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拉著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搞了個“四方關鍵礦產倡議”,明擺著要組團挖中國墻腳。
這四個國家嘴上說“供應鏈安全”,實際就是怕被中國斷供稀土、石墨這些戰略資源——畢竟電動車、芯片、導彈都指著這些東西過日子。
更微妙的是,這場會連聯合聲明都藏著軟刀子,一邊喊“反對經濟脅迫”,一邊暗搓搓點名南海東海,就差把“針對中國”寫臉上了。
但這事兒真沒那么簡單。中國手里攥著全球80%的石墨、90%的稀土加工,去年隨便限制個鎵鍺出口就能讓西方跳腳。四方國家現在才想起來抱團,本質是過去二十年全球化埋的雷:發達國家光顧著賺快錢,把臟活累活全甩給中國,結果現在連導彈用的稀土都得看中國臉色。
美國這兩年拼命推《通脹削減法案》,拉澳大利亞開鋰礦,幫印度建加工廠,說白了就是急紅眼了——畢竟按現在的新能源轉型速度,到2030年鋰需求得翻五倍,中國要是掀桌子,歐美電動車工廠全得熄火。
不過“去中國化”喊得響,做起來全是坑。首先,開礦不是點外賣,澳大利亞鋰礦從勘探到投產要十年,印度連垃圾處理都搞不定,更別提高污染的稀土提煉。
其次,這四兄弟自己就各懷鬼胎:印度一邊跟著美國混,一邊低價掃購俄羅斯原油;日本韓國嘴上反華,真斷供了企業先跪;更別說特朗普陰晴不定,說不定轉頭就對盟友加關稅——當年他連加拿大鋁材都照砍不誤。
最諷刺的是,他們越折騰,中國手里的牌反而越值錢:剛果的鈷、智利的鋰、幾內亞的鋁土礦,中資企業早埋好了棋子,西方現在搶礦,價格先被中國炒高了三成。
四方聲明里絕口不提烏克蘭和伊朗,因為根本談不攏——印度和俄羅斯是百年老鐵,日本伊朗有石油舊情,逼他們站隊等于自爆。
倒是中國趁機在金磚國家拉群,南非的鉑、巴西的鎳,直接走人民幣結算。最近塞爾維亞的鋰礦項目被美國攪黃,中國反手就簽了阿富汗的銅礦合約,這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玩法,比西方硬懟高明多了。
說到底,這場資源戰爭沒有贏家。美國想復刻頁巖油革命的神話,但關鍵礦產的產業鏈比石油復雜十倍;中國也不可能永遠壟斷,畢竟非洲礦工罷工、印尼禁鎳出口的虧都吃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