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軍團的覆沒,其實就挺典型的。
首先是出發的時候,本身就負擔比較重,光是各種印刷好的標語啥的,都挑了很多,很不符合出去打偏師策應主力的要求。
其次是和浙贛軍區合并之后,重組了一下指揮體系,出發的時候軍事上的負責人尋淮洲,這時候變成了下面的一個師長,沒話語權了,樂少華和劉疇西兩個人軍事上不太行。
第三,是對困難估計不足,因為目標是向敵人的核心地區挺進,沿途碰到的對手都是比較強的,不再是那種地方保安團之類的地方部隊了。
第四,臨陣發揮有點問題,按粟裕當時制訂的作戰計劃,應該是要向全殲追敵的,但在兵力部署上,尋淮洲作為主力部隊負責人,犯了錯誤,被對手先下手搶了制高點。
第五,王耀武臨陣超水平發揮,發現陷入包圍之后沒像以前其它國軍部隊那樣慌亂,而是馬上穩住了陣腳,并且看出了對手的破綻。從后來王耀武歷次作戰來看,他本人的能力在國軍將領中本身就屬于比較高的水平,粟裕雖然也高,但這時候無權獨立決策。
最后就是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當斷不斷,猶豫不決,撤離不夠及時。
這種來源不同的部隊合并編組作戰,本身就挺難的,所以粟裕后來解放戰爭北移山東之后,第一次指揮合編之后的部隊作戰,特別緊張。
這支部隊哪怕是突圍出去的殘部,人數已經很少了,后來也一直存在派系斗爭,這給人和人都是非常頭疼的。而且,這時候還和中央失去了聯系,缺乏中央命令的加持,派系斗爭就很難消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