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日,正式進入2025年下半年的第一天,慣例做一個半年復盤筆記,順便對大家講講心里話,文章比較長,大家慢慢看。
我給這半年總結的四個字是:
亂中有序。
亂是真亂,從國內到全球,所有宏觀敘事,跌宕起伏,波譎云詭,但“有序”,則是在動亂中,尋找自己有序的節奏,專注自身修行,趨利避害,盡力活得通透,看得長遠。
我每天分析這個世界上發生的大小事件,理解背后的邏輯,這是幫大家“入世”,告訴大家心態和精神不要被外界所影響,這叫“出世”。
入是為了淘金賺錢,打好物質基礎,出則是為了將閱歷沉淀為精神厚度,訓練出云淡風輕、波瀾不驚的心態。
可出又可入,方為最高秘法。
第二個是,盡量屏蔽“共情力”和“代入感”。
這個世界每天都發生很多不幸的事情,尤其經濟下行期,悲觀情緒會彌漫在每一個角落。但請記得,別人過得好不好不重要,你過得好不好才重要。
如果你跟別人一樣,喜歡把大環境作為過得不好的原因,那么就喪失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能力。只能隨波逐流。
情緒是會傳染的,悲劇也會傳染,如果想過的更好,那么從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堅定、積極、思辨、學習,不斷撐開自己的路。
其次,不必共情他人處境,因為這會消耗你的精神力。對我們來講,精神力和時間,是無價的,不容得一點浪費。
其次他人處境,是我們良好的借鑒。
比如我今天在星球分享,大型商場現在過得很難,蕭條感加重了,有的人聽了,哎呀好傷心,經濟太差了,然后馬上反饋到了自己的情緒,覺得未來沒預期了。
但我想表達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在你考慮做線下實體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因為這個賽道賺錢很難,而你硬要創業,還不如不動。
趨利避害,是讓生活變好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每天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對自己有用,什么是沒用的,什么是第一重要,第二重要,以及根本不重要,這才是我們要思考的。
對于我來說,除了家人,沒有任何人值得讓我情緒產生波動,人生在世,沒有那么大能量,搞好自己就行了。
其三是關于賺錢。
有人覺得賺錢難,有人認為賺錢容易。是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思維、認知、資源等等都不一樣。
我前幾天,在星球分享過,人生就像馬拉松,更像一場闖關游戲,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通關秘籍。
25歲前,得靠 “體力 + 智力” ,積極行動做出成果,讓人覺得靠譜,才能得到認可,不是反過來等認可。
這階段就是拿時間和技能換別人 “事后追認” 的肯定。
25 - 35 歲,體力拼不過年輕人,就用 “智力 + 經驗” 。一路積攢經驗,積累資源,靠這個在社會上找飯吃。
35 - 45 歲,體力、智力可能都不如年輕人了,就憑 “經驗 + 人脈” 。靠專業和人品,爭取確定性。
45 - 55 歲,有了各種資源,就開始整合資源,培養自己的團隊,把資源融會貫通,創造更高的價值。
55 歲后,琢磨傳承,觀察、考察、提攜晚輩,把接力棒交給下一代。
65 歲,總結一生,能說的寫書、搞演講,激勵年輕人;不能說的 “暗貨” ,當成 “家學” 傳給自家孩子。
之后,就面帶微笑,迎接衰老和死亡。
這一套,是常規的“成功人士” 劇本。
但現實里,大多數人都走不出自己的 “層級” 。
最底層的勞動者,像農民、農民工,一輩子困在 “體力換錢” 里,60 多歲還得賣力氣求生。而有的年輕人,多干一點活就計較,也沒那個格局贏得 “事后追認” ,最終沒有貴人提攜,只能活在普普通通的中庸世界中,直到老去。
大多數職場人,在 “智力 + 經驗” 里打轉,拿 “時間 + 技能 + 經驗” 換錢,一路干到退休。少數能沾點人脈,但最多也是 “弱關系” 。
往上的 “高端局” ,根本沒人愿意帶他們玩。
他們如果出身一般、沒資源的,想玩高端局,就必須狠狠 “異化” 自己,心夠狠、手段夠硬,在極限中破局,強行打開自己的路。
打破階層固化,唯一指望可能是 “認知” +“執行力”。
窮人也能生出聰明孩子,舉全家之力托舉,不斷在更高級的環境中,錘煉自己,就有希望一代翻身;而富人家的孩子要是沒本事,家產不斷消耗與稀釋,也會被慢慢輪換下去。
就像農耕時翻土,新鮮的土壤總會被翻上來。
最讓人佩服的,是看透社會殘酷,還能保持赤誠的人,像明末宋應星、現代張桂梅。宋佳演的張桂梅好評高,就因為她演出了 “看透殘酷仍選赤誠” 的勇氣。
能混出頭的,沒幾個傻子,不過是各自選了不同的活法。過了四十歲,人人都能選擇自己將要 “成為怎樣的人” ,沒有模版,活成自己想活的樣子就好。
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樣子?
