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摘
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是擺脫每天注射胰島素的困擾。基于這一標準,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EJM發表最新臨床試驗論文:在12名糖尿病患者中,有10人(83%)接受干細胞療法一年后,糖尿病痊愈。
該項研究使用實驗室培養的胰島細胞,它們被注入肝臟并在那里“定居”。一年內,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不再需要注射胰島素維持正常血糖水平。
最顯著益處之一是能預防低血糖危象(即突發低血糖癥)。在移植前一年內,所有參與者至少出現過兩次嚴重的低血糖癥。移植后,所有參與者的這些癥狀均消失了。
這些試驗結果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干細胞療法究竟是什么?這種療法如何起效?與其他療法對比長期效果如何?干細胞療法還有哪些潛在的副作用?
什么是干細胞療法?
干細胞幾乎可以分化成任何其他類型的細胞,主要優勢是在實驗室里能夠培育出治療疾病所需要的細胞,并且數量足夠。
對于1型糖尿病歡迎而言,所需細胞是胰島細胞。這些胰島細胞中的大多數細胞應當能產生胰島素。
如何進行治療?
實驗室培養的胰島細胞被注入體內,常見位置是肝靜脈,細胞就是在那里附著。此部位的好處是輸送到肝臟的胰島素比直接輸送到皮下等部位效果更好。
在該試驗中,移植細胞(一種名為XV-880療法)的功能在頭三個月內得到改善。血糖水平得到更好控制。沒有發現嚴重低血糖癥,胰島素分泌指標也得到改善。
在第一年中,參與者能減少胰島素注射量,直到多數患者不再需要注射胰島素了。
哪些可能的副作用?
該療法最大缺點是參與者都需要終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這會降低免疫系統識別并清除移植細胞能力。
由此而增加感染和某些類型癌癥風險,因為免疫系統在清除潛在癌細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此臨床研究中,其中兩名參與者死亡。這些死亡與干細胞治療本身無關。與此同時,多數糖尿病參與者出現胃部不適,最常見副作用是腹瀉,超過一半的人還出現頭痛和惡心癥狀。
干細胞治療比其他療法更好嗎?
多年來,對于部分患者而言,這意味著他們能夠擺脫長期胰島素注射的困擾。
通常情況下,需要將兩到三個捐贈的胰腺合并在一起,胰島移植通常受限于可用的捐贈細胞數量,而這困難和難以普及的瓶頸之一。
總之,采用干細胞療法的患者都需要終生免疫抑制治療。這對許多人而言是不理想的,并且可能會限制其應用。此外,還有費用成本問題,這也是影響多數患者選擇干細胞療法的困境。
7月26-27日將在北京舉辦首屆中新(新加坡)長壽醫學高級管理研修班活動:
中新(新加坡)長壽診所國際研修班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健康長壽學院與全球醫生組織合作,共同設計針對國內醫生需求的長壽醫學高級研修課程,將循證方法轉化為健康長壽臨床技能,特別注重中國人群長壽剛需和文化背景。
這一量身定制培訓旨在為醫生和健康管理者提供專業知識體系和衰老干預技術,包括決策框架和跨學科方法。學員將掌握評估衰老,預測和預防年齡相關疾病風險,并優化個體健康壽命的科學方法。
此外,還特別為學員安排赴新加坡考察和體驗長壽診所健身房模式(掃碼報名參加,咨詢微信:GlobalMD2020)
(研修班上課時間7月26-27日,北京)
學員擇期赴新加坡考察觀摩和體驗項目
關注我們,獲取生物醫學前沿最新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