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閱兵還有兩個月,中國發出的“特殊”邀請,李在明接還是不接?
韓聯社收到消息,中國已經通過外交渠道詢問韓國政府,今年9月的抗戰勝利周年活動,新總統李在明要不要作為嘉賓參加。這還算不上正式的邀請,只是一個意向方面的征詢。
請不請是我們的事,來不來就是他們的事了。按照之前的慣例,但凡是參與過二戰,又與中國有交情的,我們一般都會發出邀請,屬于外交上的例行公事。
【今年北京閱兵,李在明是否參加?】
可韓國這邊很難不多想幾層,覺得中國是通過這種方式,試探新政府對中韓關系的態度,這樣一來,這份邀請既特殊,也燙手,無論接不接,都會造成一個不小的問題。
因為李在明在競選時,多次表示要修復與中國的關系,推動務實外交。
既然如此,中國舉行的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儼然是一個隆重、嚴肅的多邊外交場合,也是改善中韓外交氛圍的現成機會,那么李在明就沒理由拒絕中方的邀請。
他如果應邀訪華,無疑能為中韓外交釋放大量積極信號,推動后續議程也是事半功倍,這比任何口頭承諾都具有說服力。
可話又說回來,韓國外交不可能繞開美韓同盟,李在明就算不像他的前任尹錫悅那樣,無條件地迎合美國,但也沒那個膽子,不把美國當一回事。
【面對中國邀請,韓國這邊犯了難】
【面對中國邀請,韓國這邊犯了難】
對美國一邊倒是很容易的,但代價也是明顯的,相比起來,在中美之間找到一個理想的平衡固然是難點,卻能保證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李在明既然承諾會走務實外交這條路,那也只能硬著頭皮,迎難而上。
中美如今氛圍十分微妙,雖然雙方暫時就關稅問題握手言和,可美國可沒打算為兩個大國“戰略競爭”的氛圍降降溫。
眼下美國對華態度并不明朗,李在明如果現身中國閱兵式,特朗普政府會作何想法?即便美國這邊沒有任何表示,但韓國這邊的親美派,卻免不了要就此炒作一番,給新政府上壓力。
韓媒這邊給出的說法是,李在明政府將綜合考量中韓關系、美韓關系等因素,并參考往屆政府的有關決策,“顧全大局”做考慮。
【李在明需要在外交上與尹錫悅劃清界限】
話雖如此,逢十周年的慶祝活動,在對華外交維度,是可遇而不可求,何況還是紀念抗戰勝利這樣的大事件。
一旦錯過這次機會,就沒有彌補的空間。
所以對韓國而言,中國的邀請很特殊。韓國政府在“顧全大局”的時候,也要結合這點做考慮。
李在明能參考的先例,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10年前,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頂住各方壓力,參加了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的紀念活動,大談中韓“患難與共的歷史”,我們也給了她很高的待遇。
實事求是地說,此舉在當時確實進一步提振了中韓關系,韓國平衡中美外交的姿態,也讓樸槿惠在國內的支持率有了一波回暖。至于薩德入韓,中韓關系遇冷,也已經是2017年的事。
【樸槿惠2015年訪華,拉動支持率反彈】
有鑒于此,李在明如果應中國邀請訪華,無疑有助于落實自己的競選承諾,推動中韓關系重回正軌,為后續高層互訪奠定基礎。
韓國還有一個擔憂沒有說出來,今年他們是亞太經合峰會的東道主國,從尹錫悅到李在明,都打算以此為契機,推動中方訪問韓國。
如果李在明這時回絕中方邀請,在外交上與中國保持距離,那么接下來,新政府還能不能順利推動與中國的高層互動,就很難說了。
當然了,要是美國總統也確定要來北京,李在明就不會有這種顧慮了。可能韓國也巴不得美國透露一些風聲,這樣自己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左右為難,對中國的邀請,接受也不是,拒絕也不是。
前不久就有消息說,中國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閱兵式,何況早些時候的中美領導人通話,也確實發出了互訪邀請。
【美國總統要是也來北京,韓國就沒有后顧之憂】
但實在不宜過多指望這個可能性,而且中美對此也是一副諱莫如深的態度,說明八字還沒一撇。中美即便一直在就這個問題進行溝通,那也不是韓國能隨意打聽的。
到頭來,這個主意還得是韓國自己來拿。
中國的邀請,對韓國而言不可謂不燙手,李在明政府也因此患得患失。眼下距離北京九三閱兵,也就剩兩個月,時間可謂十分緊迫。
韓國可以來,也可以不來,但最好是有合適的理由,不能向外界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李在明政府在做任何涉及對華外交的重大決策時,都會下意識地看美國的臉色行事。這跟“務實外交”就不怎么沾邊了。
可以想見,韓國政府如何答復中國,將是對李在明外交手腕的一次重大考驗,韓國內外都很關注,新總統能否正確平衡韓國在中美間的站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