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97年秋,大唐皇宮。
46歲的鎮海節度使錢镠跪接圣旨,一方沉甸甸的鐵券落入手中。鐵券形如覆瓦,鏨刻333個金字,赫然寫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唐昭宗李曄望著這位平定董昌叛亂、挽救東南危局的功臣,將丹書鐵券賜予他時,絕想不到這塊鐵片會穿越千年戰火,成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見證。
國家博物館藏:錢镠鐵券
“我才46歲,竟受皇上如此厚賞!”錢镠捧著鐵券深受感動。然而此時的大唐已風雨飄搖,鐵券上“長河有似帶之期,泰華有如拳之日”的誓言,更像一曲帝國挽歌。
907年,朱溫篡唐稱帝,開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當時錢镠被封為吳越王,兼任淮南節度使。
而錢镠縱然后來成為了國君,大唐也不復存在,但他始終珍視這塊鐵卷。臨終前還將其放置太廟,此后一千多年,歷經五代、宋、元、明、清、民國再到新中國。這塊鐵卷的意義早已超脫了簡單的“文物”范疇。
“金書鐵券”文字
1391年,大明應天府(今南京)皇宮奉天殿。
建昌知府錢用勤因稅糧虧空被判死刑,其子錢怞突然想到家族這塊近500年從來沒使用過的鐵券,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跪在朱元璋面前求情,滿朝文武屏息以待。
這位以“剝皮實草”懲治貪官的帝王,連自己頒給開國功臣的“免死鐵卷”都不管用,你拿一個前朝的鐵卷又有何用?大臣們都覺得無濟于事。
誰知道洪武帝突然大笑:“免!”神奇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前朝鐵券竟在當朝生效了。
朱元璋肖像
殺人如麻的朱元璋為何會認可一塊唐代的“免死鐵卷”?而且不但赦免了錢用勤,還將其家產盡數歸還?
歷史學者們經過研究,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錢镠平定叛亂、他的后代納土歸宋的忠義,恰是朱元璋想要的臣子模板,他借此想給臣子們樹立個榜樣。
其次,承認唐朝鐵券等于宣告“大明繼承正統”,這是歷代帝王都需要的合法性。
當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等人手持新制鐵券卻被誅九族時,錢家卻因一塊前朝鐵片全身而退。更沒想到,朱元璋的一次“仁義”,冥冥中為中華民族保留了一支極其重要的血脈!
錢學森
1938年寒冬,浙江嵊縣長樂鎮的錢家老宅。錢賡麟夫婦將鐵券裹上三層蠟布,用麻繩系著沉入后院深井。為防井水清澈暴露目標,夫妻倆每日往返三里地從村口挑回渾濁河水,這一挑就是七個春秋。
戰火席卷山河的歲月,這口幽暗水井成了國寶的守護地。
1951年,錢氏族人將鐵券無償捐給國家。這塊輾轉千年的鐵片,后來以國家一級文物的身份安駐在國博,也是唐代唯一存世的鐵卷。
4年后,太平洋郵輪的甲板上,海風卷起錢學森的衣角。當他踏上故土的那刻,開始產生一系列的“蝴蝶效應”。
錢三強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力學之父錢偉長還有寫出《國史大綱》的錢穆等著名人物。他們都是有實物史料記載的錢镠后裔!
歷史就是這么神奇,當唐昭宗賞賜給錢镠“金書鐵卷”,當朱元璋赦免錢氏一族時,命運的齒輪已然轉動。這塊銹跡斑斑的鐵券,不僅守護了一個家族的延續,更在冥冥中為中華民族保存了最珍貴的火種。
正如《錢氏家訓》所言:"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這份家國情懷,才是中華文明最珍貴的"免死金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