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7日,“媒體走進中建材 探訪高質量發展”活動成功舉辦。 近十家媒體深入探訪了中國建材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建材”)旗下七家企業:北新建材(天津)有限公司、邯鄲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萍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中材江西電瓷電氣有限公司、江西中材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上高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以及巨石集團淮安有限公司。在為期五天的走訪中,媒體團近距離感受并解碼了中國建材集團以“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為使命,在綠色轉型、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三大維度上的生動實踐路徑。
綠色建材全周期創新
北新建材定義“好房子”標準
在北新建材(天津)有限公司的展廳中,一方清澈的水缸吸引了媒體團的目光:幾尾金魚悠然自得地游弋其中,而水缸的材質,竟是看似普通的石膏板。這一生動景象直觀展現了北新建材產品卓越的環保性能——零甲醛、零揮發、零輻射。對水質極為敏感的金魚都能愜意生活,用于家裝墻面時,其為人們帶來的安心保障更是不言而喻。
北新建材(天津)有限公司產品展廳
多年來,北新建材始終秉持“綠色科技 品質生活”的使命,在綠色建材生產領域成績斐然。公司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建筑節能與裝配式建筑,精心打造從原料獲取、生產加工、建造應用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綠色建筑產業閉環。以石膏板生產為例,北新建材開創性地采用燃煤電廠脫硫改造后的固體廢棄物——脫硫石膏作為主要原料。僅在2024年,就成功消納工業副產石膏達1523萬噸,極大地減少了對天然礦產資源的依賴,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較大力量。
在追求做出“好材料”的道路上,北新建材也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公司研發的家裝系列全產品以及裝配式內裝體系,快速完善了民用建材產品布局,并成功打造出多個單品爆品。其中,魯班萬能板憑借無甲醛、更環保的特性,以及高效快捷的安裝工藝,成為市場新寵;旗下企業龍牌集團推出的“國之大者”“美好向往”“傳奇”“傳承”等國潮石膏板,將愛國情懷、傳統文化與現代建材科技完美融合,不僅美觀,還具備出色的性能;龍牌金剛板以超強握釘力實現了傳統材料替代,并創造性地應用在保險箱等防爆領域;北新采暖板更是顛覆傳統,以裝修采暖一體化設計,實現1—2分鐘極速升溫,通過手機 APP 智能控溫節能降碳,為人們帶來舒適的溫暖體驗。
碲化鎘發電玻璃改寫建筑基因
邯鄲中建材讓墻面化身“能量站”
在凱盛科技集團所屬邯鄲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基地,凱盛玻璃控股臨時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蔣猛向媒體團詳細介紹了碲化鎘發電玻璃技術的發展歷程。作為建材領域的央企擔當,凱盛科技集團在中國建材集團的引領下勇挑重擔,將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技術研發當作重中之重。歷經整整八年的攻堅克難,終于在2017年迎來重大突破——世界首塊 1.92 平方米的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成功下線。這一成果意義非凡,不僅標志著我國完全掌握該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更如一聲號角,引領全球行業朝著大面積化的方向大步邁進。
邯鄲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展廳
走進生產線現場,敞亮整潔的車間、各種顏色的發電玻璃產品讓人眼前一亮。為契合現代建筑對采光與節能的雙重追求,透光發電玻璃應運而生,讓建筑在收獲充足光線的同時,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實現節能環保。蔣猛進一步闡述了碲化鎘發電玻璃作為“能源建材”的核心優勢: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中,其光電轉換效率遙遙領先,即便是在陰雨天、早晚等光線微弱的環境下,依然能保持穩定工作,發電性能出色。
如今,碲化鎘發電玻璃的應用場景正不斷拓展,從離網的“光伏小屋”,到工商業及居民屋頂電站,再到大型公共建筑氣勢恢宏的發電幕墻,甚至是別具一格的光伏步道,其身影無處不在。蔣猛還透露,伴隨著中國建材集團大力推動建材“出海”戰略,發電玻璃產品也已成功出口至歐洲、非洲、中東及東南亞市場,正加速走向全球。
百米葉片重塑風電裝備基因
巨翼在萍鄉葉片化身綠能引擎
