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自創(chuàng)的三畏湯,治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
紅參V五靈脂,公丁香v郁金,肉桂v赤石脂,三對畏藥,屬于十九畏的范疇。
1-紅參、五靈脂相配:
紅參(或高麗參)、五靈脂相配(各10克)。
一補一通,用于虛中夾瘀之癥;益氣活血,啟脾進食,化積消瘀定痛,化腐生肌。
二藥等分,為散吞服、治療胃潰瘍當日止痛,半個月痊愈。
加0.3克麝香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發(fā)作,覆杯而愈。結(jié)核性腹膜炎,腸結(jié)核,15-20天痊愈。(五靈脂為散劑時用醋炒,紅參或高麗參的服用有適應癥,請咨詢中醫(yī))
人參、五靈脂同劑善于浚血(疏通之義),二藥相伍治肝脾腫大(《上海中醫(yī)藥》(3)9,1965,)。可見凡瘀血日久,正氣已虛者,兩者合用,收效甚捷。
人參:
人參味甘、微苦、微溫,歸于脾、肺、心、腎經(jīng)。它具有大補元氣、固脫復脈、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
在調(diào)脾胃方面,人參能夠大補元氣,對于脾胃氣虛引起的乏力倦怠、氣短懶言、精神萎靡、食少便溏、面色萎黃等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此外,由于人參性溫,還可以用于調(diào)理脾胃陽虛引起的胃脘部隱隱冷痛、喜溫喜按、四肢冰涼等癥狀,具有扶陽的作用。
現(xiàn)代研究也表明,人參含有一些能夠刺激胃液分泌和胃腸蠕動的成分,這有助于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人參中的多糖和多肽成分,還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有助于脾胃更好地將食物轉(zhuǎn)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
人參中的人參皂苷可以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提高人體免疫力,從而有助于維護脾胃的健康狀態(tài)。
胃病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胃功能變差了。脾胃有哪些功能呢?無非是消化、吸收、排泄。這3個功能不管是誰出了問題,脾胃內(nèi)都會堆積大量的垃圾,引起脾胃病變。所以我們需要用人參,來將脾胃修復一下,先讓它恢復自身強大功能。麻繩專挑細處斷,我們脾胃變強大了,就不容易出現(xiàn)問題了。
五靈脂:
味苦、甘,性溫。入肝、脾經(jīng)。五靈脂為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或其他近緣動物的糞便,本品如凝脂,受五行之靈氣而得名。能通利血脈、散瘀止痛,用于治療氣血瘀滯、心(包括冠心病心絞痛)、腹(包括胃痛、疝痛)、脅、肋諸痛,以及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等癥。五靈脂炒用,能夠化瘀止血,用于治療婦女崩漏、月經(jīng)過多等癥。
五靈脂具有活血止痛的特性。可以通過改善血液循環(huán),來提升脾胃的消化功能,從而緩解因氣血不暢導致的胃痛、腹脹等不適癥狀。
其次,五靈脂甘溫,具有健脾溫寒的作用。可以溫煦脾胃,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除因脾胃功能不佳而產(chǎn)生的各種積滯,從而改善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癥狀。
此外,五靈脂還具有解毒的功效。中醫(y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到毒邪侵襲,其功能必然受損。五靈脂能夠加快體內(nèi)毒素的分解和代謝,有助于脾胃恢復正常功能。
如果說人參是從導致脾胃疾病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出發(fā),那五靈脂就是從消除胃病癥狀出發(fā)的。 什么氣滯、血瘀、食積等問題,五靈脂統(tǒng)統(tǒng)都能將其消除。
人參和五靈脂搭配: 一個治本,一個治標。胃脹、胃痛等胃病癥狀消失了,脾胃功能恢復強大了,那胃病自然就不復存在了。所以我才稱這個方,為治胃病奇方。
2-公丁香、郁金相配:
公丁香10克、郁金10克相配。
丁香辛溫芳香,入肺胃脾腎四經(jīng),溫腎助陽,消脹下氣;郁金辛涼芳香,清心開竅,行氣解郁,祛瘀止痛,利膽退黃。
二藥等分相合,有溫通理氣,開郁止痛,寬胸利膈,消脹除滿,啟脾醒胃之功。
對脘腹、少腹冷痛脹滿,或寒熱錯雜之當脘脹痛,煎劑入胃不及一刻,即可氣行、脹消、痛止(無脹感者無效)!對脾腎陽虛、五更作瀉(包括部分腸結(jié)核)兼見上癥者,效果最好。
3-肉桂、赤石脂相配:
肉桂(油桂為佳3-10克)、赤石脂(10-30克)。
肉桂補命火,益陽消陰,開冰解凍,宣導百藥,溫中定痛,引火歸原;赤石脂甘溫酸澀收斂,為固下止瀉要藥,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內(nèi)服本品能吸附消化道內(nèi)之有毒物質(zhì)及食物異常發(fā)酵的產(chǎn)物等,可保護胃腸粘膜,消除瘀血水腫,止血、生肌、斂瘡。
二藥相合,對脾腎虛寒導致之久痢、久帶、慢性潰瘍出血、五更瀉、久瀉滑脫不禁、脫肛、各型潰瘍性結(jié)腸炎,一服立效,一月痊愈。
三對畏藥,見一癥用一對,三癥悉俱則全用。李可先生使用本方42年,以平均日用3次以上,則已達4萬次以上,未見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對難癥、痼疾,一經(jīng)投用,便入佳境。
另,胃病年久者,太陰之傷、可以附子理中丸補火生土。
(哲醫(yī)論壇——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quán)聲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luò),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yè)用途。若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敬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bflzyb
往期經(jīng)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