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師,你瘋了嗎?!”
2010年底,武漢漢口的房產交易大廳里,氣氛異常凝重。
小學語文老師汪應耀攥著筆,旁邊是他的妻子陳平安。
她握著筆的手在發抖,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吧嗒吧嗒砸在賣房協議上。
中介和買家面面相覷,一臉錯愕——這場景,不像賣房,倒像生離死別。
他們要賣的,是夫妻倆打拼半輩子、130平米的江景房,城里唯一的“窩”。
而賣房的錢,不是為了治病救命,也不是為了孩子上學,是為了——
讓汪應耀在武漢最頂級的琴臺大劇院,開一場個人演唱會!
消息一出,炸開了鍋。
親戚朋友輪番上陣:
“一個小學老師,花幾十萬就為唱一晚上?”
“值嗎?太不值了!簡直是魔怔了!”
連一向支持他唱歌的妻子陳平安,這次也徹底崩潰了。
這個溫和的女人又哭又鬧,怎么也想不通:
丈夫白天在武昌實驗小學的講臺上教語文,晚上去夜場唱歌補貼家用,日子雖然辛苦但也安穩。
怎么突然就要“傾家蕩產”去圓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明星夢”。
“開個唱?那是專業歌手的事兒!你一個‘票友’,圖什么啊?”
她哭喊著問。大半生的積蓄都在這套房子里,賣了,家在哪兒?安全感在哪兒?
但汪應耀像著了魔。
這個4歲就敢登臺唱《紅燈記》、骨子里刻著音樂基因的男人,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在燒:
“錢沒了可以再掙,房子以后還能買。可這個夢,這個機會,錯過了,這輩子就真沒了!我都40了,等不起下一步了!”
他忘不了著名詞作家佟文西為他量身寫歌時的鼓勵,
忘不了站在月湖邊,看著琴臺大劇院水中倒影時那噬骨的渴望。
“今生事,今生了!”
他咬著牙,近乎偏執。
面對哭成淚人的妻子,他心如刀絞,卻無法回頭。
最終,他幾乎是半拖半哄地把妻子帶到交易現場??粗拮雍炞謺r洶涌的淚水,他差點當場反悔。
但陳平安,這個深愛他的女人,在最后關頭,擦著淚說:“...連外人都幫你,我們...不能退?!?/p>
房子賣了90萬,遠低于市場價,只為趕時間。
錢,瞬間投入了那個夢想中的舞臺——編曲、錄音、燈光、場租...像個無底洞。
旁人笑他傻,嘆他不值,質疑他瘋了。
汪應耀自己呢?壓力大到“每天都要精神崩潰”,不敢看妻兒的眼睛,無數次在深夜里后悔痛苦。
但他像一根繃緊的弦,只能向前。
“我不是心疼房子,”他紅著眼說,“我是心疼給家人帶來的傷。”
然而,奇跡般的是,這場“家庭戰爭”的硝煙里,開出了理解的花。
那個在賣房協議上哭泣的陳平安,最終“腳抖抖”地站上了琴臺大劇院的舞臺,為丈夫的演唱會報幕。
她對著臺下上千觀眾,哽咽著說出心聲:
“嫁了個‘不務正業’、不常回家的男人...滋味只有我知道。但他視歌唱如生命...放棄夢想等于放棄他的生命...我只能含淚支持。”
14歲的兒子汪洋紅日,在后臺拼命給換裝的爸爸扇風,驕傲地說:“我佩服我的爸爸!”
于是,2011年8月28日,琴臺大劇院,燈火璀璨,座無虛席。
主角不是天王巨星,而是穿著花襯衣、背帶褲,戴著禮帽,神似“哥哥”張國榮的小學語文老師——汪應耀。
臺下,是他自發來捧場的同事、學生、家長、老鄉。
燈牌閃爍,掌聲雷動,氣氛不輸任何大牌演唱會!
