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結束,敲鑼打鼓的車企,全都放棄了一招鮮。
隨著各大車企的數據陸續出爐,這比高考查分更刺激。畢竟,高考的錄取率并不低,2024年整體錄取率為79.65%,有相關機構預測了2025年的本科錄取率,會達到53%左右。高考的分數,它所決定的更多是未來的機會多或少,但對不起,以眼前汽車行業的競爭烈度來看,銷量數字的變化,甚至是決定生死的。
上半年過去,誰在敲鑼打鼓?華為鴻蒙智行、小米、小鵬,問界在不斷刷新30萬元以上的紀錄,小米拿下中國車市訂單紀錄,小鵬只用了半年時間銷量就超過了2024年全年,同比增速在300%以上。
不過,除了極少數車企之外,更多車企選擇悶聲發財或者不半場開香檳。不用全部列在這,因為名單里的名字很多,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城、長安、上汽、嵐圖、深藍、極氪領克等等等等。
比亞迪自然是悶聲發財的,奇瑞是要沖擊IPO上市的,吉利把全年銷量預期上調到了300萬輛,是給資本和其他方面信心的,理想和蔚來要面對的趨勢基本一樣,要把增長的勢能保持下去。
但這之中,篩選下來,其實結論會和2025年剛剛開年產生很大的差別,因為一招鮮真的沒有了。雷軍的小米YU7爆單之后,各大車企的投資人都不約而同的提出了相同的要求“逼車企破圈,給情緒價值”。
增程是個突破口,但并非救世主
2024年年末、2025年年初,增程被很多車企的管理團隊判斷為,將是銷量救世主的存在。李斌在每一次發布活動的溝通會上已經避不開一個問題,“你們多會做增程?”
理由是,極氪和小鵬都不只玩純電了,你們所在的賽道越來越小了,而且就在2025年下半年的第一天,智己也很快的更新了自己的增程計劃。當然,李斌肯定是有他的理由的,這可以是,換電大于增程,純電才是未來,也可以是長城汽車“打死不做增程”的堅持,或者是他有其他的判斷。
而隨著2025年上半年的數據出爐,增程這個之前被認為的是銷量突破口的技術,也發生了新的變數。
隨著越來越多玩家的加入,增程的增速在下降,2024年上半年乘用車銷量中,增程為46.9萬輛,同比增長124.2%,2024年下半年,增程銷量約為52萬輛左右,同比增長回歸到100%以內,為99%左右。
2025年上半年的統計還需要時間,不過看1-5月的數據,增程技術銷量約為98%萬輛,同比增長為82%。
技術的發展是有規律和上限的,增程如今正在經歷純電和插混已經走過的路。
從2021年開始,比亞迪DM-i的出現,帶動了插混的暴漲。近幾年的增速分別為,2021年140%,2022年150%,2023年84.7%,2024年84.5%,到2025年,1-5月銷量數據為127萬輛,同比增長31%。
純電也是經歷過了這樣的發展軌跡,2015年時增速202%,中途有補貼退坡影響,到2021年再次來到158%,2023和2024年增速降至25%以內。
本質上,如今的增程市場,其實主要是由鴻蒙智行、理想、零跑三大玩家所構成。而它們身上所體現的規律自然是,隨著增程帶來的先發優勢越來越小,每家都在尋找新的支撐點,完成自己的新打法。
從銷量數字上看,增程目前能匹配消費需求的特征是:要么很貴、要么很便宜。零跑在上半年銷量為22.16萬輛,單月基本已經穩住了4萬臺以上的表現,而且很牢固的抓住了三四線城市用戶,但與輿論認知發生明顯反差的一點是,零跑的銷量主要由純電支撐,而非增程。
例如在今年第一季度,零跑C系列的增程車型銷量累計其實為1.85萬輛左右,這意味著,增程目前在零跑的銷量中占比約20%。
所以,頂級玩家在25萬元以內交出的成績大體如此,這背后,我們在調研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主打家用的購車人對插混、純電、增程并沒有太明顯的分別,更多是看純電續航里程、電池有多大。
所以,低價車本身成本就受限,而長續航需要大電池,大電池又會帶來高成本,那么就存在著不可能三角。至于之后入局的一系列選手,比如小鵬,它其實也只能走25萬以上極致性價比的路線,去和理想、鴻蒙智行PK。
25萬元以上的市場,則是理想和華為鴻蒙智行的爭奪戰,沒有其他變數。理想L6的半年銷量約在10萬輛左右,撐起了品牌的半邊天,但接下來問界M7(參數丨圖片)馬上要進行換代,二者還會繼續撕咬。而最新的6月理想發生銷量下滑以及下調交付預期,這主要是因為問界M8上市后,每周都能拿下至少4400輛的成績,對理想L7、理想L8、理想L9造成擠壓。
總結一下增程市場,最早期理想ONE時候帶來的,增程有低成本所以能帶來極致性價比和解決續航焦慮,在2025年已經不能作為賣點。2個頭部企業身上,從銷量和用戶口碑上,華為是智駕輔助第一,且有望自動駕駛第一,理想則是第二。在智能座艙領域,同口徑統計,理想是第一,華為也肯定是TOP3。相比增程,科技感、品牌、家用、情緒價值等,才是它們取得銷量的主要手段。
