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童畫
編輯 | 蘇淮
7月1日晚,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北大街2號國投金融大廈發出一紙董事會決議,宣告了國投資本的權力交接:52歲的崔宏琴當選為國投資本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接替6月10日因工作調動辭職的段文務。
在此之前,中國五礦集團官網高管團隊欄目悄然更新——段文務的新身份已明確為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擁有豐富財務背景的崔宏琴,成為國投資本的首位女性掌門人。國投資本旗下最重要的板塊——國投證券官網上董事長一欄依舊是段文務,但最新的消息透露,國投證券總經理王蘇望擬升任董事長。
新的領導班子即將形成,國投資本,這艘“聚焦產融協同、以融助產”的央企產業金融巨輪,未來將駛向何方?
01
“財務老將”的權力交接
崔宏琴當選國投資本董事長已有先兆。國投資本6月13日召開的第九屆二十五次董事會,已審議通過崔為公司董事的相關議案,彼時她的身份已是公司黨委書記。
崔宏琴的職業生涯,始終與“財務”二字緊密相連。公開資料顯示,這位1973年出生的經濟學學士,擁有高級會計師職稱,在接任國投資本董事長之前,還身兼公司黨委書記職務。
翻開崔宏琴的履歷表,是一條清晰的央企財務高管晉升路徑:國家開發投資集團財務部副主任、主任;融實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支部書記;國投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財務”)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
尤其在國投財務任職期間,崔宏琴力推“司庫系統建設”。在5月30日主題為“以司庫智能畫像輔助集團財務管控”的聯合黨日活動上,崔宏琴以國投財務黨委書記、總經理身份強調,企業畫像是司庫系統為集團決策發揮輔助作用的具體體現,是一項持續性工作,“第一階段以風險防控為目標,以債務風險防控作為小切口,后續將不斷拓展和深化,持續提升司庫系統的價值和作用”。
崔宏琴這種審慎的財務風格,恰與當前金融強監管的基調相契合,也或將影響國投資本未來的戰略布局。
離任的國投資本原董事長段文務,同樣出身財務體系,其職業軌跡與崔宏琴高度相似。
在執掌國投資本兩年間,段文務主導了金融版圖的關鍵變革——將擁有17年歷史的安信證券更名為國投證券。在國投資本的離任公告中,公司高度評價段文務:“恪盡職守、勤勉盡責,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公司規范運作和高質量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段文務的新舞臺更為廣闊。中國五礦集團官網顯示,段文務5月30日就已躋身這家“世界500強”央企的核心管理層,擔任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據悉,段文務此次調任,屬于央企系統內的晉升,這延續了大型央企總會計師多具備產業金融復合背景的用人傳統。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源媒匯發稿,國投資本旗下重要的金融資產——國投證券官網“董事長”一欄仍顯示為段文務。但據業內消息,隨著母公司完成交接,國投證券的董事長更迭已進入倒計時,公司總經理王蘇望有望接棒。
02
子公司業績參差不齊
天眼查顯示,國投資本(曾用名國投安信股份有限公司、中紡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13日,注冊資本約為64.25億元,目前的法定代表人還是段文務(工商變更有延后),母公司是1995年成立的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集團”)。
截圖來源于天眼查
1997年5月19日,中紡投資在上交所掛牌上市,2015年7月更名為國投安信,此后又于2017年12月更名為國投資本。
目前,國投資本是一家業務覆蓋證券、信托、公募基金、期貨等多個金融領域的央企上市產業金融管理平臺,公司旗下有國投證券、國投資本控股、國投泰康信托、國投瑞銀基金、國投期貨、國證投資、國證國際、國證股權、國證資管、國證商服等公司,參股國投財務、國彤創豐、安信基金等公司,并受托管理中投保、渤海銀行、國投融資租賃。
截至2024年末,國投資本(合并)的總資產為3024.01億元,同比增長 7.96%。
