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專注即時零售領域的劉老實。
《人民日報》6月29日頭版發表的金社平文章《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指出,當下一些行業存在無序拼價格戰、同質化競爭等“內卷式”競爭現象,這扭曲了市場機制,不利于高質量發展。
文章核心觀點為:破除“內卷式”競爭是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強國內大循環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引導、行業自律、企業行動,共同營造公平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即時零售市場熱度持續升溫,美團、京東等多個平臺加速布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然而,在這片萬億級市場的競逐中,“內卷式”競爭問題同時也日益凸顯,嚴重影響著行業的健康發展,破除“內卷式”競爭,成為即時零售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即時零售行業“內卷式”競爭的弊端
其一,削弱行業整體競爭力。即時零售行業為搶占市場份額,頻繁上演價格戰。如一些平臺的“百億補貼”等競爭激烈。平臺和商家都過度依賴價格手段,雖能短期內吸引用戶,但利潤空間被壓縮,導致在物流配送優化、技術研發等方面投入不足,影響行業長期競爭力。
其二,破壞產業發展生態。部分平臺為降低成本,對商家抽傭過高,或要求商家承擔過多補貼費用。一些商家為維持利潤,可能會降低商品品質,導致食品安全等問題頻發。同時,行業內還存在虛假宣傳、審核漏洞等不良現象,如某平臺外賣曾被曝光“品質堂食餐廳”實際為臟亂差廚房,破壞了產業發展生態。
其三,阻礙國內大循環。即時零售行業“內卷式”競爭使資源過度集中于價格競爭,抑制了創新活力。平臺難以投入足夠資源去拓展新場景、開發新服務,無法有效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阻礙了供需間的高水平動態平衡,不利于國內大循環的暢通。
即時零售行業“內卷式”競爭的成因
從市場供需來看,電商行業整體增長趨緩,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而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增速較快,吸引眾多企業涌入,導致市場階段性供大于求,競爭加劇,“內卷”態勢顯現。
高標準市場體系尚待健全也是重要原因。目前,即時零售行業缺乏統一規范標準,商品質量監管不到位,給低質低價競爭留下空間。同時,平臺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場分割,阻礙了資源的自由流動。
此外,部分企業存在短視行為,過于追求短期業績和市場份額,盲目跟風打價格戰,未從長遠角度思考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加劇了行業“內卷”。
破除即時零售行業“內卷式”競爭的路徑
政府應加強引導,統籌好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關系。
一方面,加快制定即時零售行業相關標準和規范,加強產品質量監管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整治低價低質、虛假宣傳等市場亂象。
另一方面,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破平臺間的市場壁壘,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如可參照相關政策,要求平臺在競爭中堅持合法合規、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此外,即時零售行業需組建自己的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協會發揮自律作用。比如組織制定即時零售行業的價格規范和服務標準,引導企業合理競爭。同時,建立行業誠信體系,對違規企業進行懲戒,維護市場秩序。比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已經引導企業簽署自愿控產自律公約,即時零售行業也可借鑒此類做法,促進企業自律。
企業自身要強化自律擔當,摒棄“內卷式”競爭思維。應加大技術投入,優化物流網絡,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如京東可通過技術創新解決系統穩定性和運力不足問題,美團可進一步完善閃電倉布局,提升供應鏈效率。此外,企業還應注重提升商品品質和服務體驗,通過個性化推薦、優質售后等增強用戶黏性,以差異化競爭取代價格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
即時零售行業前景廣闊,但“內卷式”競爭猶如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從整體上而言只有政府、平臺、入局企業三方協同發力,破除“內卷式”競爭,才能推動即時零售行業駛向高質量發展的彼岸,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國內大循環注入新動力。
添加作者個人微信 qdppqd
同時帶你加入 即時零售資源群 ,
和更多從業者探索行業發展,洞見2025年行業趨勢!
整理:劉老實
排版:劉老實
校對:十 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