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國民航局在官網發布了一則緊急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收緊了對充電寶的航空安全管控: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據統計,今年已發生15起旅客攜帶的充電寶在空中起火冒煙事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約一倍。因此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禁止攜帶部分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羅馬仕、安克兩品牌官網相繼發出通知,要分別召回充電寶,安克在召回公告中表示,發現某供應商部分批次的行業通用電芯,存在未經批準的原料變更,這可能導致極少數產品在長期循環使用后隔膜絕緣失效,進而引發過熱甚至燃燒的安全隱患。
這里提到的供應商電芯問題指的是安普瑞斯提供的材料,這是一家中美合資企業。目前國內充電寶電芯70%市場份額由安普瑞斯壟斷。在國家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不僅是安普瑞斯,包括羅馬仕、安克、小米、綠聯、倍思在內的多個移動電源品牌的3C證書,均被變更為“暫?!睜顟B。
1、充電寶為什么會爆炸?
從技術角度看,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脫嵌,經電解液嵌入負極石墨層。但在快充(高電流)、低溫(<0℃)或過充時,鋰離子可能來不及嵌入石墨,直接在負極表面沉積為金屬鋰,并生長為樹枝狀晶體。
由于電極表面的電場分布不均勻、電解液中鋰離子濃度分布不均等因素,導致鋰離子在負極不同位置的遷移速度不同。在鋰離子供應充足且遷移速度較快的區域,鋰離子會優先得到電子并沉積在負極表面,隨著充電的繼續,這些初始的沉積點會不斷生長,逐漸形成樹枝狀的鋰枝晶。
負極表面的粗糙度、孔隙率等特性也會影響鋰枝晶的形成。表面粗糙或存在缺陷的地方,更容易引發鋰離子的局部聚集和優先沉積,從而促進鋰枝晶的生長。
鋰枝晶高度通常僅幾微米,而隔膜厚度約16微米(0.016mm),直接刺穿概率較低。但極端條件下(如枝晶密集生長或機械擠壓),穿透電池內部的隔膜,使正負極直接接觸,可能引發微短路,導致電池短路,引發安全事故,如起火、爆炸等。
鋰枝晶的形成會消耗鋰離子,使得參與電池正常充放電反應的鋰離子數量減少,同時鋰枝晶覆蓋在負極表面,會降低電極的有效反應面積,導致電池的充放電效率降低,容量逐漸衰減。
低溫快充使析鋰概率提升5倍,連續200次快充可致內阻增加8.7%,加速枝晶生長。寧德時代數據顯示,68%的電池熱失控事故與鋰枝晶相關,快充時其生長速度提升3倍。
根據多方消息,此次大規模充電寶出現問題是因為安普瑞斯將隔膜材料(隔離電池正負極的關鍵絕緣層)從陶瓷涂層換成廉價塑料,替換后的塑料隔膜熱穩定性驟降,而充電寶長期充放電會導致隔膜老化,絕緣失效,最終數百萬片電芯流入市場。
2、什么原因導致的?
