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板好,我是立權,一個在美團即時零售行業摸爬滾打5年的運營老兵。從最初一個月只能做200單的小店,到現在操盤過多個月銷9999+的外賣店鋪,我最大的感悟就是:90%的老板都在瞎忙活,真正賺錢的都懂得看這三個數據。
去年我們接手過一個母嬰用品店,老板張總天天跟我抱怨:"活動沒少做,推廣沒少投,怎么就是不賺錢?"當我們打開后臺一看就明白了——他花了80%的預算在買垃圾流量,轉化率只有0.8%,ROI是負的!調整三個月后,我們用同樣的預算把單量翻了3倍。今天我就把這套方法拆解給你。
別被總單量騙了,流量結構才是命根子
很多老板一見面就跟我說:"我店現在日均100單!"這數字聽著漂亮,但根本說明不了問題。就像我去年接的那個便利店,單量看著不錯,但一查流量來源我傻眼了——70%是靠燒錢推廣來的,搜索流量只占10%,榜單流量為0!這種店就像吸毒,一停推廣立馬完蛋。
健康的流量結構應該是這樣的:搜索流量占40%以上(說明你的商品關鍵詞設置到位);推薦流量占30%左右(平臺認可你的店鋪質量);付費推廣控制在20%以內(精準補量用)
有個實戰技巧:在美團后臺"流量分析"里,把"搜索關鍵詞"下載下來。我幫一個寵物用品店優化時發現,客戶都在搜"貓砂盆特大號",但他們主推的卻是"貓咪廁所"。改個標題,搜索流量直接漲了50%!
轉化率差1%,你每天少賺1000塊
上周有個做酒水配送的老板找我,說每天5000人進店卻只有30單。我一看轉化率0.6%,問題出在哪?
即時零售的轉化率六要素:頭圖要夠炸,超市便利店用"半小時送達"的藍底白字,比拍貨架效果好3倍;價格梯度要明顯,我們給數碼店設計的"爆款-利潤款-高端款"組合,客單價提升65%;評價要有圖,帶圖的"冰箱塞滿"曬單,比文字評價轉化率高40%;配送費要醒目,用"滿39免配送費"的紅色標簽,下單率提升28%;庫存要真實,顯示"僅剩3件"比"庫存充足"的轉化率高22%;售后保障要突出,"壞必賠""退無憂"的標記得放在商品圖旁邊。
記?。?strong>每提升1%的轉化率,相當于你白撿了30%的推廣費。那個酒水店我們只做了三件事:換了頭圖、加了滿減提示、優化了前三條評價,7天轉化率就沖到1.8%,單量翻了兩倍還多!
算不清ROI?你就是在給美團打工
去年有個做家居用品的客戶非要參加平臺大促。結果一天賣了800單,月底算賬卻虧了2萬!為什么?光平臺扣點就去了15%,再加上滿減、配送補貼,毛利率直接被干到負數。
即時零售的ROI黃金公式:(實收金額 - 商品成本 - 平臺扣點 - 推廣費 - 活動補貼)÷ 總投入
我們有個生鮮店的案例:平時ROI是1.8(投1塊賺1.8),參加活動后ROI降到0.7
解決方案很簡單:把活動商品從高損耗的葉菜換成耐儲存的根莖類,同時設置"滿59元才能用券",ROI立刻回到1.5以上。
三個必須監控的ROI紅線:付費推廣ROI<1.2立即停投,活動期間ROI<1.0下次不參加,新客ROI可以放寬到0.8,但復購率必須>25%。
明天早上就做:下載最近7天的搜索關鍵詞報告,把排名前20的詞全部埋進商品標題;本周必須改:選銷量最差的三款商品,重新拍攝帶使用場景的頭圖(比如辦公室零食要拍電腦旁開袋圖);月底要復盤:用我給的ROI公式算清楚每個活動的真實收益,砍掉所有虧錢的項目。
立權認為,不會看數據的老板就像蒙眼跑步。每天忙到凌晨,年底一算賬還不如去打工。而那些會分析數據的,往往看起來最清閑,賺得卻最多。
我是立權,一個在即時零售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運營老兵。當您遭遇:平臺規則難捉摸、團隊執行不到位、增長策略難見效時,我們既提供'全托管式'代運營服務,也開放'授人以漁'的陪跑計劃,用200+品牌驗證過的方法論,帶您避開試錯陷阱,最短路徑達成業績目標。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關注和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贊賞
10年運營履歷,深耕外賣行業
成功運營過3個GMV達到千萬級以上O2O項目
精準的運營分析和戰略思考能力
創新的營銷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
對新零售領域保持高度關注
希望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
撰文:立 權
排版:立 權
校對:十 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