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以功利為導向的世界里,“缺心眼”的群體往往會失去諸多機遇與發展,不僅如此他們也會對身邊的人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俗話說不怕“厲害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而缺心眼的人有時候一眼就會看出來了,他們往往有這4個明顯的特征。
一、心智化程度低
嚴謹地說,“缺心眼”是指個體在社交互動中,多維度的社交認知能力與情感能力存在系統性薄弱或偏差;
這并非是大因素導致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整合性社交功能失調的表現;
大部分缺心眼群體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叫心智化(Mentalization)程度低,無法透過他人行為看透本質;
比如他們時常無法捕捉到他人話語或行為背后的真正用意,往往容易被表面所蒙蔽。
這并非簡單的粗心大意,而是他們不具備這種捕捉他人心里真實想法的能力;
就像電視劇《甄嬛傳》里的淳常在,在詭譎云涌的后宮里,比起甄嬛和皇后那群“老姜”,她十分天真爛漫,但也十分缺心眼。
多次不顧勸阻闖入御花園放風箏,意外聽到華妃與前朝官員的秘密而慘遭滅口;
如果她能早點意識到御花園是個盛滿無數陰謀詭計之地,他人勸阻也有此用意,或許她也不會冒失至死。
二、共情能力低下
共情的核心就是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的感受與體驗;
一般來說,同理心越強的人其共情能力越高,他們總是能很容易捕捉到他人的情緒變化,以前的設身處地都為他人著想。
心理學研究表明,共情能力和同理心強的人在人際交往中越受歡迎,獲得他人的理解與認可是個體滿足自身情感需求的一種重要途徑。
而缺心眼是群體就有這么一個顯著特征,共情能力低下;
他們無法通過別人的描述,或者此時此刻的情緒狀態來有效構建或者推理其內在體驗,大部分時候他們的回應都是基于自身角度和立場出發。
比如在你需要安慰時,他們可能會表現的比較冷漠,然后再告訴你這有什么好哭的;
他們無法為他人提供情感支持與情緒價值,甚至也會因為自己不合時宜的話語,加重對他人的傷害。
三、元認知能力低下
所謂的元認知(Metacognition)是心理學術語,此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John H. Flavell)在20世紀末所提出;
指的是個體對自身行為的認知以及心理調控的能力。
一般來說缺心眼群體一般有著低元認知能力,即低認知與低調控能力的明顯特質,他們往往習慣于外部歸因,無法意識到自身的缺陷與不足。
電視劇《甄嬛傳》里的夏冬青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選秀場合公開炫耀家世,嘲諷安陵容衣著寒酸,無視宮廷森嚴等級制度,將口無遮攔與缺心眼,當作真性情;
甚至還在公開場合對比華妃與皇后的賞賜,并表示華妃賞的不如皇后,最終因為冒犯華妃而被賜一丈紅,悲慘領盒飯。
四、思維固著嚴重
思維固著(Thought Fixation)是心理學中的一種非理性認知;
指的是個體認知模式十分死板,無法隨著情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并且還十分執拗,難以變通。
缺心眼群體大部分時候的錯誤行為,其實都源自對事物的思維固著;
《還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就是這么一個不懂變通,十分執拗的人。
她為救紫薇夜闖刑場,無視自己此舉可能會牽連他人;
面對權力至高無上的皇后的打壓,直接動手反擊而不是迂回周旋;
有著主角光環的她當然能活到最后一集,然而一個普通人如果如此直接對抗高階暴力,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因此,思維固著也是導致個體做出錯誤選擇的重要原因,而缺心眼的“缺”也是缺在靈活變通,缺在多維度看待問題。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缺心眼也并非智力缺陷,更多的時候是社會化不足導致的心智低齡化;
他們本性非惡,但因其方式有誤可能會導致不盡人意的結局。
其實,缺心眼的人往往無城府,心機,比較單純天真,單純也并非一無是處,這些稀缺的品質更需要社會化的“鎧甲”;
如果你是個缺心眼的人那么你需要多學點交際技巧,如果你身邊有這種的人,在排除他們并非故意之后,請給予他們繼續成長的機會。
-The End - 作者-觀南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