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某個內地保險大佬說,中國不是日本,小日子是彈丸小國,不能放到一起比較。中國低利率不會持續太久,不會失去很多年。
這話沒啥邏輯,國家大小和經濟發展、資產價格沒啥關系,都不值得反駁。
至于利率,短期內完全看不到回升的可能性。只要房價持續跌,貸款利率就得下調,存款利率也會同步下調,接下來很長時間內還是這個節奏。
不過這個話題還是值得思考,我們到底會不會像日本一樣,失去30年?
樂觀一些,會不會失去20年、10年?
這也是現在很多中產關心的問題。
現在這個階段,階層沒有固化,雖然向上流動很難,但是向下的大門隨時敞開著。
為什么中產最焦慮?
最容易階層滑落的就是中產。大家賺到過錢,手上也有些錢,但是這些錢又不足以保證自己能穩定在某個狀態。
大部分資產可能都是房子,又不太懂其他投資,資金基本上都在內地,沒有分散風險。
房子還會跌多久?股市真就起不來了?利率還在不斷下調,什么時候是個頭?
這些問題,30年前的日本都經歷過。
咱們現階段的情況,確實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時很像,房價下跌,房地產持續收縮,物價下跌,進入通縮狀態,經濟增速放緩,消費信心不足,等等。
但是客觀來講,我們確實和日本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的產業鏈更齊全,城鎮化率還有一定發展空間,這是有優勢的地方,不能否認。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
第一,90年代初,日本已經是發達國家了,人均GDP當時已經2.6萬美金了,甚至一度超過了美國的人均GDP,堪稱全球最富裕的地方。
居民收入高,大家生活體驗上會更好一些。尤其是購買海外的各種產品,你就會感覺很便宜。
而我們呢?
三十年后的今天,咱們人均GDP才1.3萬美金,也就當時日本的一半高。
民眾還沒富起來,就開始面對同樣的問題了。
第二,日本當時人口還沒開始減少,人口老齡化也沒有我們現在這么嚴重。
固有印象中日本老齡化很嚴重,人口減少了很多年,是吧?
實際上,日本人口減少,是從2010年才開始的。
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的時候,人口還是在增長的,你只能說當時他們人口紅利見頂了,但老齡化尚未全面爆發。
我們從2022年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老齡化速度遠快于日本,60歲以上人口突破20%。
咱們的轉折更快、更急,這也就導致了,養老金與社保壓力更早暴露。
為啥延遲退休?為啥提高社保繳費金額?都是有原因的。
第三,現在我們常說國內制造業很牛,產業鏈齊全。
實際上,當年日本的制造業也是全球領先的,電子、汽車、半導體全球稱雄。
更關鍵的是,當時日本的制造業,品牌優勢很明顯,索尼豐田松下本田,在全球占有率都非常高。
品牌做的好,那就會有巨大的溢價,企業和員工賺錢也會更多,收割全世界。
歐洲那些奢侈品牌子也都很典型,品牌做的好,把奢侈品的概念植入到全球各地,就可以躺著賺錢,收割各地的有錢人。
而咱們大多數品牌還是在國內卷,在國際上的品牌知名度依然不太高,主打一個性價比,出海也是低價出海。
就比如說,很多人引以為傲的新能源汽車,2024年國內整個行業的利潤,整個行業所有車企的利潤,還不如日本豐田一家車企的利潤高。
所以你說,咱們和日本當時的情況比,到底是更好還是更差?
我在這里不下結論了,大家心里應該都有自己的答案。
最后我想說的是,聊這些不是為了看熱鬧的,是為了盡量看清形勢,并且做好自己的資產配置。
越是這種大趨勢,越是能影響我們的財富。
怎么應對?
現在最大的風險,是持有單一貨幣資產。以這種貨幣計價的資產價格全部下跌,那你的財富就全面蒸發了。
盡量分散風險,配置多元貨幣資產,做好對沖,才能保住財富,獲得更多的收益。
文末是鏈接振陽的入口:
另外,投資思考和生活記錄都會發在朋友圈,可以掃碼添加微信,留言【全球投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