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龍詩慧
編輯 / 蘭雨
“國補還有,但提還(高息高返)下周就會停,我們本來有十多個銀行支持,現在只剩一家做了。”
6.18過后,當車厘子跟一位合資品牌4S店銷售就一輛油車優惠“討價還價”時,他一再表示價格透明外,還特別強調各家銀行很快取消“高息高返”,還勸要買趁早入手,過了分期買車的成本將會增加。的確,近日來全國多地車市的“高息高返”政策被陸續叫停。
75萬買卡宴,29.8萬買寶馬5系(參數丨圖片),13萬買本田CR-V,這些令人上頭的價格背后無一不是帶著“高息高返”的影子,銀行為了獲客,向汽車經銷商支付高額返傭,經銷商則用部分返傭補貼車價,同時消費者可以從銀行獲得兩年的低息貸款,代價就是兩年后利率上漲,銀行收高息“回本”。
但在實際操作中,“高息高返”往往和“五年貸款兩年后提前還貸無違約金”的約定相結合進行。當越來越多車都以“一口價”形式售賣,價格透明的背后,4S店為了吸引消費者促成交易,會把“提前還款”掛在口邊;以一輛沃爾沃S60為例,全款22.98萬落地,“高息高返”的落地價少2萬元,若選擇貸款11萬以5%利率按2年期長貸短還,等于從銀行“白薅”1萬多。
“說白了,就是占了銀行的便宜,銀行不玩了后面(車價)肯定貴。"
“沒有了高息高返,油車也得賣啊。”
沒有了“高息高返”,4S店會把價差“反饋”給消費者,漲價幅度在車價的6-8%,政策退坡說不影響賣車是假的,4S店員坦言壓力更集中在短期,尤其是將要來的淡季。
取消“高息高返”,扯下了4S店的遮羞布?
目前,4S店購車的貸款滲透率超過了80%,幾乎都是“高息高返”,這無異于把風險轉給銀行,銀行無法通過長期利息收益,覆蓋前期向車廠提供的補貼成本,出現虧損、加劇經營風險的情況。
如今叫停是站在保護銀行營銷成本,防范金融風險的長遠層面。但卻等于再次掀開了經銷商資金緊張、銷量承壓的“遮羞布”,如何緩解銀行補貼退潮后經銷商的壓力?尤其是以燃油車為主銷的品牌門店,確實值得深究。當價格戰無休止,為了消化庫存,經銷商甚至會出現賣出價,低于進貨價的“倒掛”;若車賣出的流通不夠快,或廠家允諾的返利政策不及時,站在汽車行業鏈條的最低位經銷商,就很容易卷入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一邊做些節點促銷,一邊配合車企做主流車型的一口價,一邊等廠家的大紅包(單車返利)”,一家在廣州以油車為主的豪華品牌4S店經理跟車厘子無奈地表示,即便去年店里拿了廠家的大返點,也虧損好幾百萬,今年的行情更加不看好,以前賣一輛能保利潤的高端SUV,如今也面臨“賣一輛虧一輛”的困境。統計顯示,2025半年僅有35.0%的4S店完成或超額完成銷量計劃,剩余64.9%未達目標,其中17.8%接近完成。
誠然,在廣州這個“全國最容易買油車的一線城市”,似乎出現少許轉機,全國范圍內近期掀起了一股汽車補貼暫停潮,但廣州汽車的“國補”一直在繼續,而且油車友好的政策法規還加碼了, 6月中廣州出臺為“久搖不不中”(72個月)申請人直接領取燃油號牌,而且不占用配置額度的政策;同時,還在今年下半年額外新增6萬個普通車增量指標額度,平均1個月1萬輛,全部以搖號方式配置。
此次,廣州刺激油車消費指向性非常明確,提振地方車市消費信心也很強;這支激活汽車消費市場的強心劑,既符合國家“反內卷”潮,也算得上開全國限牌城市之先河,能否給那些主銷油車的品牌經銷商,提供一片大樹好乘涼呢?
油車在收縮VS沉默的大多數?