答案是,當你垂垂老矣,回望一生,覺得此生無憾,即使沒有達到,但努力了,便可心安理得地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后人聽。這何嘗不是一種美好的結束。
大多數人在臨死之前才能想明白一件事,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有意識的修行,生命主要是為了體驗一切而來的。經歷會豐富自己,成就自己,圓滿自己。所有體驗都是為了“渡”自己的,歷事煉心,隨緣了業。
所以不要認為自己做了什么會難會累會苦,其實一切都是美好的經歷,過程往往比結果更讓人心動。
賺錢,分為三種,打工、創業和投資。
打工是必須要經歷的,因為這個階段是在培養一個人對職場的認知,以及如何跟別人溝通協作,讓你了解什么是好的領導,什么是好的員工。
這對于未來創業,大有裨益。否則一畢業就創業,步履艱難,栽了很多坑以后,就對創業徹底失去信心了。關于創業,其實還有很多內容可以講,我本身就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對此非常著迷,有空會幫大家解讀創業的底層邏輯,和如何提高勝率。
回到主線,其實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適合自己是最重要的,畢竟打工也可以成為職業經理人,年薪百萬千萬。
但我們要明白的是,無論是哪種路數,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致富,跳開別人設計的游戲規則,就必須要學會投資。
把金錢游戲玩明白,這才掌握了生產資料,決定了幸福的基礎。
今年上半年,我著重于分享投資干貨,很多讀者從0基礎小白,到最后懂得了投資的底層邏輯,而且還獲得了投資的第一桶金。
很多人說,自己從未想過自己能在投資上賺到錢,但事實就是這么發生了,所以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只要學習,能力就是強大的。
昨天我還夸家里的阿姨,飯菜做的更好吃了。
她之前總覺得自己的飯菜做得不好吃,有時候很愧疚,我說,覺得不好就改變啊,你不是看抖音、快手嗎?把看的段子,改成美食視頻,那就好了啊。
從那以后,她每天就看視頻學做菜,現在每天變著花樣地做,手藝精進了許多。
人其實最怕的就是固步自封,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了不得,一旦有了這個念頭,這個人就完了。但如果感知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學習這個動作,這個人就擁有了沒有天花板的未來。
再講回投資。
投資不是用錢賺錢,如果你就是為了賺錢而去投資,那結果大概率不會很好,因為你專注于錢的多少,就會不由自主專注于得失,當你把得失看得太重,那么就會導致你的思維和動作變形,跌了不敢抄,漲了又拿不住。
所以不要把投資的目的,定為賺錢,而是一場游戲,努力學習把游戲玩好,獲得高勝率,這才是投資者的核心目的。
游戲玩好了,錢自來。
就像創業一樣,不要為了賺錢而去創業,而是要把這件事情做好,錢自來。比如我寫文章,當初從未想過為了賺錢而去寫文章。
而是就是單純喜歡寫作,想挑戰自己,把自己的經歷,所學所思所考,分享給別人,幫助別人成長,不要那么累。
結果沒想到,號就這么日復一日做起來了,關注我的讀者越來越多,企業品牌也要找我投廣告。于是才有了現在。
如果當初我就為了賺錢而寫文章,相信我的文章寫不好,自己都讀不下去,因為利益心會讓自己作嘔。
上半年寫過很多關于投資的分享,現在已經一一應驗。
比如我經常說,要在“有魚的地方撈魚”。
最近財聯社公布了上半年全球股市表現數據,韓國排名第一,緊接著就是港股,然后是德國、巴西、加拿大等等。
