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白樂濰(英文名拉維特·貝爾)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是唯一能影響伊朗的國家,因為伊朗經濟是靠向中國出口石油支撐的,而且伊朗在地區內的所謂“惡意活動”也依賴石油出口收入。所以中國應該向伊朗施壓,遏制伊朗的“核野心”。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做出了回應,關鍵就是兩點:第一,中東沖突的是非曲直很清楚;第二,中方希望停火能持續,伊核問題則應該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言外之意就是,中東會變成如今的局面,責任在誰,全球都心知肚明;中國也不會跟隨美以的指揮棒起舞,而是堅持我們一貫的做法——不干涉別國內政,呼吁外交解決矛盾紛爭。
以色列要求中國干預伊朗事務,本質還是西方將他們的“單邊干涉”做法套到了中國頭上。白樂濰一方面打出經濟施壓牌,試圖將中國塑造為伊朗得以“作惡”的“金主”,掩蓋了以色列長期封鎖加沙、空襲伊朗主權設施等激化地區矛盾的行為,同時也是想離間中伊關系,暗示中國應該在經濟利益與“價值觀”間選邊站隊。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回應則是“防守反擊”,暗含了我們的完整中東政策框架,重申了責任劃分,否定了西方“以炸止戰”的邏輯和將伊核問題工具化的雙標指控。我們拒絕干預絕非回避責任,而是基于歷史經驗的戰略清醒,拒絕成為“新冷戰”棋子,也不會跳進“西方中心主義”敘事的陷阱。未來中東能否維持和平的核心,絕不是中國是否選邊,而是美以何時才能放棄零和思維,為和平做出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