在中材科技(萍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萍鄉葉片”)的生產車間內,長達108米的巨型風電葉片如巨型翅膀,讓來訪媒體團備受震撼。這些風電葉片采用玻纖、芯材、樹脂、粘接膠等材料,并通過與葉根瓦、拉擠主梁/輔梁、腹板等模塊化部件的精準匹配組裝而成,其中拉擠梁技術的應用等剛度設計轉換下實現了主承力構件的主梁減重超10%,為風電葉片行業大型化、輕量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助力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助力行業向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中材科技(萍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
在生產環節,高效自動化拉擠主梁組裝設備、全封閉基站式自動在線灌注設備等可實現全過程自動化控制,員工作業強度大幅降低,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依托國際領先的DR數字化X線探傷系統,對每支葉片進行精密檢測,確保產品設計、工藝設計與生產制造轉化高度吻合,從而實現葉片全生命周期平穩運行。
在市場應用方面,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葉片”)風電葉片已連續14年國內市占有率第一,近三年蟬聯全球第一。目前,萍鄉葉片作為中材葉片的全資子公司,具備年產2.6GW以上大型風電葉片的生產能力,截至2025年5月底,累計生產葉片14.2GW(超過4500 套),產品從早期2MW-56.8米級別升級至6.7MW-108米級別。
未來,中材葉片還將繼續深耕“兩海戰略”,聚焦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機遇,致力于實現綠色制造與可持續發展,推動企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特高壓電瓷叩響全球市場
中材電瓷鍛造“中國標準”
在中材江西電瓷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電瓷”)的生產車間內,媒體團見到了應用于特高壓工程的棒形支柱絕緣子。“這些絕緣子是特高壓電網的關鍵基礎件,其性能直接決定電網所能承受的最高電壓。”總經理楊曉明介紹道,作為專業從事高壓輸變電絕緣子的高新技術企業,中材電瓷擁有江西、山東兩大生產基地,產品大尺寸、高強度、高穩定性等性能指標達國際領先水平,不僅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重點供應商,還為西門子能源、ABB 等國際巨頭供貨,產品出口歐美等海外市場,成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中材江西電瓷電氣有限公司廠區
公司擁有70余項專利(其中30項為發明專利),6 名教授級高工組成的研發團隊直擊行業痛點:針對美洲市場開發的藍灰釉系列產品,以嚴苛工藝突破當地技術壁壘;為高嚴寒和高污染地區研制的第二代半導體釉產品,能夠有效解決絕緣子覆冰和污閃難題;開展工業氧化鋁配方體系的研發,持續創新提升產品性能,以滿足市場端對支柱瓷絕緣子長期使用穩定性和抗老化性更高標準的要求。這些創新讓中材電瓷在特高壓絕緣子領域保持領跑。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中材電瓷通過熱工設備升級與余熱利用,實現天然氣能耗降低約 26%;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半成品廢品復用料漿、成品廢品作為耐火材料骨料,達成 “零廢料” 生產。車間內,集 DCS(分散控制系統)、ERP(企業資源規劃)、MES (制造執行系統)于一體的智能化生產管理平臺,與全自動旋壓成型機組等自主研制設備協同,構建起數字化制造體系。該機組攻克圓柱頭瓷絕緣子旋壓成型工藝難題,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公司積極參與江西省電瓷商會與電瓷研究院建設,帶動蘆溪當地企業在產品技術與裝備水平上共同進步,持續書寫“世界電瓷看中國,中國電瓷看蘆溪”的產業傳奇。
水泥產業綠色轉型標桿
上高南方打造“無廢礦山”典范
當媒體團踏入江西上高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高南方”)的龍尖頭礦山,分層開采形成的階梯狀礦面如幾何畫卷般延展,每一層開采面都整齊有序,運輸卡車在數控中心的調度下精準作業。“我們把礦山剝離的粘土用于水泥配料硅質材料,把高鈣石灰石用于生產熟料,把廢石用于可生產骨料,實現了礦山資源全部綜合利用。” 公司總經理王建波介紹道。憑借這些舉措,上高南方2023年獲得江西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和“省級綠色礦山”稱號,并于2025年入選宜春市“無廢礦山”。
江西上高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廠區
進入水泥廠區,噴泉水景與綠植廊道打破了傳統工廠的刻板印象:高聳的煙囪不見煙霧,反被環繞的樟樹掩映;原料堆場被全封閉大棚覆蓋,粉塵排放指標優于國標 50%。“這是我們投入的煙氣超低排放改造成果,2024 年碳排放量降幅達 29%,今年 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法)脫硝系統投運后,氮氧化物年排放量將下降 83%。”王建波指著中控室屏幕上的實時數據說。
一直以來,上高南方始終秉承“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企業使命,踐行“善用資源 服務建設”理念,積極探索實踐,面對日益下行的水泥行業形勢,上高南方積極應對,未雨綢繆,2021年率先利用礦石產生的廢石建成了年產200萬噸的骨料生產線,實現了上游產品的延伸。2022年又建成了75萬方商品混凝土生產線,實現了水泥上下游產品的全覆蓋。
