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喜歡這一季《是女兒是媽媽》的環節設計,第六期的“人生劇本”和第八期的“脫口秀”,以另外一種形式來展開母女之間的關系,都是為了解開母女之間的心結。
“人生劇本”,跳出自身框架,以旁觀者角度觀看自己的人生,也讓觀眾重新認識到,拋開女兒和媽媽的身份,八位嘉賓每個人都是獨立有魅力的女性。
“吐槽大會”,用吐槽的形式,來向媽媽傳遞心聲,說出平時說不出口的話,以幽默反諷方式來表達。
縱觀八期下來,其他母女的關系在這些節目環節幫助下,或多或少都在悄然的發生變化,比如黃圣依學會了向媽媽撒嬌來讓媽媽妥協,程瀟跟媽媽越來越有話聊,只有李嘉格母女的關系,還停滯不前。
因為李嘉格結婚,婆婆和媽媽的關系,是母女倆永遠跨不過的點,兩人一提到這話題就炸,一炸就哭,無法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談。
李嘉格媽媽總把話說得含含糊糊,“不說了”,“你懂的”,“你心里不明白呀”,欲言又止,總期待女兒懂她的言外之意。
可李嘉格就是不懂,“你要說出來”,“你倒是說呀”,從一開始的無法理解到拒絕溝通,經歷了多少次的無奈。
八年時間,困住了這對母女,她們母女倆的困局,成了節目最大的看點,上期節目播出后,熱搜話題#李嘉格媽媽是上嫁的犧牲者#引起很多網友的議論。
2
李嘉格媽媽對這場婚姻有多不滿意,就有多委屈。
從節目中媽媽透露出的三件事,全是跟男方家庭有關的。
一,為支持女兒音樂之路,把房子都賣了,正處于事業上升期,本可以成為大火的歌手,女兒卻選擇了結婚生子,媽媽多少都有點不甘和怨氣。
二,男方母親,第一次雙方家長見面就出言不遜,當著媽媽的面貶低女兒;女兒結婚當天,父母大老遠從東北到北京,沒安排車接送,李嘉格理由是男方這邊要接很多很多親戚。媽媽得不到重視和尊重,所以媽媽生氣。
第三,媽媽和婆婆“搶孩子”事件,李嘉格媽媽抱孩子,要換尿褲,婆婆把孩子搶過去,媽媽不給,最后造成了孩子被指甲刮傷哭了。
媽媽覺得這件事不是她的錯,但李嘉格是息事寧人,和稀泥的態度,媽媽委屈,想要得到女兒一句公正的話,想要女兒站她這邊,可在女兒看來,是件小事,媽媽覺得很心寒。
媽媽把這幾件事說出來,她的訴求是讓李嘉格站在她這邊,理解她,而不是如此卑微的去討好婆婆。李嘉格你也不要逼著媽媽理解你,接受你的婆婆。
總結就是,強勢的媽媽培養出一個討好型的孩子,結婚后討好婆家,媽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從原生家庭上來說,是媽媽造就了這樣的李嘉格,那媽媽就不能抱怨她這樣的做法。
3
李嘉格說,沒人給她提供情緒價值,她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想想都覺得她可憐。
自詡很愛她的媽媽,卻只會不斷地向她索求愛,卻連女兒膠帶過敏都不知道。
自詡愛她的老公,卻不肯出面哄丈母娘,讓她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無法自拔。
李嘉格的委屈沒人看到,自己深陷沼澤,尚且需要別人救她的人,如何去救別人呢?所以她暫無力氣,無法去哄媽媽。
就如黃圣依說的,你先得被別人愛,內心的愛填滿了,你才有去愛別人的能力。
同樣是女兒未婚先孕,先斬后奏,為什么黃圣依媽媽就能如此釋懷呢?
因為鄧女士有百分百支持,愛她的丈夫,黃圣依說,今天出門時爸爸還給媽媽按摩呢。
遇到跟媽媽不能溝通的事情,黃圣依都是跟爸爸溝通,再由爸爸跟媽媽傳達。
李嘉格缺少那么一個中間人做這個粘合劑。
沒有了緩沖區,沒有這防火墻,母女倆直來直往,刀光劍影,直戳對方心窩。
李嘉格和媽媽都是得不到愛的人,李嘉格媽媽得不到丈夫的愛,只能從女兒身上索取。
究其背后,都是隱形老公引起的。
理解李嘉格媽媽的不甘心和委屈,也心疼李嘉格的不知所措和心累。
這段母女情,最終是以什么形式存在,才能更好地向前走呢?
我認為,媽媽要學會放手,就像風箏,只有放出去的線才能有機會收回來。
至于女兒,不愛就盡早結束婚姻吧。
【注: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