圖片來源于國投資本2024年年報
在過去五年時間里,國投資本的業績波動較大。Wind數據顯示,2020-2024年,國投資本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41.37億元、169.36億元、171.36億元、174.59億元和150.5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1.48億元、47.93億元、29.42億元、23.57億元和26.94億元。
截圖來源于Wind
盡管國投資本2024年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32%,但是營收卻同比下降13.76%。緣何會“增利不增收”呢?新董事長會帶來哪些新的改變呢?7月2日上午,源媒匯致函國投資本,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2024年,國投資本旗下的主要子公司業績參差不齊,其中國投證券實現總營收122.73億元,同比減少14.71%;歸母凈利潤25.30億元,同比增長30.49%。國投泰康信托(單體)實現營收14.66億元,同比下降 22.17%;凈利潤7.12億元,同比下降29.75%。國投瑞銀基金實現(合并)營收13.79億元,同比減少3%;凈利潤3.76億元,同比增長8.67%。國投期貨實現營收26.45億元,同比減少18.52%;凈利潤2.15億元,同比減少15.69%。
由此可見,國投資本旗下的券商、公募基金實現了業績增長,信托、期貨的業績同比下降,但是經營業績整體還算穩健。
03
國投證券董事長或變更
證券板塊成為最亮眼的增長引擎,作為國投資本的核心資產,國投證券貢獻了集團超七成的收入。
在段文務的主導之下,同時基于戰略定位、品牌規劃與自身發展的需要,安信證券告別了使用了17年的名稱,在2023年12月更名為國投證券。
“未來將強化股東賦能和產融協同,努力把國投證券打造成為國投特色的金融品牌名片”,國投資本在2023年12月的公告中如是宣告。
2024年是國投證券的更名元年,公司的資產總額達到2769.10億元,同比增加220.6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5.30億元,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這份成績確實來之不易。
分業務板塊來看,國投證券在2024年出現了“一枝獨秀”的情況——唯一實現營收同比增長的是自營業務,全年實現營收18.60億元,同比增長834.62%。
除自營業務以外,國投證券的經紀業務實現營收41.69億元,同比下降0.48%;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收3.17億元,同比下降2.46%;信用業務實現營收12.55億元,同比下降7.29%;降幅最大的是投行業務,8.17億元的營收較2023年同比下降45.11%。
圖片來源于國投證券2024年年報
在股權融資市場持續承壓、債券市場低利率環境持續的大背景下,國投證券的投行業務2024年開始主動求變,以協同國投集團產業鏈強鏈補鏈為起點,努力從項目制為主的金融投行,向“賽道聚焦、投承聯動、產融結合”的產業投行轉型。
不過,國投證券還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管理層的穩定性。
2023年11月,國投證券原董事長黃炎勛到齡退休,段文務接任;5個月后,2024年4月,國投證券總經理王連志離任;同年10月,在代行總經理職責半年之后,原副總經理王蘇望正式轉正。
但是,就在王蘇望任職總經理僅兩個月后,國投證券三名核心高管“請辭”——因集團工作調動,楊成省辭去財務總監職務;劉純亮辭去副總經理、董秘職務;魏峰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彼時,該“離職事件”導致國投證券高管團隊僅剩下王蘇望、廖笑非、趙敏和許彥冰4人,此后補充了孫婷出任公司副總經理、董秘職務。
隨著崔宏琴的到來,以及段文務的工作調動,國投證券董事長的人選再度引發市場關注,最新的消息是“王蘇望擬升任國投證券董事長”。
站在國投資本新老交替的節點,崔宏琴面臨的是一盤復雜的金融棋局。
國投證券的投行業務該如何發展?家族信托能否為國投泰康信托打開新局面?國投瑞銀基金公司在行業排名如何提升?國投證券未來如何協同國投集團產業鏈發展?
這些問題,將檢驗崔宏琴這位財務老將的跨界整合能力。在央企金融平臺高質量發展的命題下,她的每一次落子,都將重塑國投資本的戰略布局,也將牽動二級市場投資者的神經。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