大A排名倒數第二,倒數第一還是經濟崩潰的阿根廷。
跑出這個數據我一點都不覺得驚訝,之前強調過,大A的游戲難度全球第一,不只是制度問題,還有支撐力、政策、情緒等等,不確定性因素太高了。
今年我的大 A 收益率也不高,這還得益于年后這一波大漲后的減倉。
不過現在在國家隊的助力下,勉強爬到了3450左右,可能會有新的局面出現。但論魚的數量和撈魚的難度,還是港股更好一些。
當然大A我也會持續探索,畢竟有些企業這幾年發展不錯,而且遠遠跑贏大盤,糞坑里撿金豆,撿出來洗洗,也值錢嘛。
港股、美股是我的主戰場。上半年的主要收益都來自于港股、,年后DeepSeek帶起來一波,4月8日貿易戰,又接了一波。
本想著6月份,靠美債危機再接一波。
結果被川普穩住了,只在50塊錢接了小米,小米一直堅信小米YU7會賣爆,但沒想到賣得這么爆……不過根據后續過往調性,當天開盤不久減持了一半,落袋為安,后續看情況操作。
團子,前一段時間暴跌,120多入了觀察倉,加倉或者減持都不著急。如果后續走跌,看節奏再加倉,做低成本,公司是好公司,只不過今年利空不少,但相信可以走出來,王興是個狠人。
今年上半年,美股4月陸續買了一些,那時價格確實便宜。
不過5月持續減倉,覺得美債6月可能會砸出個大坑。
所以到6月,美股就沒啥倉位了,等著它回撤一些。
偶爾買一些當周到期的QQQput、teslaput、luluput、coinbasecall。
這些星球有講過。
但6月,還是低估了美股。它還能持續拉漲,甚至再創新高。
所以6月,整體做得不是很好,錯過了一些機會,也踩了一些坑。
最終靠持續很多年的定投納指,這個月收益才不是負的。
對,按年來看,定投納指就是確定性,這個可以脫離于操作,不用管它,像買保險一樣,定點、定量扣款買入,納指代表美國國運,代表世界是螺旋式上升。
從這件事能看出,美股是真的強,美國流動性真的讓東大的市場羨慕。
當然也離不開川普的一頓靈活操作,把金融霸權發揮到了極致,即使很多事情做的很沒面子,但美股底子太厚了,厚的足以改變判斷邏輯。
對于美股個股來說,其實我不太建議大家多玩,畢竟跨領域,很多公司、產品大家其實也不理解。
很多公司如果持續狂跌或者猛漲,不是很了解或者有信仰的人,很難拿得住。
港股是我熟悉的領域,目前子彈積累較多,就等機會了。接下來下半年會有一波巨浪襲來,我一直在等。
比如川普又整幺蛾子,別看這老頭不靠譜,愛折騰,但事實上,的確能為投資者創造機會,風浪越大魚越貴,沒有大跌就沒有機會啊,川老頭是送錢的,這么看又是一個好老頭。
比如DeepSeek出R2模型,據說已經出來了,但帶有政治色彩,發布時間肯定要聽上面的。而配合上面打一波預期,加強股市利好,情緒上肯定要配合其他的大動作,這就是一波機會。
再比如,美聯儲超預期降息,全球股市都要被激起漣漪,機會的確定性較高。
所以現在相對于漲來說,更期待跌一跌,把熟悉的幾張票,都跌出性價比來,然后在機會露出馬腳的之前,打入子彈,今年任務就完成了。
投資就是這樣,一年把握好兩輪機會,熟悉幾個公司,就可以了。不要貪多,也不要輕易做自己不懂的,更不要頻繁變動交易策略,天天買賣,給人家交手續費。
一半時間在學習,一半時間在理解和分析,少量時間才在交易。
接下來我會把投資寫得更具象性,感興趣的慢慢理解和學習,沒啥難度,但如果覺得還是難的,那就考慮去定投黃金,以及買港險(長期復利6-7%),相當于換個地方儲蓄,但秒殺內地絕大多數產品,不過未來口子會越來越緊。
這些都是投資,只是對于每個人來講,難易度不同,適合自己最重要。但請記得,一定要拿閑錢去投資,不要加杠桿。你的松弛感,也決定了你的勝率。
以上就是上半年的分享,對下半年充滿期待,一起努力,日富一日。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8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