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18年9月,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的員工進行了一次野外調查,結果竟然發現了一種消失了20多年的植物!
而且這一次他們發現了一個居群,一共有250多棵,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的。
這種植物是“防風固沙”的一把好手,就喜歡生長在平原荒漠區的湖邊潮濕鹽土上,可以說是能治理沙漠的植物之一。
但是因為它的分布范圍相當狹窄,再加上近些年來的環境破壞,所以造成這種植物在人們的眼前消失了20多年。
再加上有些植物長得和它非常像,所以本身也有誤認的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被調查者區分出來。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植物“消失”了這么久呢?
?——【·堅強的植物·】——?
這種植物叫做鹽千屈菜,是一年生多肉低矮草本,高一般不超過20厘米,植株秋后常常會出現挺深的紅色。
它的葉肉質多汁,互生,幾乎不發育,近圓球形,基部下延,長兩三毫米,這種植物耐鹽堿,具有改良土壤鹽堿,防風固沙的作用。
其莖直立挺拔,從基部便開始分枝,這些分枝互生,或直伸或微微上升,小枝肉質飽滿,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穗狀花序互生于近圓球形突起的苞葉腋中,為鹽千屈菜的整體造型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韻味。
黃褐色的種子呈卵圓形或圓形,直徑在1毫米之內,雖然微小,卻蘊含著生命的力量,等待著合適的時機破土而出,開啟新的生命旅程。
鹽千屈菜主要棲息于平原荒漠區的湖邊潮濕鹽土之上,這樣的環境對于大多數植物來說,堪稱是生命的禁區。
然而,鹽千屈菜卻在這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展現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
它具有出色的耐鹽堿能力,能夠在高鹽分的土壤中正常生長,這得益于其特殊的生理結構和代謝機制。
鹽千屈菜的細胞具有較高的滲透壓,能夠從高鹽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時通過自身的代謝調節,將體內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或者將鹽分儲存于特定的細胞器中,以避免鹽分對細胞造成傷害。
在水分管理方面,鹽千屈菜也有著獨特的策略,它肉質的莖和葉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分,以應對荒漠地區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
當外界水分充足時,它會盡可能地吸收并儲存水分;而在干旱時期,這些儲存的水分就成為了維持其生命活動的關鍵保障。
此外,鹽千屈菜的根系也十分發達,能夠深入地下,尋找更為穩定的水源,增強自身在干旱環境中的生存能力。
從全球范圍來看,鹽千屈菜分布于中亞、哈薩克斯坦及高加索地區,而在我國,它僅在新疆羅布泊地區有蹤跡可尋。
這種極為狹窄的分布范圍,使得鹽千屈菜成為了一種地域特色極為鮮明的珍稀植物。
新疆羅布泊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為鹽千屈菜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溫床。
然而,也正是因為其分布范圍的局限性,使得鹽千屈菜一旦面臨生存環境的破壞,就極易陷入瀕危的境地,這也凸顯了對其進行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鹽千屈菜的珍稀程度不容小覷,首先,其極為狹窄的分布范圍,使其在植物界中成為了一個獨特而稀有的存在。
在我國,僅僅局限于新疆羅布泊地區,這就意味著它的生存空間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其次,二十多年來在野外未曾被發現的記錄,也從側面反映出其種群數量的稀少和生存的艱難。
盡管此次發現了一個數量超過250株的居群,但相較于其他廣泛分布的植物來說,這個數量仍然顯得微不足道。
此外,鹽千屈菜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只能在平原荒漠區的湖邊潮濕鹽土上生長,這種特殊的生態需求進一步限制了其種群的擴大和繁衍。
綜合以上因素,鹽千屈菜無疑是一種珍稀的植物,需要我們給予高度的關注和保護。
鹽千屈菜在改良土壤鹽堿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生長在高鹽堿的土壤中,通過自身的生理活動,能夠吸收土壤中的鹽分,并將其轉化為對土壤有益的物質。
其根系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一些有機酸,這些有機酸能夠與土壤中的堿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降低土壤的酸堿度,改善土壤的結構。
長期生長鹽千屈菜的區域,土壤的鹽堿化程度會逐漸減輕,為其他植物的生長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促進了生態系統中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在荒漠地區,風沙肆虐是常見的自然災害,鹽千屈菜雖然身材矮小,但它的存在卻如同一位堅定的衛士,為抵御風沙做出了貢獻。
其發達的根系能夠牢牢地抓住土壤,防止土壤被風吹走,從而起到固沙的作用。
同時,鹽千屈菜的植株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速,減少風沙對環境的侵蝕。
在一些風沙較大的湖邊區域,鹽千屈菜的防風固沙作用尤為顯著,保護了周邊的生態環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設施。
鹽千屈菜,這種看似平凡卻又無比珍貴的植物,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隱匿后,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它獨特的外貌、頑強的生命力、珍稀的地位以及重要的生態價值,都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我們應當倍加珍惜這一寶貴的植物資源,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讓鹽千屈菜在大自然中繼續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為維護生態平衡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鹽千屈菜,投身到保護它的行動中來,讓這片荒漠中的綠色奇跡得以延續。
參考:
天山網《鹽千屈菜 新疆這種荒漠植物“好久不見”》2019-2-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