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
近期,穩定幣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不久前美國穩定幣第一股Circle上市后受到投資者們的熱捧,作為市值第二大穩定幣USDC的發行方,Circle在上市首日便開啟猛烈漲勢,股價較31美元的發行價飆升168%,之后一段時間該股繼續持續走高;
而在亞洲市場,6月25日獲得香港加密貨幣交易牌照的國泰君安國際當天也以大漲198.4%收盤,從這些場景足可以看出穩定幣概念在資本市場的熱度。
隨著美國、中國香港等通過有關穩定幣的立法,京東、螞蟻國際等互聯網大廠也摩拳擦掌準備在港發行穩定幣。
其實,躍躍欲試的不光是互聯網大廠,各路投資人士也對穩定幣這一新生“幣種”的“錢景”充滿期待,紛紛表示,錯過了比特幣,再不能錯過穩定幣了。
穩定幣真是投資人千載難逢的機遇嗎?
最近市場對穩定幣相關概念的炒作熱度,主要來自普通投資者對于穩定幣缺乏了解和過度的期待。
穩定幣作為新興事物,容易被誤認為是與比特幣類似的虛擬貨幣,可以通過炒作價格獲利。
事實上,穩定幣并不是投資或投機的資產,而是支付工具,沒有升值空間,目前的應用場景也比較固定。因此,散戶不應該將其作為一種資產加以炒作。
不過,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深度變革金融行業的今天,穩定幣成為數字經濟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話題。它不僅是解決加密資產高波動性的“穩定錨”,更是Web3生態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快速成長的動力核心。
那么,穩定幣何時才能真正實現“穩定”?它的本質是什么,面臨哪些風險?又如何影響和塑造Web3世界?我們繼續深入探討。
穩定幣是一類什么樣的資產?
穩定幣是一類錨定某種相對穩定的外部資產(通常是法定貨幣,如美元、歐元,或一籃子資產)的加密貨幣。
其設計目標是在加密貨幣波動巨大的市場環境中,為鏈上金融生態提供一個“價值錨點”,使用戶能夠享受到區塊鏈的透明、去中心化和高效優勢,同時避免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不便。
其基本屬性如下:
價值穩定性:通過錨定外部資產,力求維持幣價與錨定資產的固定兌換比例。
加密貨幣特性:保留區塊鏈技術優勢,包括去中心化(部分類型)、可編程性、全球流通,以及低成本、快速結算。
穩定幣的主要類型按照其穩定機制和抵押支持方式可大致分為以下四大類:
1、法幣抵押型穩定幣
其機制是由發行方以等值的法定貨幣或高流動性資產作為儲備金。例如,發行1枚USDT,就必須對應有1美元或等值資產存放在銀行托管賬戶。需定期由第三方審計,但透明度依賴于中心化運營方。
主要優點:
機制簡單,理論上穩定性高(若儲備真實足額);
缺點:
依賴發行方信譽和合規,存在中心化和托管風險,透明度參差不齊;
典型代表:
USDT
Tether
USDC
BUSD
TrueUSD
Pax Dollar
等。
2、加密資產抵押型穩定幣
其機制是通過鏈上鎖定超額的加密資產(如比特幣)作為抵押,由智能合約自動管理和清算。當抵押品價值下跌時,系統會自動拍賣抵押物以保持償付能力。抵押比率往往大于100%。
主要優點:
更去中心化、鏈上透明、抗審查;
缺點:
機制復雜,抵押品波動風險高,需超額抵押,資本效率低;
典型代表:
DAI
sUSD
LUSD
等。
3、算法型穩定幣
其機制是通過算法和智能合約調節穩定幣發行量,不依賴或部分依賴抵押物。常見如“雙幣系統”,用一個波動幣(如LUNA)和一個穩定幣(如UST)共存,通過套利機制平衡價格。
主要優點:
理論上高度去中心化,資本效率高;
缺點:
極度依賴市場信心和套利者參與;一旦信心崩潰易陷入
“死亡螺旋”;歷史失敗案例多(如
UST
典型代表:
UST
(已崩潰)、
FRAX
(混合模式)。
4、商品抵押型穩定幣
其機制是錨定實物商品如黃金、白銀等,每枚穩定幣代表一定數量的實物資產所有權。需有高可信度托管和審計機制。
主要優點:
對抗通脹和提供商品敞口;
缺點:
商品波動性、流動性有限、中心化高;
典型代表:
Paxos Gold
Tether Gold。
穩定幣的根本存在的價值在哪里?