3C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是我國為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國家安全及環境,依法實施的強制性市場準入制度。
一款充電寶從生產制造到最終上市銷售,國家級的檢測只有3C認證,強制執行是從2024年8月1日開始的。2023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產品,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在此之前買的充電寶,電芯質量怎么樣,靠的就是企業良心。
但即使通過了3C認證也存在鉆空子的空間,送樣檢查和售賣的電芯有可能不一樣,有些廠家就像玩拼圖游戲,只在檢測框架要求的指標上勉強達標,內部材料早已偷梁換柱,節省成本。
充電寶拿到3C認證就像拿到了一張免死金牌,整個生產和銷售過程幾乎全由廠家和品牌方自己掌控。問題在于,認證到手之后就容易動手腳,偷換成更便宜的電芯,外殼上貼的卻還是當初送檢的那個高端型號的標簽。
廠家每年只需要應付一次抽檢,就算被查出問題,頂天也就罰個幾萬塊錢。但換個角度算經濟賬就明白了:一款爆款充電寶月銷幾十萬臺,每臺省下五塊錢的電芯成本,一個月就能多賺上百萬。罰款在暴利面前連零頭都算不上。
但也不用擔心,就在前不久2025年5月6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發布《關于移動電源(0914)、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0915)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程序調整的通知》。該通知明確指出,自5月6日起,受理的移動電源、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類申請,其“型式試驗樣品由原來‘企業送樣’調整為從‘生產現場抽樣’”。通知同時要求,生產企業應“確保實際量產產品與最終型式試驗合格樣品一致”。
在電商競價排名中,平臺算法獎勵“低價+高銷量”,所以會有幾十元的爆款充電寶沖至品類第一,近幾年充電寶價格一路下探。降價有規?;挠绊?,也有電芯能量密度提升的作用,但價格戰和供應鏈壓價也不容忽視,優質電芯成本較高,部分廠商使用雜質較多的原材料替代,溫控芯片能省則省,散熱片以次充好。
電芯材料通常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電芯需循環充放電后容量衰減很低,內阻極低,放電損耗小,溫度適應性也廣,同時安全性高,即使過充、過放、短路、擠壓極端測試,熱失控風險也很低,同批次的電芯在容量電壓等參數差異≤1%,適合組成高穩定性電池組。車企和高端電子品牌會定制生產。
B級屬于中等品質,在容量保持性中等,內阻略高、能通過基礎的安全測試,但極端條件風險增加,一致性差異在3%-5%之間。C級電芯屬于低品質,高風險隱患,部分廠商為了降本將B級和C級電芯混合裝包,安全隱患非常高。
對于消費者來說,安全是不顯性因素,因此更關注外觀、價格、容量、充電速度等顯性因素。
電芯占充電寶成本的50%,是品牌壓縮成本繞不過的地方。品牌方壓價,電芯廠外包,代工廠偷換材料,最終導致問題爆發。
2020年10000mAh的均價在115元,到了2025年10000mAh價格降低一半還多,最低下探至30元。但是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網售充電寶的歷年抽檢結果,其不合格率一路飆升,2020年是19.8%,到了2021年達到25.0%、2022年有提升十個百分點達到35.4%,在2023年達到了驚人的44.4%。
3、行業洗牌的警示錄
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開征集17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其中包括《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范》。擬在GB 31241《便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技術規范》和GB 4943.1《音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第1部分:安全要求》兩項強標的基礎上,新增或者加嚴過充電、針刺、擠壓、熱濫用等試驗要求。
提出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直接影響電池安全的關鍵材料要求。對鋰離子電池/電池組/充電寶的關鍵生產過程工藝提出要求。引入鋰枝晶相關測試:引入多次循環后的鋰枝晶析出等測試,評估移動電源經過老化使用后的安全性。針對移動電源提出智能監測要求,增加對電池電壓、溫度等安全信息監測功能,并探討新增容量/電壓智能調節、設備間交互通信等功能。
該標準審查通過后,可能會取代原GB 31241-2022和GB 4943.1-2022兩項強制標準,成為移動電源安全認證監管的新規定。
充電寶行業的崩塌,究其原因是無止境的低價壓縮成本導致的惡性循環,經過這一輪行業洗牌,數碼產品、充電寶市場能夠更為規范。但這次充電寶頻頻著火也給新能源汽車敲響了警鐘。過度內卷和價格戰最終會反噬整個行業。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主戰場不在每月甚至每周的銷量排行榜,而在十年后的道路上,往大一點說,主戰場不在中國,而是在全球市場,更大規模的市場需要更龐大的供應鏈,也需要更嚴格的體系建立。
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的興衰,也是一場因為內卷式低價競爭導致系統性潰敗,1998年,中國摩托車以日本品牌一半的價格殺入越南市場,中國摩托車三年內市占率飆升至80%以上,日本品牌一度被逼至市場邊緣。
為搶占份額,車架鋼材厚度從1.2mm減至0.8mm,承重能力下降30%,省略電泳涂裝工藝,防銹周期從5年縮至1年,結果就是故障率飆升中國摩托車平均8個月需大修,發動機大修率是日系產品的6倍。質量崩盤帶來的信任坍塌,然后被日本品牌反超。
2016年,越南摩托車年銷量310萬輛,日系品牌占比回升至95%,其中本田69%,雅馬哈25%,中國品牌份額不足1%。
前車之鑒,歷歷在目。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