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的成都,到今年4月的北京,再到6月的中山。
滴滴持續邀請司機代表、行業博主參與開放日活動,面對面傾聽、溝通和交流。
為什么滴滴要花費這么多人力物力來做這個事?
一場“司機意見征集懇談會 ”,兩場“司機體驗監督員評審會”,通過三場面對面的活動,滴滴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感受到了“在場的力量”。
你跑滴滴有意見,滴滴在傾聽。
你在滴滴遇到了糟心事,滴滴有回復。
你一個人跑車沒有歸屬感,滴滴辦了司機節、司機家宴,邀請跑車的師傅一起來聚一聚。
你遇到的難事、急事,滴滴有 公益救助,不管是疾病還是意外,看到了都能搭把手。
社交媒體上,關于滴滴,質疑多過理解。
但是到了現場,滴滴把工作流程、工作難點、階段進度都擺在了桌子上,坦蕩地分享出來,然后解釋:“ 我們深知,在很多問題上做得還不夠好。我們 會將大家提出的問題作為重點工作研究解決,定期公開改進進展。 ”
在現場,坦誠溝通和交流,滴滴做了行業友商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司機代表、行業博主們在社交媒體上表述的種種質疑和不解,到了現場,其實或多或少也有了答案。
國人常講,論跡不論心。
滴滴發揮頭部平臺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把不同背景的人都聚到了現場,坐到了一起,聊了聊從2018年就開始在做的 滴滴關愛公益救助項目 。
評審會上,幾位司機代表、行業博主分享了幾個協助申請的公益救助案例。
有的司機家人接連生病,每天跑車賺的錢,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有的司機一個人跑車,既要贍養老人,還要撫養孩子;還有司機家人生病,無人看管,只能帶著生病的家人開車,給上車的乘客一遍遍做解釋;還有司機因為暴雨天氣視線受阻把車開進了湖里,車輛報損不說,短期也沒了收入來源。
這些讓在場人士男默女淚的案例,都是滴滴關愛公益救助項目近期救助幫扶的一些典型。
國人骨子里都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很多滴滴司機遇到困難了,也都是想著踏踏實實跑車賺錢渡過難關。
但支撐勞動者尊嚴的,不應只有個人拼搏,還應有來自外界的鼓勵和支持。
所以我們常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看到別人遇到難事也總會搭把手幫一幫。
滴滴關愛公益救助項目是公開透明的,也是積極行動的。
4月17日北京開放日活動上,--滴滴和紅十字基金會合作的“滴滴關愛公益救助項目”,以及平臺推出的“關懷寶”和“點滴保”。
6月27日中山活動現場,滴滴公益團隊著重對項目的救助類型、救助過程和救助情況做了介紹。
2025年至今,滴滴關愛公益救助項目中,7成左右為大病救助,其余為人道關懷和突發意外。這些公益救助項目的申請來源中,六成左右來自滴滴一線司服或者合作伙伴,三成左右為司機本人申請,剩下的來自社會線索。
愛心無價,但愛心有成本。
滴滴關愛公益救助項目之所以能夠真正落到實處,是因為有滴滴強大的商業實力作為底氣。
司機代表現場 提問:公益幫扶救助的人多了錢會不會不夠用? 滴滴的公益 救助 項目會一直持續做下去嗎?
滴滴的回復,是讓人安心的。
公益救助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滴滴關愛公益救助項目是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設立的社會化公益項目,會每年持續的。
在現場,看到這樣一群人一直在為了行業發展努力,聽到許多的被救助對象有了生存希望,還有那些接受“橙果計劃”資助的莘莘學子奔赴人生新里程時,我們看到了滴滴向善的光已經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
也希望,在滴滴的引領下,網約車行業能夠出現更多常態化的公益幫扶和救助,形成行業可持續的公益生態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