他深情演唱獻給妻子的《想你我就打電話》,高歌湖北人拼搏精神的《九頭鳥》,為紀念辛亥革命而作的《紅樓紅》,蓬勃大氣的《西楚霸王》……
一首首原創曲目,汪應耀時而深情時而俏皮的演唱風格,贏得臺下觀眾陣陣喝彩。
專業上或許有瑕疵,但那份燃燒生命般的執著與熱愛,讓所有人動容。
“夢想的力量,又有幾個人能抗拒呢?”
他賣掉了房子,站上了夢想之巔,也贏得了家人最深的理解。
如今,這位曾為音樂夢想“孤注一擲”的“瘋狂”名師汪應耀,
將他二十年深耕講臺的智慧、對生命的熾熱情感,以及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洞察,傾注到一本獨特的新書里——
《 <紅樓夢> 教育啟思錄》 。
這一次,他的“舞臺”更大,
他要為所有在育人之路上摸索、焦慮的家長和老師,點亮一盞源自古典智慧的心燈。
▲《〈紅樓夢〉教育啟思錄》新書發布暨讀書分享會在漢舉行
從“琴臺追夢人”到“紅樓點燈者”
一位名師的三十年癡情
音樂之外,鮮有人知的是,在汪應耀的生命樂章里,還有一段持續了三十年的、更為深沉而堅韌的旋律——
那是他與《紅樓夢》的“癡戀”。
當眾人還在驚訝于他的“琴臺瘋狂”時,這位武昌實驗小學的語文“掃地僧”,早已在另一個更宏大的“舞臺”上深耕不輟。
三十年! 一萬多個日夜,他像虔誠的朝圣者,
一遍遍走進大觀園的亭臺樓閣,
不是為看風花雪月,而是手握“教育”的探照燈,在字里行間苦苦尋覓育人的密碼。
別人讀紅樓,看的是寶黛愛情、家族興衰。
汪應耀讀紅樓,看到的卻是:
“香菱學詩”里,林黛玉那套秒殺天價補習班的“高效教學法”!
“寶玉偷看禁書”背后,少年人那顆渴望自主呼吸、卻被重重規訓擠壓的心!
呆霸王薛蟠的無法無天,竟是一面照見“原生家庭溺愛之殤”的鏡子!
甚至 “茗煙大鬧書房”的雞飛狗跳,在他眼中也成了理解孩子“人格多面性”的生動一課!
“如果讀懂《紅樓夢》,就會真正讀懂孩子!” 汪應耀篤信這一點。
這部被無數人仰望的文學巔峰,在他手里,竟被神奇地解構、重組,化作滋養一代代中小學生的“獨門秘籍”。
他的課堂,因此變得不同凡響——孩子們在吟唱詩詞中觸摸經典,在角色扮演里感悟人性。
▲欒澍,九歲,汪老師語文課里的賈寶玉
▲鄧悠然,七歲,汪老師語文課里的林黛玉
他20年如一日,免費在武昌實驗小學開設課后讀書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
2017年,他與學生王君郎攜吟唱《飲湖上初晴后雨》登上央視《朗讀者》,成為武漢市第一位帶學生登上該節目的老師;
▲汪應耀攜學生王君郎參加央視《朗讀者》錄制
示范語文課《長恨歌》被湖北衛視《童聲朗朗》評為最美語文課。
▲汪應耀師生攜《長恨歌》登上湖北衛視《童聲朗朗》節目
帶領讀書班學生參演的《母親的歌謠》獲第二屆“長江讀書節”十佳演誦之星(少兒組)一等獎(評分第一名)。
▲汪應耀攜學生參賽長江讀書節勇奪第一
榮譽背后,是紅樓智慧在當代課堂的鮮活綻放。
他常常在深夜沉思: 在知識爆炸、AI逼近的時代,什么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內心豐盈,富有領悟力與創新力,扛起未來的大旗?
是填鴨式的灌輸?還是流水線般的塑造?
