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領域,雖然中藥材的數量龐大,但它們往往并不會單獨運用,大多都需要與其他中藥材相互搭配,共同發揮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衍生出了一個新名詞——“藥對”,而簡單來說,藥對就是指兩味藥材在相互配伍時,具有增強藥效或降低毒性的作用,比如半夏和陳皮、甘草和桂枝等,都是非常經典的藥對,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個方劑,也是由一組經典藥對所組成的,它就是芍藥甘草湯。
在中醫領域,甘草可以說是一味非常常用的藥材了,在很多醫家藥方中,均能看見它的身影,甘草與不同屬性的藥材相搭配,能夠發揮不一樣的功效,和溫藥同用,能夠驅散寒邪,和寒藥配伍則可以清熱瀉火,若是要利用甘草來止痛,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芍藥來做“輔助”了,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千古名方。
芍藥甘草湯出自東漢醫家張仲景的《傷寒論》,整個方劑僅含兩味藥材,即炙甘草和白芍藥,據原文記載,白芍藥和炙甘草各取四兩即可,這個方劑的主要作用是緩急止痛,甘草味甘,芍藥味酸,而中醫常說“酸甘化陰”,因此,這個藥方便具有補充陰液、滋陰養血以及緩解疼痛的作用。
那么,究竟哪些人更適合選用此方呢?一種是火急火燎的人,這類人常常會覺得心情煩躁,難以平靜下來,按照現在西醫的說法就是“多動癥”,既坐不住,也靜不下來。其次就是身體有各種疼痛的人群,這類人常常會覺得筋骨疼痛或是關節不利,如果這兩種癥狀合在一起,那么使用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就是再合適不過了。那么,這個藥方具體可以緩解那些疼痛呢?大家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1.牙痛
在臨床上,造成牙痛的誘因有很多。如果你已經痛到齜牙咧嘴,但講起話來依舊鏗鏘有力,甚至還伴有脾氣暴躁等癥狀,那么這種牙痛可能就是由肝火內熾所致,想要緩解疼痛,芍藥甘草湯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甘草藥性平和,白芍內斂,歸入肝經,具有柔肝的效果,中醫認為,肝為剛臟,肝火很足,因此一個人的情緒暴躁,大多跟肝臟息息相關,白芍和甘草相互配伍,酸甘化陰,可以起到很好地柔肝緩急止痛之效。
2.頭痛
說到頭痛,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在臨床上,誘發頭痛的病因素也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肝血不足,由于體內的肝血不夠,就會導致肝火循著經脈上攻頭面,這個時候,稍微動一下氣,就會感到頭痛難忍,而且這種疼痛大多位于頭部的一側或兩側,以偏頭痛為主,而白芍具有補肝血的作用,可以以此來幫助緩解病癥。在《黃帝內經》里也曾說過:“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也就是說頭痛的常見病因就是寒邪侵襲,寒邪侵襲頭面,導致經脈不通,也就是“不通則痛”,而這個時候,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也能起到一定療效,可以將芍藥甘草湯和小柴胡湯同用,以疏風散寒、緩急止痛。
3.痛經(生理痛)
女性之所以會痛經,其實大多都與寒邪有關,寒邪凝滯就像是河道里的水流在寒涼的大氣環境下開始結冰,進而難以流動,而我們體內的血脈也一樣,當遇到寒邪時,便會阻滯不通,如此一來,痛經的癥狀就會隨之出現,而飲用芍藥甘草湯,就能夠保持血脈穩流,并起到和里緩急的效果。
芍藥甘草湯作為醫圣張仲景流傳下來的止痛名方,臨床應用到位,解痙攣、止疼痛,屢用屢效,讓人一身輕松。在現代臨床中,常用它來緩解肌肉痙攣和神經性疼痛。實際上,芍藥甘草湯不僅只是用于牙痛、頭痛、生理痛,還對腿抽筋、坐骨神經痛、脅痛、腹痛、三叉神經痛,以及更年期綜合征,都有不錯的效用。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