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教育的期望值也提高了,教育要面臨改革的難題。實行教育改革,首先要制度改革,不然教育改革就會流于失敗,甚至只是隔靴搔癢,起不起根本性的作用。
經濟體制改革出現了,市場經濟也出現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與之配合的政治體制改革應該迅速完成。但政治體制改革并沒有迅速完成,尤其是政府機構改革沒有完全實現,就像教育改革一樣,只是做表面文章,最終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一些企業或公司要審批,卻很難獲得審批,甚至需要送錢才能獲得審批。尤其是房地產高歌猛進的二三十年,審批權簡直成了權力尋租的工具。政治體制改革沒有跟上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甚至在有些時候會阻礙經濟體制的發展。很多地方仍然有權力尋租現象,有權大于法的現象,即便反貪行動持續進行,也不能把貪官污吏全都清除出整個體制,更不能完全防止貪污腐敗的產生。在如此的背景下,談教育改革,簡直就是做表面文章。從上世紀到現在,教育改革的呼聲起了一浪又一浪。從素質教育到分層次教學,再到學生自主學習等等,各種教育理念層出不窮,教育實踐基地建立了很多,教育樣板學校出現了不少,也因此評了很多教師為模范教師和優秀教師,評了很多校長為優秀教育工作者或百佳校長,卻最終收效甚微,沒有多大的進步,不得不屈從于考試制度。而考試制度自從建立以來,一直到現在,基本上變化不大,甚至越變越難。
雖然國家實行“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老師精講精練,不要講太多的知識點,要注重學生接受的能力,但事實上并沒有改變考試制度,沒有改變人才選拔制度。雖然一些大城市減少了課業負擔,但中考、高考的時候,學生才知道考題難度并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而且考題的數量增多了。考試似乎是為了選拔真正的人才,而那些靠刷題得分的人,就有可能疲于應付,但分明不吃虧。倘若沒有刷過題的人,只是憑借聰明的腦袋瓜,就不能應付考試,或者說每次考試分值都很低。中考和高考有一定的難度,不會讓那些從小就聰明而不善于學習的人考高分。要考察的除了智力水平,還有學習能力,有獨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有獨立解題的能力,還有創新能力。很難說一張考卷能考察學生所有的能力,只能考察學生解題的能力,考察智力水平,卻不能考察其他方面的水平。按照傳統的教育模式來看,似乎考試的設計是為了考察智力,智力好的學生可以進一步深造,可以在某些專業領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或者說智力是學習的基礎,考試考的就是智力,考其他的似乎有些跑偏。
社會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要求復合型的人才出現,而不僅僅要求高智商的人才出現。在人群中,高智商的人占比例并不多,可以搞科學研究,可以搞算法,可以搞其他領域的研究。大多數人都是智商平平的,即便參加考試,也不一定能考高分。社會需要大量資質平平的人,除了讓他們充當廉價勞動力,就是要他們有所創新,起碼多付出勞動力,多掙一些錢。社會需要他們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理解各行各業的運作規律,掌握各行各業的知識和能力。而這些都需要靠教育獲得,可是教育卻嚴重滯后,總是教學生一些遠離實踐的書本知識,以至于他們走上社會之后,要靠實踐獲得很多知識和能力,獲得很多技能,很可能跌跌撞撞,吃盡了苦頭。即便學生讀了中專或技校,也不一定能擁有獨立開店的能力,不一定憑借自己學的技術吃飯,因為他們學的那些技術和實際仍然有一些距離。考上大學的學生不一定能分配工作,甚至絕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就等于失業。主要還是資本進入了教育行業,以自身增值為主要目的,也就是以賺錢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培養人才為主要目的。當權力系統想著盡各種辦法招商引資的時候,權力就會被資本收買,被資本架空,最終會為資本站臺,為資本搖旗吶喊。
在資本和權力合謀的情況下,教育改革舉步維艱,只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促使資本增值,而不會培養更多的人才。因為教育要培養更多的人才,就需要從孩子時期抓起,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尤其在評價機制方面,需要改革考試制度,采用綜合評價的模式,而且要去除權力和資本的影響。說起來很美好,也很理想化,卻根本不能實現。因為資本和權力已經完全控制了教育,不允許教育進行大的改革,也不允許教育方面培養很多人才,更不允許在綜合評價方面發力。考試的市場已經形成,學校教育市場已經形成,人才市場已經形成,有大量的資本和權力運作,怎么可能改變呢?一八九二年,一家不起眼的《紐約》論壇月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開始觸及學校問題。一位兒科醫生訪問了三十六個城市的一千二百個教室,用第一手資料譴責了這些學校和教師“使兒童失去人性,使兒童停滯不前,使兒童流于無意識行動。”這就是資本滲透進教育的結果,想要把資本清除出教育,還教育以清白,讓教育真正成為事業,談何容易?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出現了不少崇尚“教育救國”的知識分子,但都沒有成功,原因在于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并不是由教育本身決定的,起決定作用的是制度。國民的文化水平、學識、修養,說穿了只是制度的一種體現形式,單純靠教育去解決,效果不會好到哪里去。陳獨秀在《新教育是什么?》一文中明確地說,要想改革社會,非從一般制度著想不可。
這些年來,隨著法制的健全,權力和資本影響了教育,特權階級也影響了教育,甚至很多人都會運用法律來質疑教育,質疑學校制度和老師,最終刁民橫行,成了辦刁民滿意的教育,而不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改革前提應該是制度的改革,倘若制度不改革,只是改革教育,就會流于形式。而教育改革不成功,就會成為體制不健全的替罪羊,成為制度遲滯不動的借口,成為看客們看熱鬧的好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