主流虛擬加密貨幣(如大名鼎鼎的比特幣、以太坊等)具有高波動性,使其難以充當日常計價、支付和價值儲存工具。
例如,買一杯咖啡時用比特幣結算,比特幣的價格已是10萬美元以上,這樣的數量級別用來日常結算顯得不可思議。而且,從確定要買咖啡到一杯咖啡做好,頃刻之間比特幣價格轉眼間可以漲10%(也就是一萬多美元)或以上。這樣的支付和收款是極為不便利的。因此需要穩定幣這個中間介體來進行交易結算。
同時,投資者在市場不確定時希望將資金從波動性資產“避險”到一個穩定、但又不離開區塊鏈生態的資產。而DeFi應用則更需要一個穩定的價值單位,作為借貸、衍生品交易等的底層基礎。
因此,連接虛擬貨幣與現實中的日常商業以及金融交易場景是穩定幣的最核心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使用場景包括——作為加密貨幣交易媒介、作為避險與價值儲存工具、充當DeFi活動基石、用于支付與結算,以及用于企業與國庫管理等。
其實,穩定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場景——跨境支付。比如,我近期到了被認為是“全球下一個機會之地”的非洲,發現中國貨在當地是性價比高、品質優良的標志,不少國內貿易商也很想把國內的貨賣到非洲,但非洲國家的金融體系發展程度普遍比國內滯后20年以上。當地的進口商往往拿不出美元、歐元等硬通貨來結算貨款,如果支付他們當地的貨幣則中國賣家普遍很難接受,而此時穩定幣就能發揮其巨大的潛能,因為它的區塊鏈特性將大大提升國際匯款效率,降低成本。
穩定幣會替代傳統央行發行的貨幣嗎?
既然穩定幣有上述各種使用場景上的優勢,那么可以很快取代各國央行發行的紙幣或數字貨幣而迅速走入普通百姓的錢包中嗎?
我認為一定不會,因為穩定幣并非由各個國家與地區央行所發行,也沒有主權信用做背書,更沒有主權背后的稅收基礎來支持。
反而,穩定幣的持有者必須面對一系列“不穩定”,包括脫鉤風險、信任與透明度問題、監管風險、中心化風險、系統性風險、技術與黑客風險、銀行系統風險等等。
實際上,監管可做的事也不少。比如,要求儲備金合規化、制定與協同國際法規、指引創新方向、加快央行數字貨幣化進程(CBDC)等等。當前穩定幣值成為全球金融和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之一。進一步監管工作如何演進?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無論如何,在當前的Web3數字經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之時,穩定幣是有其積極作用和發展空間的。
Web3生態的核心是去中心化應用(DApp)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而穩定幣則是保證其運作的穩定錨和結算單位。沒有穩定幣,DeFi借貸、DEX流動性、鏈上衍生品等都將因價格波動而難以規模化。
穩定幣作為一類型的“數字貨幣(如美元)”,大大提升了Web3支付、跨境轉賬、企業國庫管理等的實際落地能力,使得鏈上經濟體能鏈接現實世界資產,促進資產通證化、創作者經濟、GameFi等新業態發展。
總而言之,穩定幣是連接傳統金融世界與Web3數字經濟的核心橋梁。它們通過提供價格穩定性,解決了區塊鏈世界高波動帶來的核心痛點,成為DeFi、鏈上支付、資產通證化等新金融應用的基礎要素。與此同時,穩定幣本身也面臨著信任、透明度、監管和技術等多重挑戰。未來,隨著監管框架的完善、技術的進步,以及現實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穩定幣有望真正“穩定“下來,在全球數字經濟中扮演更加關鍵、規范且創新的角色。
No.6428
原創
首發文章|作者 黃凡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