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花都區針對農村地區普遍存在金融機構網點減少、覆蓋率下降、服務缺位等情況,以及村民對金融服務“一難、二怕、三不懂”,信息、信用、信心不對稱等問題,率先在全市開展金融村官試點。2023年,選派了10名“金融村官”入駐6鎮10村;2024年,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試點范圍,新增18名“金融村官”,累計覆蓋6鎮4街91條村;2025年,新增6名“金融村官”,累計派駐34名“金融村官”,率先全面覆蓋花都區188個行政村,“金融村官”數量和覆蓋行政村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鎮村流動,用金融活水澆灌鄉村振興,蹚出產業振興新路子,實現金融服務和產業振興同頻共振,全力以赴落實“百千萬工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花都區實現農業總產值17.22億元,同比增速5.9%億元,花都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4.66億元,占GDP比重達6.6%。
以機制改革促發展
確保金融服務精準直達
印發《花都區“金融村官”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分管區領導擔任“金融村官”試點工作專班組長,專班成員單位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區鎮村三級聯動,按照“每周一走訪、每月一活動、每季度一總結”調度推動金融村官走出去、沉下去、融進去。金融村官作為村委一員,在試點村充當“參謀員、服務員、 宣傳員”角色,走進田間地頭,了解農戶生產經營情況,提供金融服務;深入生產車間,為企業把脈問診,提供金融咨詢、信用 評估、貸款支持等;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宣講金融知識,架起金 融機構與群眾的橋梁紐帶。一是送“點子”進村入戶。金融村官圍繞農業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出謀劃策,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協調資金、牽線搭橋,推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如塱頭村金融村官組織村委研討圍繞“春陽臺”,打造一條集休閑旅游、民俗文化、土特產于一體的古村落藝術街區,摸排村民意愿、對接金融機構,為街區升級改造提供專屬信 貸支持。二是送“服務”進村入戶。組織銀行深入村居一線鋪設金融服務點、投放智能服務終端,將柜面服務延伸至村社,延長 服務半徑,實現金融服務上門辦、馬上辦,打通金融惠民助農“最后一公里”,如建設銀行花都分行在全區163條村開通“裕農通”智慧終端服務。三是送“知識”進村入戶。“金融村官”組織開展金融服務咨詢、反假貨幣、防范電信詐騙、非法集資風險等宣傳教育136余場,走近村民,普及基礎金融知識、提示金融風險,引導村民學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
以產業升級促發展
金融賦能擴大產業競爭力
一是扶持特色產業新升級。圍繞花都藍莓、花都彩虹鯛等特色產業,金融村官積極引入金融活水,推動“小戶、散戶”向“大戶、龍頭、規模化”升級。2024年以來,為藍莓、盆景、漁業、鄉村文旅、皮革皮具特色產業共計投放貸款額度超23億元。農發行花都分行等銀行為藍莓相關企業授信近6億元,助力打造 7000 畝“花都藍莓”特色產業,推動建立集種植、研發、研學、精深加工為一體的藍莓全產業鏈。花都稠州村鎮銀行及時向鰻魚企業放款,支持延伸產業鏈,打造1400畝集養殖、觀賞、培訓、加工于一體的鰻魚產業綜合示范園區。二是培育“文旅”產業新亮點。金融村官以洪拳文化、蠶桑文化為核心,以無花果、盆景為媒,吸引恒健基金、花卉之都公司等企業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塱頭春陽臺、竹洞黃花風鈴木等火速出圈,“花漾年華”鄉村振興示范帶沿線成為熱門打卡地,帶動鄉村旅游、休閑采摘、民宿農家樂、尾箱集市等農村經濟新業態,推動“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馬嶺村金融村官快速為村民辦理收款聚合碼,解決村民鄉村特色旅游項目資金結算歸集問題。廣州農商行花都分行為民宿、露營地等配套“民宿貸”,支持村民將閑置空房改造成民宿,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三是搶占萬億級新賽道。圍繞光伏、儲能、氫能三個萬億級產業新賽道和謀劃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綠能谷”,金融村官和銀行機構主動靠前服務,貼身跟進大產業、大企業、大項目,開展鄉村振興建設貸,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貸款等,及時為土地平整、廠房建設、設備購置等提供資金融通和結算服務。截至2025年5月末,區內六家綠色分行新增企業貸款投放198.20億元,新增投放5060戶。
以產品創新促發展
金融供給適配產業發展需要
一是定制特色化金融產品。立足該區“蔬果、水產、花卉” 特色產業布局,農業銀行花都分行推出“盆景貸”“家魚貸”,累計投放超1.1億元。區內銀行現共有50多款鄉村振興信貸產品,截至5月末全區涉農貸款余額超147.06億元,同比增長超14.5%,有效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要。二是滿足個性化金融需求。結合產業差異化的金融需求,廣州農商行花都分行創新推出“金米小微貸”,期限最長5年,滿足農戶長期一次性資金投資需求,目前累計投放貸款35億元,共覆蓋全區148個行政村。花都稠州村鎮銀行個性化為蓮塘村養殖戶核準貸款額度,“先授后用”,單戶最高100萬元,支持隨借隨還、等額本息等多種還款方式,最大限度滿足短期大額資金周轉需要。針對村鎮工業園區經營企業融資需求創新推出“村企e貸”,截至目前累計為76家企業投放貸款超2.94億元,覆蓋田美村、岐山村等10多條村。三是強化農業保險保障。除推動傳統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外,近年來陸續落地蔬菜氣象指數保險等創新農業保險,涉農保險業務發展走在全市前列,不斷織密“三農”保障網,為農民撐起“保護傘”。
以治理優化促發展
金融配套推動鄉村善治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市委金融辦、區商務局、金融機構與鎮村多方開展黨建結對共建,金融村官扎根鎮村,緊緊圍繞區級、鎮級城鎮建設工作,及時為村社村企村民匹配金融服務,激發鎮村發展新活力。二是推進數字治理。金融村官和金融機構主動融入數字鄉村建設,為基層數字化治理貢獻金融視角與方案,結合區情搭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并進行統一管理,解決紙質版記錄資源數據容易丟失、記錄不全,保管不當、監管困難等問題,及時發現、調配并盤活閑置資源資產,有效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工商銀行為村委搭建“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將村務、黨務、政務及延伸的金融服務集中統一管理,有效提高農村黨務、村務公開和財務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公開化、規范化水平。三是完善信用建設。金融村官走村入戶,收集農戶信用基礎信息,推動搭建農村信用體系。通過農戶基礎信息電子化采集、儲存和管理,村委“背靠背”開展評價等,形成全區涉農主體信用信息專題數據庫,為金融機構在風險控制、產品創新、市場拓展等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支撐。在此基礎上,花都稠州村鎮銀行創新開展整村授信,目前已覆蓋全區147條村,授信余額6.47億元,貸款余額1.42億元,幫助村民把握“百千萬工程”發展機遇,形成金融支持產業興旺新路子。
下一步,花都區將在市委金融辦、市農業農村局指導下,以金融產品創新和政策突破為重點,會同各單位深化“金融村官”試點工作,以“金融村官”試點為牽引,切實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工作,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為“百千萬工程”貢獻金融力量。
來 源:區商務局
編輯:黃柱
復核:謝惠瑜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