作為江西省“數智工廠”,公司通過DCS(分散控制系統)操作平臺遠程控制1000多臺設備,引入物流一卡通、生料元素在線分析儀等智能系統,實現生產全流程自動化。“我們構建了骨料—水泥—商混一體化產業鏈,提升了公司綜合競爭力,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達L6級。”王建波表示,公司正推進替代燃料添加系統、DCS系統升級,打造生產精益化、管理信息化的新型建材企業。
發泡陶瓷重塑綠色建材生態
江西中材演繹“變廢為寶”奇跡
步入江西中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中材”),媒體團發現公寓外墻的裝飾線條不再是傳統 EPS(聚苯乙烯泡沫)材料,而是由發泡陶瓷(FC)制成的仿石紋構件,棱角分明的造型在陽光下非常亮眼;在主題公園,無論是宣傳欄,還是走道的板橋,甚至坐凳、日晷等物件,都是由發泡陶瓷(FC)制成;更令人驚喜的是文創展區:以發泡陶瓷(FC)為基材的獅子、牌匾等文創產品,將工業廢料轉化為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生活用品,孔隙結構賦予其獨特的手感與質感。
江西中材新材料有限公司內的發泡陶瓷(FC)展示
2007年,江西中材毅然肩負起打造多晶硅鑄錠用石英陶瓷坩堝國產品牌的使命,在江西新余落成建廠。面對2018年光伏行業巨變,公司毅然轉向固廢資源化利用領域,僅用5個月完成發泡陶瓷(FC)規模化制備技術研究,并建成當時國內發泡陶瓷(FC)行業首批大尺寸300米三層隧道窯生產線。從光伏坩堝到發泡陶瓷(FC),江西中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轉型之路堪稱傳統建材企業綠色突圍的范本。
“我們用工業固廢生產的發泡陶瓷(FC)墻板,廢品可重新制漿或作為耐火材料骨料,實現全生命周期無廢料。”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孔令珂介紹,產品已形成五大系列,應用于裝飾構件、建筑保溫等四大領域,獲授權專利17項(含發明專利8項),主編參編11項國家與行業標準。
在江西中材展廳,發泡陶瓷(FC)裝飾線條、保溫板等產品琳瑯滿目。“我們的發泡陶瓷(FC)正逐步替代EPS(聚苯乙烯泡沫)、GRC(玻璃纖維增強水泥)等傳統材料,被認定為裝飾構件行業新一代革新性建材。”孔令珂還透露了公司的發展態勢:江西中材于2021年成功扭虧為盈,2022年獲江西省“專精特新”企業認定,2023年實現“一廠兩線”規模化生產,年產銷率達120%。公司正致力于推動發泡陶瓷(FC)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通用的建筑材料。
零碳智造破局玻纖產業
巨石淮安構建綠色循環新生態
在江蘇淮安,巨石集團淮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石淮安”)打造的全球首個玻纖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正重新定義行業標準。該基地通過100%綠電生產實現“凈零”排放,配套建設的233兆瓦風電場年發電量超6億千瓦時,相當于15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碳減排量超40萬噸/年,形成“生產玻纖—使用玻纖—創造綠能—回贈玻纖”的產業微循環。
巨石集團淮安有限公司
“我們不僅用可再生能源中和生產碳排放,更通過工業互聯網、AI質檢、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為每噸玻纖生成唯一‘碳中和身份證’。”巨石集團淮安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顧建定介紹,基地采用的無氟無硼玻璃配方等100%自主知識產權工藝,已推動公司榮獲江蘇省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企業、江蘇省先進級智能工廠等榮譽。
“每支風電葉片中約1/3采用巨石玻纖,全球每3支風電葉片就有1支搭載巨石材料。”顧建定透露,正在建設的年產10萬噸電子級玻纖零碳生產線配套500兆瓦風電項目,年發電量13.5億度,可中和87萬噸碳排放,為應對全球碳關稅提供“中國方案”。從材料生產到能源創造,巨石淮安以“首發經濟”范式創新,在“零碳”與“智能制造”雙重維度實現國際性突破。
當直徑僅有頭發十分之一的玻纖單絲從漏板中拉出,再被編織成風電葉片的關鍵材料時,更深刻理解了這片“綠色纖維”的變革力量——從海洋工程的防腐耐壓部件,到千家萬戶的家居用品,再到羽毛球拍等體育用品,巨石淮安正以“零碳+智造”雙引擎,讓玻纖材料成為連接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的綠色紐帶。
從碲化鎘發電玻璃讓建筑變身“綠色電站”,到玻纖零碳基地重構產業生態;從特高壓電瓷產品叩開國際市場大門,到水泥企業打造“無廢礦山”標桿,中國建材集團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產業協同為紐帶,推動“材料制造”向“材料創造”躍升。在“雙碳”戰略與制造強國建設的征程中,這支“材料國家隊”正以更多突破性成果,詮釋“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使命擔當,為我國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國家樣板”。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報
監制:張有義
編輯:李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