在6.18后的一個周日,車厘子探店發現,在以油車為主銷的4S店,大概分為兩類,利用6.18節點做線下團購會的都人流暢旺,而不搞團購的店里,場面冷清基本沒什么人。
光有團購會還不夠,重點得有誠意支撐;探店發現,現在4S店賣油車都非常直接,一是像新能車的“一口價”直銷模式,部分庫存車用“特價車”的降價促銷;二是核心車型配置減少到1-2款,并主推智能化不強的版本;三是把“高息高返”、國補等算上,用價格吸引潛客;這各種舉措加起來,就是讓消費者形成現在是買入油車的最佳時間,從而減少比價的決策猶豫,從店頭反應來看,效果算不錯。可以想象,若沒有“高息高返”,4S店都少了個核心談資。
那新增6萬個指標、“72期送指標”,能在“高息高返”后時代帶給4S店新動能嗎?會有,但效果還真不好說;畢竟第一波被福利“砸中”的消費者還沒到店,第二,撇除牌照的因數,現在自主新能源車的“性價比”也比合資油車高。來到2025年中,燃油車的銷量、關注人群都是在收縮的,即便現在實行真正“油電同權”,也有不少消費者不會再選擇純油車,這確實是個無奈。
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廣州市累計銷售新車21.84萬輛,同比增長7.61%,居于全國前列。除了1月份,每月的新能源滲透率都在一半以上,但油車的占比卻很穩定,并沒有下滑太快;廣州的新能源滲透率,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當然我們也看到,這不是廣州第一次“送”車牌了,在2020-2023年期間,廣州就有多次階段性放寬刺激措施,但當時以節能車指標為主;而像今年直接“送”油車牌還是第一次,這對走品牌認知慣性+高補貼+服務體系路線的合資品牌,是一件好事,除了吸引一部分新能源用戶轉投油車,關鍵是吸引首購群體的青睞,無論最終用戶買不買油車,擴大開口,提高到店的概率,彌補與自主新能源的價格劣勢,對4S店都是很好的機會。
近期,各地合資車銷量大幅上漲,以中型轎車為例,近半年來帕薩特、邁騰、凱美瑞、寶馬3系、雅閣等傳統油車在熱銷榜單中能見度很高,而且月銷1.5萬輛以上位置越來越前,銷量雖然與高光時無可比,但足以證明只要聲名在外的油車只要肯“一口價”降價,還打品牌認知慣性和服務體系的牌子,是能抓住基盤人群。
一家合資4S店銷售也對車厘子坦誠,“送廣州牌”只能是輔助,之前車企也曾將優惠轉成“送廣州牌”大力宣傳,卻收效甚微,因為精明的廣州人都會算“羊毛出在羊身”。當然這次送燃油牌是額外的,等于部分放開了“油電同權”,的確會帶來更多關注;但并不意味店里的業績會有很大提升,一是油車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二是會買油車的用戶,都奔著價格來,即便BBA油車的溢價都比從前少很多。
現在還會考慮買油車消費者,就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數”,認為車就是交通工具,品質和服務才是核心,價格是觸動他們的根本點;所以為什么加了智能化(L2)的油車賣不好,一來真的貴,通常比不帶智能化的貴1萬起步,二來這波人的核心需求不在那。“網上肯為智能化埋單的人,買車壓根不會看合資,都去看小米、特斯拉那些去了。所以我們現在賣車都非常直接,配置也就一兩款,我們愿意搞線下促銷團購,直接戳中用戶。”
縱然占有率下降、車價利潤雙降,但對合資來說,現階段,油車依舊是個很好的市場,我們經常講“基盤”在長期主義的作用就是這樣。在探店過程中,雖然未能感受到合資4S店終端反攻的優勢,但是依靠基本盤,把“合資2.0時代”打出來,難但總比不大要強。比如在一汽奧迪4S店,有油車特賣會,也不影響宣傳全新Q6 e-tron和A5L,大家心知肚明,現階段生存還得靠油車基盤,不然為什么現如今如日中天的理想、問界,也喜歡把店建在BBA的隔壁呢?
就在6月末,傳出多家自主新能源車企將在7月1日期啟用新的購車政策,此前的金融方案、購車保價和優惠全部作廢,有分析指出,這應該是國補方案切換,反內卷的進一步動作,推動汽車行業價格向更理性的方向發展。
若是這樣,至少對廣州地區合資4S店油車價格回穩,是個很積極的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