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融創中國
在 地產江湖,向來不 缺故事,但這一次,孫宏斌的登場,無疑是扔下了一顆 “核彈”,瞬間讓整個行業沸騰!
6月30日,這位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攜兩位高管,現身公司股東周年會。 宣布一舉清債 680 億 ,這一消息如同旋風般迅速席卷各大媒體,成為地產界乃至整個商業圈最熱門的話題。
要知道,在過去的幾年里,房地產行業遭遇寒冬,眾多房企深陷債務泥潭,融創也是其中之一。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這位地產界曾經的風云人物,在融創陷入困境后,一直低調行事。如今,他強勢歸來,帶著這份震撼的成績單,讓所有人都為之側目。
這不僅是融創的一次重大勝利,更是給整個低迷的地產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
01
融創危機:債務深淵的掙扎
危機爆發:資金鏈斷裂
時間撥回到 2022 年,房地產行業的寒冬突然降臨,凜冽的寒風讓不少企業都瑟瑟發抖,融創也未能幸免。那時,融創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飄搖的巨輪,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如洶涌的海浪,不斷沖擊著它。
從行業環境來看,當時國家堅持 “房住不炒” 的定位,調控政策持續收緊,就像給火熱的房地產市場潑了一盆冷水。銀行信貸額度收緊,房企融資變得異常艱難,這就好比給融創斷了 “輸血” 的通道 。市場需求也大幅下降,消費者持觀望態度,房子不好賣,融創的資金回籠速度大大減緩,資金鏈一下子就繃緊了。
從融創自身發展來看,此前它一直采取激進的擴張策略,瘋狂拿地、大規模投資,就像一個不斷奔跑的人,卻沒有注意到腳下的路已經越來越崎嶇。高杠桿的運營模式讓融創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一旦資金回籠出現問題,債務危機就會如影隨形。
巨額債務壓頂
融創面臨的債務規模,堪稱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據相關數據顯示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融創到期未償付借款本金總計 1127.57 億元。其中,逾期金額超過 1000 萬元的有息債務包括銀行貸款 219.57 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 733.36 億元和其他有息債務 173.15 億元 。這些數字就像一個個沉重的枷鎖,緊緊地套在融創的脖子上。
巨額債務給融創帶來的壓力是全方位的。在財務方面,高額的利息支出讓融創的財務成本急劇增加,就像一個人背著沉重的包袱,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也變得異常難看,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財務風險急劇上升。在經營方面,債務壓力導致融創資金緊張,許多項目的開發進度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停工、延期交付的情況,這不僅損害了購房者的利益,也嚴重影響了融創的品牌形象 。在市場信心方面,巨額債務讓投資者對融創的信心大打折扣,融創的股價一路暴跌,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陷入了惡性循環 。
02
破局之路:清債 680 億的艱難歷程
孤注一擲:境外債重組方案
面對巨額債務,孫宏斌深知,常規的解決辦法已經無法滿足融創的需求,必須要采取一些大膽且創新的舉措 。于是,他提出了全額債權轉股權方案,這一方案就像是一場豪賭,把融創的未來和債權人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融創向債權人分派兩種新強制可轉債(新 MCB) 。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 6.80 港元 / 股的新 MCB,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 3.85 港元 / 股的新 MCB,可在重組后 18 - 30 個月內轉股,該類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 25% 。這一方案的核心,就是把債權人變成股東,讓他們從單純的債主變成了融創未來發展的利益相關者。對于債權人來說,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如果融創未來能夠成功復蘇,股價上漲,他們將有可能獲得豐厚的回報;但如果融創繼續低迷,他們也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
從市場角度來看,這一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當時,融創的股價約 1.43 港元 ,方案中設定的轉股價最低為 3.85 港元,這意味著債權人如果選擇債轉股,一旦融創股價回升,他們就有機會實現資產增值。與其他房企的債轉股方案相比,融創的方案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例如,碧桂園股價 0.385 港元,給出的 “債轉股” 價格是 2.6 港元,兩者相差近七倍,而融創給出的轉股方案僅僅 2.5 倍 。也就是說,如果債權人同時持有 100 港幣碧桂園和融創的債券,按照雙方的轉股價,立馬出去套現,碧桂園債券一股能回收 14 港幣,而融創則能回收 40 港幣 。這使得融創的方案在吸引債權人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
