能真正體會到“警力有限,民力無窮”這句話的力量。
了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