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2025年大地流彩·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廣東省賽總決賽在中山市沙溪體育館打響,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佛山南海隊、中山沙溪隊和清遠清新隊分獲冠、亞、季軍。中山沙溪隊將攜手佛山南海隊代表廣東參加全國“村BA”大區賽。
與前兩屆相比,今年“村BA”賽制迎來幾項變化。新的賽制,對于沒有縣級轄區的城市影響很大,讓中山和東莞這兩個籃球強市受到很大的制約。盡管受限于“小打大”游戲規則,但中山沙溪和中山古鎮兩支鎮級球隊仍然頑強拼搏,分別拿到了小組賽A、B組的第一出線,東莞兩支鎮級球隊以計算小分遺憾未能出線。
劉詩覺 攝
當晚的比賽引起了廣泛關注,沙溪體育館內座無虛席,場外還有大批球迷無緣入場,網上直播間的觀看量也不斷飆升。中山沙溪隊作為兩屆全國“村BA”總冠軍,擁有豐富的比賽經驗和強大實力,進攻端表現突出,場均得分在本屆賽事中名列前茅。而佛山南海隊作為本屆賽事的“黑馬”新星,在小組賽中就展現出強勁勢力,曾以7分優勢擊敗中山沙溪隊。
由于中山沙溪隊和佛山南海隊均已手握“村BA”下一階段大區賽的入場券,球員們都沒有思想包袱,放開去打,使得這場冠軍爭奪賽打得更加激烈、好看。
比賽中,面對佛山南海隊的強力沖擊,沙溪隊在得分后衛李衍均、控球后衛劉煒祺、前鋒劉宏宙等球員的帶領下,堅定執行戰術,不斷打出行云流水、配合默契的犀利進攻,為觀眾展示了熱血團魂。盡管以微弱分差惜敗對手,中山沙溪仍贏得了場內場外觀眾的掌聲與喝彩。
競技體育充滿懸念,鄉村籃球賽魅力無窮。賽前中山沙溪隊奪冠呼聲很高,能否衛冕成功是當晚一大看點。這場決賽充分體現了球隊拼搏到最后一刻不輕言放棄的精神。一幕幕熱血畫面、一個個精彩進球都讓觀眾和沙溪人有理由相信,中山沙溪隊賽出了風格,球員不會因為一場失利而氣餒。在下一階段的大區賽,球隊將穩扎穩打,帶著現場觀眾、鄉親和球迷的祝福,朝著挺進全國“村BA”總決賽的目標前進。
隨著第一階段的球賽落幕,沙溪再次“出圈”。細數廣東今年闖入四強的參賽隊伍——清遠清新隊、佛山南海隊、中山古鎮隊、中山沙溪隊,前兩支分別代表所在的縣區,中山市的隊伍背后是所在鎮街。以小搏大、逆勢突圍恰恰是沙溪隊的特色。
今年是大地流彩·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舉辦的第三年。中山沙溪隊已經挑落全國各省多支區縣“豪門”,連獲前兩屆全國“村BA”總冠軍,三次闖進廣東省“村BA”決賽。下一階段,中山沙溪將積極備戰大區賽,朝著全國總決賽三連冠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業余籃球屢創佳績的背后,是中山沙溪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狠勁、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努力,也少不了長期籃球人才培養機制的支撐和沙溪人拼搏奮進的血性。
賽場上的逆襲最難能可貴、最提振士氣,沙溪鎮近年經濟增速“V型反轉”同樣艱辛與振奮人心。全鎮集中優勢資源支撐高質量發展,籃球等傳統強勢體育項目則助力凝聚社會力量。
中山沙溪鎮建制于南宋(1152年),距今已有870余年歷史。沙溪毗鄰中山城區,轄區內有15個行政村和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9.6萬人,常住人口有22萬多,轄區實際管理人口近40萬,先后榮獲中國最具產業影響力紡織之都、中國休閑服裝生產基地、中國休閑服裝名鎮等180多項國家、省級榮譽稱號。
紡織服裝是沙溪的傳統優勢產業,當地具備雄厚的服裝設計制造能力和完善的產業配套,擁有珠江口西岸最完善的面料、輔料供應鏈,在過去曾是中山的經濟重鎮。然而近年來在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浪潮下,沙溪服裝產業遭遇發展瓶頸和困境。
劉詩覺 攝
