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上半年收官之際,滬指再度發力,并逐漸接近3500點的整數關口位置。但是,在市場即將挑戰3500點關口之際,有兩個細節值得我們去關注。
第一個細節,今年6月份A股市場的IPO受理顯著提速,在6月30日當天,A股有41家IPO獲得受理。在整個6月份,A股單月受理的IPO數量多達150家,占上半年總量超過85%。第二個細節,截至今年6月30日,A股總市值已經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正式進入百萬億市值的規模水平。
從IPO受理提速的細節分析,新受理的公司集中在北交所市場。以6月30日的新受理IPO為例,在41家新增受理名單中,北交所占了32家,科創板占了5家,深交所占了4家。由此可見,在新增受理企業的分布情況分析,北交所市場占了大頭,北交所市場成為了A股市場新增股票的主力軍。
在我們過多關注滬深主板市場走勢的背后,其實今年以來股市行情表現最佳的市場,應該是北交所市場了。以北證50為例,今年以來北證50指數大漲40.40%,上半年的漲幅顯著強于滬深主板和創業板指,也比港股市場的走勢更加強勢。在北交所市場逐漸具有賺錢效應的背景下,北交所市場的融資能力開始提速。
截至7月1日,北交所市場上市公司總數為268家,總市值接近8500億元。按照今年的IPO受理速度以及北交所市場的股價表現,2025年末北交所市場有機會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值規模。在北交所市場持續保持賺錢效應的背景下,北交所新增IPO受理數量大增,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北交所市場的融資需求外,每年6月份基本上屬于IPO的受理高峰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業提前申報IPO,有利于回避后續補充財報信息的環節,提升IPO申報的效率;另一方面是企業抓住上半年結束的時間點沖刺IPO,為年內或明年成功IPO爭取更多的時間。相比起核準制度,注冊制下的等待時長明顯縮短,企業成功注冊上市的效率已經較之前顯著提升。
一天受理了41家IPO,對市場來說,可能會感受到IPO提速擴容的壓力。實際上,6月份的IPO集中受理也是過去多年的常見現象,而且此次新增IPO受理集中在北交所與科創板市場,對主板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因此,在市場臨近3500點的整數關口,這一則消息對市場的實際影響非常有限,投資者不必過度解讀。
如今,A股總市值已經突破100萬億人民幣規模,意味著A股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未來百萬億市值的規模體量已經是A股市場的運行新形態。
2007年,A股市場首次進入3500點,當年的總市值約為20萬億人民幣。18年之后,A股市場還未站穩3500點,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卻已經突破百萬億人民幣,18年時間新增的股票市值多來自IPO募資以及再融資等途徑,只有少數頭部公司、行業龍頭公司實現股票價格的大幅上漲。
截至2025年6月,美國股市的總市值規模約為60萬億美元,相當于430萬億的人民幣市值規模。相比起美國股市的市值規模,A股市場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比較健康的運行狀態應該是股票價格帶領股票市值的穩步提升,股價上漲是股票市值提升的核心因素,而不是IPO募資與再融資帶動股票市值的大幅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