答案,或許就藏在那座他走了三十年的大觀園里。
于是,在課堂實踐之外,他擠出所有業余時間,將三十載紅樓癡情與一線教學的體悟,熬成了32篇滾燙的教育隨筆。
他不僅寫,還錄——書中那些可掃碼傾聽的音頻、觀看的視頻,
是他用聲音和影像,為讀者架起一座通往紅樓教育世界的聲光橋梁。
他心中的教育烏托邦,是一片“詩意浪漫而又有溫潤呼吸的麥田”。
在這片麥田里,他執著地守望著一個樸素而偉大的信念:
保護天性,尊重個性,發展社會性。
從為音樂夢想賣掉房子的“瘋子”,到為教育理想深耕紅樓三十載的“癡人”——汪應耀老師用他極致的人生選擇告訴我們:
真正的熱愛,足以點燃生命,照亮迷途。
而這本《 <紅樓夢> 教育啟思錄》,正是他燃燒自己,為萬千教育同路人點亮的一盞心燈。
香菱學詩:
一堂穿越時空的“教育大師課”
秒殺天價補習班!
當命運給香菱發了最爛的牌——被拐賣、為奴為妾、受盡欺凌——
這個身世凄涼的姑娘,卻在大觀園的角落里,做了一件讓現代家長都驚掉下巴的事:
她“魔怔”了,非要學寫詩!
汪應耀老師講到這里,總是會停頓一下,眼中帶著深深的疼惜與敬意。
他感嘆:
“中國最美的畫面,不該只有‘黛玉葬花’,也應該有‘香菱學詩’!她,才是中國教育史上最動人的風景!”
那么,這個被薛蟠呼來喝去的“呆丫頭”,是怎么逆襲成為驚艷大觀園的“詩壇新星”的呢?
答案就藏在林黛玉這位“史上最牛家教”的獨家教學法里!
而汪應耀老師,就像一位偵探,用他的文字,為我們抽絲剝繭,還原了這堂價值連城的“教育大師課”。
第一幕:拜師奇緣 & 大道至簡的“起承轉合”
香菱想學詩,“賴”上了清冷的林黛玉。
黛玉爽快收徒:“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還教得起你!”
最絕的是,黛玉一開口就顛覆認知!
她說:“作詩?有什么難的!不過就是起、承、轉、合!”
起:起因,開篇定調。
承:承接事實,鋪陳展開。
轉:轉折變化,用對子呈現!這是關鍵!
合:總結收束,升華主題。
有起有落,有承有轉,福禍相依,悲歡交織!懂得“起承轉合”,孩子看問題就有了章法,寫作文就有了骨架!
第二幕:學霸路徑圖:王維→杜甫→李白,一步都不能亂!
光懂理論不夠,黛玉立刻甩出一張清晰到可怕的“學霸升級路線圖”
1. 先磕王維(五言律):讀一百首!學那份“大漠孤煙直”的寧靜致遠,養心性,打底子。
2. 再啃杜甫(七言律):讀一二百首!體會“沉郁頓挫”的厚重力量。杜詩如大山,積累底蘊。
3. 最后放飛李白(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奔放豪情。李白是翅膀,助你翱翔。
黛玉這路徑,循序漸進,由靜入動,由實入虛,完美契合認知規律!
第三幕:學詩“三連跪”與“夢中頓悟”的奇跡
有了名師指路,香菱立刻化身“拼命三娘”:
茶飯不思,坐臥不寧,樹下摳土,山石發呆!
終于,在熬到五更天的深度夢境里,八句絕妙好詩噴涌而出!
汪老師深度解讀:香菱這種狀態,就是“癡”!是忘我投入、心無旁騖的深度學習狀態!
現代教育總強調“理性規劃”,卻常常扼殺了孩子這種寶貴的“非理性”創造潛能!
想想李白斗酒詩百篇,王羲之醉寫《蘭亭序》…適度“放飛”,才有靈光!
第四幕:驚艷逆襲!一首詩背后的教育真諦
當香菱忐忑地念出夢中得來的第三首詩: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全場沸騰了!“好!新巧有意趣!”連苛刻的評委們都拍手叫好,直接邀請她加入“海棠詩社”!
