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的鐘聲,原是能鎮(zhèn)住俗世喧囂的。可近來竟傳出樁奇事:有僧人將供桌上的米扔出殿外,末了被勸返回家。這消息像片枯葉落進(jìn)靜水,漾開的圈圈漣漪里,盡是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那米粒本是香客們虔誠的供奉,白花花的,在佛前的青瓷碗里堆得像座小雪山。尋常僧人見了,總要雙手合十,念聲 “阿彌陀佛”,曉得這每一粒都連著塵世的祈愿。偏這位,竟揚(yáng)手就扔,米粒砸在殿外的青石板上,蹦跳著滾進(jìn)泥縫,像極了被糟踐的人心。
旁人說他 “魔怔了”,許是修行修得走了岔路。可細(xì)想,這寺廟里的怪事,又何止這一樁?有穿僧袍的對著功德箱算流水,比賬房先生還精明;有拿著手機(jī)直播念經(jīng),求的是點(diǎn)贊打賞;還有的把香客的供品偷偷往外賣,換些銀錢買酒喝。相較之下,扔米的僧人倒顯得直白些 —— 至少他沒裝模作樣。
佛殿里的蒲團(tuán),被香客的膝蓋磨得發(fā)亮。那僧人扔米時,腳下的蒲團(tuán)許是也在打顫。他許是看夠了這 “佛門凈地” 里的營營役役:功德箱里的錢越來越多,佛前的燈卻越來越暗;穿袈裟的越來越胖,念經(jīng)的聲音卻越來越虛。米粒扔出去的瞬間,或許他覺得是在砸那些看不見的塵埃。
勸返回家,倒也算體面。總好過那些賴在廟里,把 “出家人” 當(dāng)飯轍的。只是這五臺山的石階上,從此少了個身影,多了些被踩碎的米粒。香客們來燒香,見了地上的米渣,總要問幾句,知情的便嘆口氣:“出家人,心先亂了,米留著也沒用。”
那被勸返的僧人,回了家,或許會種幾畝田。到了秋收時節(jié),看著金燦燦的谷穗,他會不會突然明白:佛不在殿里的泥塑上,而在每一粒被珍惜的米里,在每一顆踏實過日子的心里?
五臺山的鐘還在敲,一聲一聲,像在數(shù)著那些迷失的魂靈。殿外的米粒被風(fēng)吹散了,可心里的塵埃,要掃干凈,怕是沒那么容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