為了迎接挑戰、克服困難,沙溪鎮委鎮政府精準施策,支持全鎮服裝企業開展數智化轉型并取得豐碩成果。當前,全鎮市場主體突破36000家,較5年前凈增長了1萬家。以直播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成為助力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沙溪打贏了漂亮的翻身仗:全鎮GDP實現111.47億元,時隔8年重新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0%。
劉詩覺 攝
不僅如此,2024年沙溪還重回“全國鎮域500強”,成為榜單上的勵志案例。在當年新上榜的13個中山鎮當中,沙溪躍升至全國430位,超過了此前上榜的板芙鎮(第431位)、阜沙鎮(第432位)。在“2024鎮域投資競爭力500強”榜單上,沙溪排名全國第239位,比前一年提升91位,表現亮眼。沙溪正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劉詩覺 攝
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支撐著全民健身的高質量發展,使得沙溪有資源、有能力辦好各級各類的賽事活動,有實力支撐球員的訓練和參賽。
三年來,“村BA”和形式多樣的非遺展示、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同步舉辦,映照出鄉村振興落地見效的成果,也進一步提升村鎮的知名度,拉動當地消費,成為全國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品牌活動。
劉詩覺 攝
中山沙溪鎮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農文旅示范帶建設,統籌推進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美麗河湖保護建設等工作,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沙溪擁有優越的自然資源、“南山北水”的生態格局。鳳凰山公園、沙溪公園、沙溪體育館、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現代化圖書館等公共文體設施齊全;籃球賽、音樂會、光影嘉年華等多種文旅活動精彩紛呈。鶴歌鶴舞、沙溪涼茶、“四月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達16項、數量居全市之首。生活在沙溪的群眾幸福感滿滿。
“村BA”等賽事為鄉村帶來“體育+農文旅”的熱潮。賽事承辦村鎮的籃球比賽與文藝匯演、產品展銷充分結合,為觀眾精心打造集體育競技、美麗鄉村展示等于一體的盛宴,讓所有觀眾充分體驗各村的“煙火氣”,也讓本地居民共享流量帶來的收益,進一步加強了居民建設家鄉的參與感、展示家鄉的榮譽感。鄉村基層的興旺,讓年輕人看到了留在本地的清晰成長路徑,也為籃球運動儲備了豐富的人才庫。
中山沙溪鎮引進籃球運動的歷史能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多年來,沙溪培養出一大批優秀本地球員,連續八年蟬聯全市聯賽冠軍。
劉詩覺 攝
中山沙溪隊的隊員和教練都是土生土長的沙溪人,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則為觀眾展現家鄉的精神面貌。球隊教練馮漢遠是沙溪鎮下澤村人(現沙溪村),執起教鞭前他已經是獎杯掛滿櫥窗的中山“明星球員”。李衍均榮獲兩屆全國“村BA”大賽MVP,人送外號“中山球王”,學生時代在村里打球時被教練慧眼發掘。中山市籃球隊隊員劉煒祺和“小鋼炮”劉宏宙都是沙溪鎮云漢村村民,劉煒祺中學時已助力球隊創造了中山市籃球錦標賽(乙組)三連冠的佳績。
劉明海 攝
隨著沙溪經濟的發展,籃球已融入沙溪人的生活,村村有球場,月月有賽事。當地高度重視全民健身發展,不斷推動體教融合,構建完善的籃球梯隊,面向小學生、中學生和成年人組織了不同級別的籃球聯賽,各級別賽事長年不斷,籃球競技水平不斷提高。體育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讓人們更有工作沖勁。
劉詩覺 攝
江山代有人才出。業余球員回到各自的崗位上同樣具備團隊精神,他們帶著逆風翻盤的信念,敢打敢拼,這就是沙溪籃球成功的秘訣,也是沙溪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