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影視制作
隨著可靈AI、Google Veo等視頻生成模型的迭代升級,AI在影視創作領域的應用已經達到一個新高度。6月25日,由快手可靈AI與星芒短劇聯合出品的全球首部AI單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載中》在京舉行首映禮。
《新世界加載中》共包含7部單元劇集,涵蓋科幻、奇幻、荒誕喜劇、歷史等多元題材,總時長達180分鐘,是目前業內已知題材涉獵最廣、敘事體量最大的AIGC劇集作品。借助詳細的動作腳本與首尾幀技術,該劇成功解決了快速打斗場景中流暢度不足的問題。
在映后交流中,《新世界加載中》總導演、異類Outliers創始人陳翔宇,可靈AI產品及運營負責人李楊等一起分享了該劇集創作背后的故事。
7部單元劇集涉及科幻、喜劇等多元題材
通常情況下,要拍攝一部短劇,需要經歷劇本創作、團隊籌備、演員選角、實際拍攝、后期制作等多個環節。據介紹,從劇本創作到內容發行,異類Outliers團隊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影像工業化創作流程,覆蓋從美學表達到鏡頭結構,再到復雜動作場景與細節的全面呈現。
“《新世界加載中》當中,我們采用的是單元劇的結構,像是7個不同次元的拼圖,拼成一個我們對于AI敘事的最初幻想,通過不同風格的表現希望構建一些共同表達的可能。”總導演陳翔宇分享道。
從左到右:總導演陳翔宇、可靈AI產品及運營負責人李楊、快手星芒短劇業務負責人張蘭蘭
陳翔宇表示,目前在劇本創作上還離不開真人創作,AI主要提供一些靈感和想法。在實際制作中,AI可以幫助影視創作提升工作效率、節省制作成本已是業內共識。
從東方美學到賽博朋克,從黏土動畫到三維寫實,《新世界加載中》在不同畫風的切換中,開啟了全新的AIGC微短劇敘事。展現救贖力量的《好夢》、探討人與自然關系的《虎與旅行者》、講述深沉父愛的《馬丁癥》、諷刺對“進步”盲目自信的《宇宙肥腸》、探討人性欲望的《桃源》、揭露戰爭歷史的《不可饒恕》以及思索AI時代技術邊界的《我在猶豫》,7部短片講述了7個完整的故事,又彼此交織共同構成了一個宏大獨特的世界觀。
《宇宙肥腸》截圖
《好夢》截圖
“當下我們已經看到了AI的工具和能力,未來AI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表達工具。”可靈AI產品及運營負責人李楊表示,過去一年,我們看到AI和影視行業的深度融合趨勢,也看到了技術在賦能內容創新的無限可能。
行業尚處初期 創作仍需反復調試
在陳翔宇看來,AIGC相較于實拍和動畫,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試錯空間的革命性釋放。“借助可靈AI,我們很好地實現了人物與風格一致性的問題,讓整部作品的每一幀畫面都實現了絲滑轉場。此外,角色口型與對話內容的精準匹配、大量打斗爆炸等復雜場景的流暢性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可靈AI不僅拓寬了我們的創作風格和創作邊界,制作成本也實現了大幅降低。”
AI技術為影視行業提升效率、帶來新啟發的同時,爭議同樣如影隨形。比如,人物情感表達缺乏、群像畫面出現人臉崩壞以及復雜場景處理呈現上,AI技術仍有不小的改善空間。
在交流中,可靈AI的產品與運營負責人李楊直言,目前視頻生成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尚未達到 “一鍵生成、隨用隨取” 的理想狀態。創作者們需要通過反復寫提示詞(prompt)、調試這些提示詞、進行多次嘗試來達到理想效果。
有業內人士透露,有些短劇單個鏡頭常需30次以上抽卡嘗試。視頻生成領域的“抽卡”是指由于生成效果具有不確定性,用戶需要多次嘗試。這種 “抽卡” 式的創作方式對創作者的創造力和韌性提出了較高要求。
總體來看,業內普遍認為,目前全流程AI創作還比較早期。雖然市場上已有多部AI短劇成功上線,涵蓋奇幻、科幻、玄幻、動畫等多種題材,但AI視頻模型生成效果仍有提升空間。
可靈AI產品及運營負責人李楊也表示,不論是可靈AI還是其他視頻大模型,雖然起點與速度不同,但都在一個大的起點范圍內,未來行業還有非常多事情去做,待模型的基礎表達、穩定性、可控性均達到臨界點之后,才會誕生更多更新的實用型產品形態。
AI短劇有望迎來一輪爆發
從去年開始,“AI短劇”詞條屢次登上熱搜,快手、抖音等互聯網大廠,博納影業、歡娛影視等傳統影視機構以及一些創業團隊均在加碼該賽道。業內專家認為,2025年下半年AI短劇有望迎來一輪爆發。
在政策層面,AI短劇的利好也已經傳來。今年2月份印發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要求主動適應網絡視聽日趨互動化的傳播特征,并強調加強文藝創新,積極探索微短劇創作與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及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等業態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精品微短劇的藝術表現力和網絡傳播力。
隨后,北京、廣東、上海、鄭州等多地發布AI短劇鼓勵政策,其中上海重點支持AI賦能短劇內容創制的項目,單劇最高可以獲得100萬元經費支持。廣東5月連發三個政策包,影視科技企業新技術新工藝試驗和推廣應用項目最高可以獲得1000萬元一次性扶持。
現階段政策對AI短劇更具像化的期待是降本增效、內容提質,長期來看是打通整個產業鏈,推動產業爆發。
作為創作者,陳翔宇對AI短劇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國產大模型以及中國AI技術正在蓬勃發展,相信真正的旅程此刻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我們也會走向更深的敘事結構、更長線的表達以及更科學的AI制片體系,AI時代在緩緩的拉開序幕。”
好文共賞請轉發 有話要說請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