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模型已經成了一個超級常用詞。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詞是誰提出來的?其實在中文世界,最先提出大模型的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
2021年3月黃鐵軍教授在智源研究院發布悟道1.0模型的時提到人工智能發展已經從“大煉模型”逐步邁向了“煉大模型”,這是大模型首次成為一個中文術語。與2020年6月發布的GPT-3相比,在時間上悟道1.0并沒有落后太多,這是智源研究院的戰略貢獻。他帶領團隊開發的脈沖視覺芯片,功能類似人眼,速度比人眼快千倍,為具身智能提供“超級電眼”。2024年底登上Nature子刊封面的智源線蟲,實現秀麗線蟲神經系統、身體與環境的閉環仿真,能夠自主覓食,逼真詮釋了具身理念。
這些戰略洞察從何而來?大模型的提出者,怎么看大模型的發展?科學家對話科學家,本期《錨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袁嵐峰對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傾聽他的新洞察。
東方衛視7月2日22點,新聞綜合頻道7月3日22點30分播出。
這里是上海,這里是東方衛視。
更多精彩 強勢關注
\亞洲首檔跨國歌手文化交流節目\
亞洲新聲
東方衛視 每周日21:00播出
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