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
在中國,教育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與沉重的現實壓力。尤其是高考制度,在千萬家庭心中既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通道,也是無法回避的精神焦慮。
我們無法否認,高考恢復之初,曾以極大公平性讓一代又一代寒門子弟走出山村、改變命運。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必須開始深刻反思:高考是否應繼續承擔“唯一通道”的角色?教育是否仍應以“篩選”為核心邏輯?
“篩選性教育”的歷史慣性
中國的高考制度雖然創立于上世紀50年代,但其精神內核可以追溯至隋唐以來的科舉制。
那種“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邏輯,塑造了全民“分數決定命運”的潛意識,也構建起整個社會對人才的單一認知結構。
在這個邏輯下,教育資源被視為稀缺品——我們不是讓所有人都變好,而是選出“最好”的那部分人加以重點培養。這種“篩選式教育”在資源極度有限、教育供給遠遠不足的年代具有其現實合理性。尤其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等高考大省,百萬人爭奪數萬優質學位,唯有通過高考擇優取才,才能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但也正因如此,教育的本質在不知不覺中被扭曲為“競爭機器”——不是幫助每個人發展自己最擅長的能力,而是訓練所有人去適應同一套標準、答好同一張卷子。
這種結構造成了系統性的“天賦壓抑”,許多極具潛力的孩子被埋沒,只因他們在應試框架中“不夠優秀”。
時代進步帶來的結構性轉變
但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已根本不同于過去。信息高度開放,知識無限可得;技術飛速發展,教育方式發生變革;社會需求多元,人才標準不斷更新。我們已經有能力,也有必要,推動教育從“篩選”走向“激活”。
首先,從教育供給側看,傳統教育稀缺的最大原因是“好老師少、好學校少”。但AI與數字教育技術的普及正在改寫這一現實:借助大語言模型與智能學習平臺,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擁有自己的“AI導師”,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獲得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再通過知識圖譜、自適應課程推送、實時反饋機制等手段,真正實現“千人千面”的因材施教。
其次,從教育需求側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早已超越“應試精英”。在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新興行業,越來越多高科技公司關注的不再是“是否985”,而是“能否實戰”。企業需要具備項目經驗、數據思維、跨界協同和持續學習能力的人才。這種能力,往往無法通過統一考試評價,卻可以通過模塊化課程、技能實訓、產教融合等方式持續培養。
“高考唯一性”應被終結,教育多元化時代已到來
高考在特定歷史時期完成了重要的社會任務。但如果我們仍將其視為唯一通道,將所有人才評價與資源配置捆綁于此,就等于把一切希望押在一次比賽、一套題目上。這種“唯分數論”不僅不公,更不智。
我們需要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生態——以激活潛力為目標,以技術為工具,以多元路徑為支撐,以終身學習為保障。大學可以不再是四年制圍墻,而是靈活進出的能力平臺;課程不再是統一模板,而是因人定制的成長系統;老師不只是灌輸知識的人,更是激發創造力的引路人。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將“學習權”視為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非少數人的機會。比如河南的孩子、山西的孩子、內蒙古草原上的孩子,他們不應因起點不同被判定未來,而應有平等的機會去點亮自己的特長,走出各自的路徑。
在教育稀缺地區率先試點
“激活型大學”,打通產業出口
為了推動這一轉變,國家可以選擇在人口多、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區——如河南中部——建立新型“激活型大學”作為教育制度改革試驗區。這類大學不再以統一分數為唯一門檻,而是采用靈活、綜合的多元遴選機制,接納不同背景、不同天賦的青年。
教學方式以項目制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模塊化課程(Modular Curriculum)和AI輔導系統為基礎,實現“邊學邊做”“個性化進度”“即時評估”。課程內容聚焦數字技能、AI應用、生物健康、清潔能源、制造業自動化等前沿領域,緊貼國家戰略產業方向。
更重要的是,這些大學應與高科技企業和高水平高校建立聯合培養機制,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即參與真實企業或科技研究項目,通過“導師+AI助教+企業實訓”三位一體的體系,完成從“潛力識別”到“能力落地”的全過程。
這不僅將大量未被傳統高考體系吸納的青年重新激活,也將為地方產業輸送真正“可上手、能迭代、懂協同”的新型人才。
這類試點大學既是教育公平的突破口,也是科技戰略的“人才蓄水池”,未來更有望成為“技能躍升”和“區域振興”的關鍵引擎。
結語
我們正站在一次深層教育文明轉型的起點。技術給了我們工具,產業提出了新需求,現在我們需要的,是觀念上的轉變與制度上的勇氣。唯有跳出“篩選誰更好”的舊思維,邁向“激發每一個人”的新方向,教育才能成為真正托舉未來的力量。
讓大學不再只是圍墻,而是能量站;讓教育不再淘汰人,而是點燃人;讓中原的青年,不再被動等待機會,而成為新科技時代真正的推動者、參與者與建設者。
No.6430
原創
首發文章|作者
王曉東
作者:生物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