關鍵談判:爭取債權人支持
方案雖然有了,但要讓債權人同意并非易事。孫宏斌和他的團隊開始了艱難的談判之旅。他們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每一步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談判過程中,債權人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疑慮和要求。他們擔心融創的未來發展前景,擔心自己的債權無法得到保障,更擔心債轉股后自己的利益會受到損害 。面對這些質疑,孫宏斌和團隊成員們耐心地解釋,詳細地介紹融創的發展規劃和優勢。他們用數據說話,向債權人展示融創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融創手上的土儲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整體較為優質,部分熱門項目銷售強勁,上海壹號院在 6 月 27 日第四次開盤,2 小時售罄,今年累計銷售超 170 億元,成為上半年全國單盤銷售冠軍 ;近期,北京壹號院項目實樓樣板間煥新亮相后,兩周累計認購量達 25 套,銷售 9 個億 。這些數據就像一把把鑰匙,逐漸打開了債權人的心結 。
為了爭取債權人的支持,孫宏斌還做出了許多讓步。他承諾會加大對項目的投入,確保項目的順利交付,保障購房者的權益,也讓債權人對融創的未來有更多的信心 。他還積極與債權人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根據反饋不斷調整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孫宏斌展現出了他的堅韌和智慧,他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船長,帶領著融創這艘巨輪在波濤洶涌的債務海洋中艱難前行 。
從 4 月 17 日方案正式公布,到 6 月 24 日達成 75% 債權人同意的法定條件,僅僅耗時了 2 個月 。這一速度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也充分證明了孫宏斌和團隊的努力和能力 。這背后,是無數次的會議、談判和溝通,是孫宏斌和團隊成員們日夜兼程的付出 。
股權穩定計劃:穩固控制權
在推進境外債重組的過程中,孫宏斌還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避免債轉股后股權被過度稀釋,從而穩固自己在融創的控制權 。他深知,穩定的控制權是融創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掌握了主動權,才能更好地帶領融創走出困境 。
于是,孫宏斌和團隊提出了 “股權結構穩定” 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債權人每獲得 100 美元強制可轉換債券,要將 23 美元釋放給主要股東,即孫宏斌 ;且這些股票 6 年內不得處置、抵押、轉讓 。這一計劃就像是給孫宏斌的控制權上了一把鎖,確保他在未來 6 年內能夠穩定地掌控融創的發展方向 。
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這一計劃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能夠穩固孫宏斌的控制權,還能夠增強公司治理的穩定性。穩定的股權結構可以讓公司的決策更加高效,避免因股權分散而導致的決策混亂 。這也向市場傳遞了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孫宏斌對融創的未來充滿信心,愿意與融創共患難、同發展 。這有助于增強投資者和合作伙伴對融創的信心,為融創的未來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
03
背后支撐:多維度助力債務化解
優質項目:銷售回血
在融創的清債之路上,優質項目就像一顆顆閃耀的明星,為資金回籠做出了巨大貢獻 。以上海壹號院為例,這個位于黃浦核心區位、新天地旁的高端項目,堪稱樓市中的 “爆款” 。6 月 27 日,其第四次開盤,短短 2 小時就售罄,場面異常火爆 。今年以來,上海壹號院累計銷售額已超 170 億元 ,成為上半年全國單盤銷售冠軍 。
再看北京壹號院,同樣表現出色 。近期,北京壹號院實樓樣板間煥新亮相后,迅速吸引了眾多購房者的目光,兩周累計認購量達 25 套,銷售 9 個億 。這些優質項目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卓越的產品品質和高端的品牌形象,市場上供不應求,為融創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 。
AMC 助力:攜手盤活資產
除了優質項目的銷售,融創還積極與 AMC(資產管理公司)合作,通過債務重組和資產盤活來化解債務 。2025 年 1 月 23 日,融創與中國長城資產就重慶灣項目達成融資合作 。中國長城資產擬注資不超過 24.76 億元,對項目現有債務進行重組并提供新增融資 。這一合作就像是一場及時雨,解決了重慶灣項目的債務問題,為項目的后續開發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 。1 月 27 日,融創在中信金融資產的支持下,完成了北京融創壹號院項目的債務重組 。中誠信托確認融創之前已支付的 16.35 億元用于清償本金,債務本金額降低,融創還獲得了違約金的全部減免,歷史欠息降低,融資成本也大幅下降 。通過與 AMC 的合作,融創不僅減輕了項目的債務壓力,還提升了項目的價值,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
政策東風:保交樓支持