汪老師動情剖析:
香菱在寫月,更在寫自己!當詩歌與生命經歷緊密相連,就能直抵人心,動人心魄。
“今天,香菱學詩應該是曹雪芹送給當代中國奔走在培優路上的爸爸媽媽們最好的禮物?!?/strong>
大觀園里的教育“三字真經”:
天性與個性齊飛,社會性護航!
汪應耀老師三十多年泡在《紅樓夢》里,像一位孜孜不倦的“教育淘金者”。
他淘到的不是分數秘籍,而是一把穿越時空、直抵教育本真的“金鑰匙”——
保護天性,尊重個性,發展社會性!
這短短十二個字,是他從大觀園那片青春的“教育試驗田”里,用無數人物命運的悲歡淬煉出的“三字真經”。
沒有分數,過不了今天?汪老師不否認。
但只有分數,絕對過不了明天!
他更犀利地追問:
當孩子們被圈在題海里“卷成麻花”,當“觀世界”成了奢侈,明天哪來的“世界觀”?
▲汪應耀指導學生開展“紅樓夢辯論賽”
感謝大觀園!它像一個巨大的教育啟示錄,用活生生的人物給汪老師“開示”:
賈寶玉:這個厭惡八股、逃學成性的“學渣”,卻是大觀園里最懂慈悲與關愛的人!
他待丫鬟如朋友,對萬物有深情。
汪老師感嘆:這不正是保護赤子天性、珍視生命溫度的最好示范嗎?
當我們的教育急于修剪“不合規矩”的枝椏時,是否也扼殺了那份可貴的純真與共情?
林黛玉:她敏感多愁、孤高自許。她的“孤獨與堅持”,閃耀著尊重獨特個性的光芒。
教育不是流水線,強行把“黛玉”扭成“寶釵”,是最大的悲??!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哪怕她像黛玉一樣帶點“刺”。
賈探春:庶出身份是她的枷鎖,卻擋不住她“行動與創新”的魄力!
協理大觀園時雷厲風行,興利除弊。
汪老師激賞:這就是發展社會性的典范——在理解規則、承擔責任中,綻放個體價值!
好教育,就該給孩子一片實踐的天地,讓他們在“做事”中學會擔當與合作。
大觀園,絕非只是風花雪月!
在汪老師眼中,它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座大膽探索青少年教育的“青春王國”。
它的偉大,在于揭示了教育的核心密碼——
真正的教育,在經歷中發生,在頓悟中完成!
▲于澤西,七歲,汪老師語文課里的賈元春
▲張思婕,七歲,汪老師語文課里的史湘云
汪老師開發的“紅樓一夢小詩童”課程,初衷是學詩,走著走著,目標卻變成了——
帶孩子們走進自然,走進生活,
在真實世界的“大課堂”里,喚醒他們對生靈的關注,對生活的關照,對生命的關愛!
自然、本真、澄澈、寬容、悲憫、平等、創新、經歷…
這些閃耀在《紅樓夢》里的關鍵詞,不正是現代教育苦苦追尋的“理想國”嗎?
▲汪應耀與學生們快樂地在一起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師者如光,微以致遠。
保護那與生俱來的好奇與良善(天性),
欣賞并成全那獨一無二的光芒(個性),
引導他們在融入社會、承擔責任中成為更好的自己(社會性),
這,就是汪應耀老師從《紅樓夢》的血脈中,為我們這個焦慮時代開出的教育“千金方”!
翻開《 <紅樓夢> 教育啟思錄》,讓大觀園的風,吹散教育的迷霧;
讓先賢的智慧,照亮前行的路。
▲《〈紅樓夢〉教育啟思錄》新書發布暨讀書分享會在漢舉行
守護好那片充滿希望的生命“麥田”,因為那里,生長著民族的未來!
關注公眾號“詩意文化館”
即可查詢訂單跟蹤物流
▼添加我,拉你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