至于接下來要入局增程的其他新玩家,其實拼極致性價比也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以小鵬為例,如果能在純電的基礎上把X9和G9的價格下探3-5萬元,產品看似很美麗。但,用戶群體卻存在著不匹配。30萬元以上的群體購車需求覆蓋,有錢、有閑、有車位、有孩子。但,更低預算的群體,其實有著要素缺失。
就算自動駕駛,也只能做50%救世主
而且有更多的案例在說明,所謂不同的動力技術,在2025年里是無法決定銷量的。
一汽-大眾的交卷成績單是,上半年43.61萬輛,同比增長3.5%,燃油車份額增長0.7%。主打燃油車的德系基本上是抗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在2025年第四季度更多插混、增程新車投放入市之后,還會有新的逆轉。而看他們半年里做對了什么,不外乎是跟上中國消費者的變化,把價格下探匹配到心理預期、給到智能配置、再通過質保或免費保養或二手車殘值等,給到消費信心。
比亞迪、吉利、長安、長城、奇瑞這幾家頭部中國品牌,甚至包括上汽集團的成績單,也在驗證單一技術不是法寶的邏輯。
比亞迪不聲不響的在上半年里拿下了214.59萬輛的成績,其中出口數據為47萬。從6月產銷快報的數據中看,插混繼續是它的銷量主力,而且增長速度不錯,累計同比增長23.71%,純電也累計同比增長了40.93%。所以,打開海外市場之后,車企的動力組合是已經能實現更靈活的搭配,而并不是輿論里說說的“純電沒戲了”“插混沒戲了”或者“增程才是法寶”。
吉利也是一樣,上半年累計銷量140.92萬輛,出口18萬輛,計算下來已經很快的接近了比亞迪。而吉利的銷量快速崛起,也一樣是靠三條腿走路。中國星的燃油車銷量就超過了61萬輛,新能源銷量有72.52萬輛,其中20萬元以內市場純電為主,但插混增長的非常快,純電的星愿一款車交付量就超過了20萬輛。而吉利星耀8從上市之后,很快的就超過了比亞迪漢,當然比亞迪還會推新款反擊。
而20萬元以上的市場,吉利也基本上是純電和插混對半,極氪的車型目前都是純電,年底會推出電混,但鑒于極氪9X的售價不低,它要做的并不以銷量爆單為主,更多會是利潤和品牌認知的升級。畢竟,華為和小米的社交屬性,短時間內其他車企學不來。
另一項之前被新勢力最先推動起來的概念,對銷量增長帶來的貢獻其實也在減少,那就是今年開始嚴管的智能駕駛輔助,尤其是高階輔助。同樣,從頭部幾家車企的表現進行分析,華為系車型在今年上半年能帶來的典型特征是“并非在銷量上爆單,而是利潤上爆單”。
問界M7在2024年上半年銷量超過10萬輛,而2025年1-5月為2.54萬輛,所以整個鴻蒙智行的銷量表現出現了缺口,但這并不影響它的營收和利潤,因為問界M8和問界M9的出現,甚至可以說賣一輛利潤等于之前2輛。嵐圖也是一樣,從同比增速上看,85%的數據很好看。不過因為基盤數據比較小,2024年上半年為3.03萬,2025年上半年為5.61萬,增加了2.5萬臺以上。好在,這部分增長主要來自帶有華為技術的高價MPV車型嵐圖夢想家,所以利潤上會很好看。
還有一個案例是,目前最新的現象級產品小米YU7,按上市72小時后的訂單數據來看,3個版本的車型訂單比例約為55%、25%、20%,也就意味著支持高階智駕輔助的版本占比不足50%。所以,盡管售價不菲,面也只有華為一家能很好的靠智駕輔助來打穿銷量。
反例,則是小鵬,甚至是蔚來。蔚來的案例比較簡單,5月NWM世界模型終于推送,但5月和6月的銷量差異不到2000臺,5月為2.32萬輛,6月為2.49萬輛。那么,目前結論是,有刺激但不大。
小鵬也是一樣,雖然在2025年上半年它就超過了2024年全年的銷量,數據為19.71萬輛。不過這其中,小鵬MONA M03就占據了7.98萬輛,造成了最大的增量。但,這款車的成功,靠的并不是智駕,而是硬件下調后帶來的低成本低價格,如果說非要和智能沾邊的話,那就是智能泊車輔助很好的刺激到了新手年輕司機。
至于自動駕駛能不能很好的刺激到銷量表現,目前可能,堵點有2個。一是,自動駕駛的首批車型價格預計全都不便宜,銷量數字上的貢獻能力有限,二是,目前還沒有相關法規落地,所以還是車企擔責,而非保險行業擔責,換言之,是接近爆發期,但還沒有到爆發期。
那么,現在到底拼的是什么?
拼的是其實是,人性。這可以具象為,在技術能力相仿的時候,誰的聲音大、誰的玩法高深、誰的負面信息少、誰能造熱點、誰的粉絲多。
這非常容易解釋,因為市場里拿著一分錢可以選擇的東西有太多。今年上半年里,我們和各大車企高管采訪接觸時,大家全都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怎么先讓用戶,把我們的車,放到選購名單里”。
有了這一步之后,才能再說其他的銷量數字增長等等。而現在的競爭狀態和5年前也完全不同,一輛車的失敗、事故或者缺陷,就很可能直接帶崩整個品牌的銷量表現。案例有很多,比如2024年的理想MEGA,再比如,因為新能源新車型推出后的啞火,合資品牌們近幾年承受了極大的認知壓力。還有,遲遲不換新的特斯拉,也是同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