在融創化解債務的過程中,政策層面的支持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確保購房者的權益,政府大力推動保交樓工作,為融創提供了專項借款和銀行配套融資 。截至目前,融創獲得保交樓專項借款審批金額 218 億元、銀行配套融資審批金額 104 億元,以及 “白名單” 項目融資審批金額 23 億元,共計約 345 億元 。這些資金就像一股強大的助力,保障了融創項目的順利交付 。2024 年,融創在全國 84 個城市共交付約 17 萬套房屋,2022 - 2024 年累計交付約 66.8 萬套房屋 。保交樓工作的順利推進,不僅維護了社會穩定,也增強了購房者對融創的信心,為融創的銷售和債務化解創造了有利條件 。
04
未來展望:融創能否重回巔峰
雖然融創在債務化解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要重回巔峰,仍面臨諸多挑戰 。從市場表現來看,截至 6 月,融創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 234 億元,較高峰時期下降了 9 成 。這表明融創的銷售基本盤大幅縮水,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搶占。除了京、滬等幾個明星項目,融創近年已少有開發新盤,這也限制了其未來的銷售增長潛力 。
在資金方面,盡管融創通過債務重組減輕了部分債務壓力,但資金仍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資金下,將手中的項目慢慢盤活,是融創面臨的一大難題 。融創手上的土儲至上年底還有 1.27 億平米,這些土地儲備雖然是融創未來發展的基礎,但要將其轉化為實際的銷售業績,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用于項目開發、營銷推廣等 。
面對這些挑戰,孫宏斌也有自己的戰略規劃 。他表示,未來融創將不再涉足過多城市,而是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把產品做好 。這一戰略調整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合理性 。一二線城市經濟發達,人口流入量大,住房需求旺盛,尤其是改善型和高端住房需求 。融創此前在一二線城市積累了大量優質土地儲備,如上海壹號院、北京壹號院等項目都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具有稀缺性和高品質的特點 。聚焦一二線城市,能夠充分發揮融創的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提高項目的去化率和利潤率 。
做好產品是融創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在過去,融創以打造高端精品項目而聞名,如壹號院系列產品,在建筑設計、景觀規劃、物業服務等方面都做到了極致,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和贊譽 。未來,融創將繼續堅持高品質路線,加大在產品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投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通過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融創有望吸引更多購房者,提高市場份額,為重回巔峰奠定基礎 。
在團隊建設方面,孫宏斌推出的 “團隊穩定計劃” 至關重要 。出險后,融創已有多位核心高管離職,業務骨干流失現象愈發頻繁,這對公司的穩定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通過向骨干員工逐年授予股份,作為整體薪酬的補充,能夠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穩定團隊,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
融創還在積極拓展文旅、物業等業務板塊,以增加現金流 。2024 年,這兩塊業務收入合計超 120 億元,總體保持穩定 。融創文旅憑借精準的戰略布局和產品服務升級,實現收入 52.1 億元,旗下融創樂園、商業、冰雪三大業態全年客流量同比增 7% 至 1.67 億人次,酒店整體入住率提升 2 個百分點,多個 “爆款” 產品涌現 。融創服務作為融創物管板塊的上市平臺,實現收入 69.7 億元,其中第三方收入為 68.02 億元,同比增長約 5.6%,占總收入的 98% 。未來,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和促消費等政策紅利釋放,“物管 + 文旅” 有望成為融創可持續的利潤增長點,助力融創重回巔峰 。
05
結語:行業變革中的融創樣本
孫宏斌現身并清債 680 億,這一事件不僅是融創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整個房地產行業變革中的一個典型樣本 。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家企業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掙扎與奮進,也為其他深陷債務危機的房企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融創在危機中展現出的創新思維、堅韌毅力和積極應對的態度,無疑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學習。
未來,融創能否重回巔峰?它又將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續寫輝煌?相信這是許多讀者心中的疑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