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赫山區43.3萬畝早稻迎來收割季。種糧戶忙著調動機器,收割金黃的稻穗,確保顆粒歸倉,為晚稻的播種騰出空間。
在赫山區筆架山鄉張家塘村,稻田里機聲隆隆,稻香四溢,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5臺收割機在金黃的稻浪中穿梭。種糧大戶劉征宣選用的早稻品種是湘稻秈32號,該品種生長期為108天,抗病性強,畝產可達555公斤。
赫山區筆架山鄉張家塘村種糧大戶 劉征宣:今年是個豐收年,我種了600多畝的雙季稻,早稻今天已經收割了200多畝,五天以后再來收400多畝,全部是濕谷送到烘干廠,價格是98元每百斤,給我帶來的經濟效益大概有12萬多(元)
早稻豐收背后,是赫山區今年推行的“萬畝片+千畝方+百畝田”示范引領模式的成功。通過推廣優良品種,集中示范綠色防控、化肥減量、機插機拋等關鍵技術,重點推廣“早稻集中育秧+機插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模式和早稻綠色種植技術,有效推動了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
赫山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 薛華良:全區43.3萬畝早稻豐收定局,預計每畝產量較常年提升20公斤以上。目前早稻已開始收割,我們將加強指導,確保早稻顆粒入庫,確保晚稻及時拋栽,力爭晚稻再創豐收。
? 推薦閱讀
來 源 :益陽新聞聯播
編輯 :高子悅
一審: 高子悅
二審: 唐科雷
三審:李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