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新詞,“單身稅”。
意思是不結婚的人,必須強制繳納更多的錢給政府,政府再拿這部分錢,去補貼有孩子的家庭。
換句話說就是,讓光棍兒給奶爸奶媽發(fā)紅包。。
政策是日本推出來的,在名義上叫做“兒童育兒支援金”,號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之所以推出這個政策,是因為日本現(xiàn)在生育率實在太慘了。
2024年,日本新生兒數(shù)量跌破70萬,比去年大跌5.7%。什么概念?
比日本政府在15年前的預測值,整整提前了15年。
而生育率更可怕,日本全國平均只有1.15,東京跌到了0.96。意味著東京女性平均一輩子都生不了一個孩子。
我聽在日本定居的朋友說,現(xiàn)在日本路上能看到嬰兒車都是稀罕物,要是遇到孕婦,那就是稀缺物種,大家都得多瞧一眼。
整個日本老齡化非常嚴重,日本出租車司機、便利店店員、餐廳服務員、保潔工、停車場保安,隨處可見老頭老太太。
低生育率基礎上,日本年死亡人數(shù)高達160萬,人口一年減少92萬左右,相當于每年消失一個小城市。
所以日本高層,急得拍大腿,按照這個速度,過不了多少年,就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相對于93年的經濟危機,惡性通縮,低欲望社會,真正人口的消失,才是國家性死亡,國力衰敗的恐怖事件。所以再不合理的招式,都要整出來,只要生娃就行。
隔壁的韓國,撓撓頭不說話。看來,日本是有一學一啊。
其實韓國之前也出臺過,單身稅,比如年薪2000-3000萬韓元(約10-15萬人民幣)的未婚打工人,每年要多繳納20萬韓元(1160人民幣)的“贖身費”。
不過韓國對生育刺激也同樣大方,生個娃,兩年內可以直接領32.8萬人民幣到賬戶里……
比利時,買房退稅,夫妻能拿100%,單身人士只有50%。
美國,一些州,21歲的未婚男青年,每年繳納1美元的“光棍榮譽金”,傷害性不強,侮辱性極大。
俄羅斯就更猛了,單身稅+丁克稅,最高月薪6%直接充公。
雖然東大目前還沒推出“單身稅”,但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
比如漢惠帝時期,女子適齡不出嫁,收5倍人頭稅,唐太宗時期,婚育屬于地方領導人的核心人物,叫做“婚嫁詔”。
再往前,商鞅、勾踐、管仲等等,都要求國民生娃,管仲最霸道,女17、男20不婚者,直接治罪父母。
在古代,所有統(tǒng)治者都清晰地認識到:
人力即國力,因為會想盡一切辦法推動婚嫁生育。
先從高稅賦開始,然后再懲罰父母,到最后對子女個人的懲罰。
那么生孩子,到底是不是義務?
掌權者當然認為是義務,國民生孩子就是為國做貢獻,就是愛國,也能讓國家得以延續(xù)。
在古代,封建王朝階級的掌控下,不生孩子,那就是大不敬,必須懲罰。
但到了現(xiàn)在,時代變了,人權覺醒,結婚生娃歸位為私權,如果繼續(xù)治罪,肯定會遭遇反抗的。
那么就只能掏錢鼓勵,但最后發(fā)現(xiàn)錢不夠,怎么辦?就只能換個名義征稅去補窟窿。
看懂這個邏輯,就明白了古今中外都一個樣,國內也要做好準備,大概率未來還會有樣學樣。
說白了,單身稅的本質,就是強制讓年輕人為時代的困境,買單。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事情。
如果生育率能因此扭轉,還好,人力即國力,國運昌盛,會反哺每一個人。
但如果,生育率還是起不來,那么年輕人又平白無故被繳了一些錢,那他們處境將越來越難,真是淪為純牛馬了。
其實,說句實話,鼓勵生育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年輕人不愛生娃,根本不是因為不鼓勵,而是因為沒預期。
如果工作穩(wěn)定,年收入每年都在增長,生娃養(yǎng)娃壓力小,誰不愿意生啊,人類本身就具有繁衍后代的基因訴求。
但如果到處充滿不確定性,天天996,下班還得看領導臉色,職場內卷到不敢停下來,焦慮到失眠,自己都過不好,怎么培育下一代?
日本、韓國,這些國家,雖然已經進入發(fā)達國家序列,但整個社會都處于高壓狀態(tài),年輕人處于被極端壓榨的空間內殘喘,他們傳承的不是父母的財富,而是壓力。
再看美國,為啥從未出現(xiàn)過生育率問題,是因為待遇高,保障高,普遍賺的多,人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人,錢這么多,生個娃也不影響生活。
這時候有人問了,為啥非洲黑人、印度阿三,那么愿意生孩子?
很簡單,經濟貧困,跟我們剛建國后一樣,生一個也是生,生兩個也是生,生五六七八個,也不用吃得有多好,只要餓不死,都是莊稼地里個頂個的勞動力。
而且那時候上升通道好,一旦一個人闖出來了,還能帶著兄弟姐妹,雞犬升天,全家轉運升級。所以多生一個多一個概率。
但現(xiàn)在呢,養(yǎng)娃成本提前進入發(fā)達國家序列,而經濟卻還停留在發(fā)展中國家,好不容易供出來了,結果卡在了中間,之前家庭省吃儉用的投入,打水漂了。
所以對于東大來講,當務之急,是要重新搞好分配,把經濟提振起來,讓大家有一個進步的預期,才是解決生育的最佳策略,否則意義不大。
當然以上的論述有點兒悲觀了,但不可否認這就是大多數(shù)人的現(xiàn)狀。很多人肯定看完直拍大腿,說得對啊。
但我不想用事實去激化讀者的情緒,那么接下來再講講少數(shù)人的情況。
我之前在星球收集過,讀者對于生娃的理解。大多數(shù)人還是喜歡生娃的,其實我也喜歡,如果資金充裕,生娃挺好的。
人活在世,重在體驗嘛。起碼中年以后,還有個奔頭,否則太沒意思了,而生娃養(yǎng)娃,也是對自己的一項挑戰(zhàn)。
但一定不要把生娃養(yǎng)娃當作過分重要的事情。
不要陷入雞娃的浪潮。
很多家庭本來很幸福,結果隔壁家孩子鋼琴彈得好,奧賽得了一等獎,自己也跟著上,別人家的孩子考試考了雙一百,自己孩子考90分,也跟著生氣。
我對孩子的要求特別低,健康快樂就好,想做什么做什么,自己去探索,我也沒干涉過,反而后來都還不錯。
讓孩子成龍成鳳,其實很難的,因為這是一個不可控因素,逼得太厲害了,反而破壞了親子關系。
倒不如逼逼自己,多看書,給孩子講講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多賺錢,帶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撐大格局;多陪伴,給他們充足的愛和安全感,讓他們成為人格健全的人,無懼于權貴,不畏于挑戰(zhàn);多帶他們嘗試新鮮的事情,讓他們尋找自己的熱愛和擅長;多研究研究商業(yè)和投資,教孩子從小做做生意,不要就想著給別人打工。
養(yǎng)孩子,也是再一次養(yǎng)育自己。
父母能做的其實有很多,但這些事情,從不是讓孩子去考高分,因為一個實際的現(xiàn)實是,高分并不能兌現(xiàn)好的未來,接下來慢慢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不生不養(yǎng),也沒事。其實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這個游戲規(guī)則里,主角是自己,決策權在自己,其他任何人都是NPC。
自己健康快樂就好了,靈魂要自洽,其他都無所謂,活得灑脫一些。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8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