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時間,銀行股憑借“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獲得了大資金的持續關注。其中,不乏險資資金的身影。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上市險企的OCI股票規模已經超過了5000億元,主要的投資品種多為高股息的優質資產。
什么是“險資OCI賬戶”,簡單來說,即保險資金在投資活動中使用的特定會計賬戶,而且主要用在核算長期股權投資中的高股息紅利資產。
為何近年來險企熱衷于通過OCI賬戶投資高股息紅利資產?從主要原因分析,一方面通過OCI賬戶大量投資高股息紅利資產,可以起到平滑險企利潤波動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大量投資高股息紅利資產來抵御低利率的市場環境。
險資持續買入高股息紅利資產,已經形成了一種長期投資習慣。作為高股息紅利資產之一的銀行股,特別是國有大行和頭部股份行,它們本身具有很高的投資確定性,而且具備了“低估值與高股息”的優勢,所以深得險資資金的青睞。
實際上,根據24年末的數據顯示,上市險企OCI賬戶的平均投資比例已經超過了30%,部分大型險企的OCI賬戶的投資比例已經遠超過30%,是不是意味著險資OCI賬戶已經觸及投資上限?
關于險資投資權益資產,險資OCI賬戶的投資比例要求,我找到了一些公開的資料。
例如,在2020年前后,政策層面上支持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最高可以提升至險企總資產的45%,同時對險資權益資產設置了差異化的監管比例。
此外,在《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中,并未對險資OCI賬戶的配置比例設定了統一的上限要求。由此可見,即使險企OCI賬戶的投資比例已經超過了30%,但并未受到上限比例的約束,險資在OCI賬戶的投資靈活性比較高。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個細節需要引起注意。
險資OCI賬戶的投資比例并非越高越好,險資在高股息紅利資產的配置上,需要考慮到險資自身的償付充足率水平。假如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比較低,那么險企可以配置的權益類資產比例越低。反之,償付充足率越高,可以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潛在比例也會越高。
根據2024年末的公開數據,包括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在內的多家A股上市險企,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超過了200%。
根據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進行劃分,該比例處于150%至250%之間,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當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了250%,且低于350%,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40%。
雖然險資OCI賬戶的投資比例,并未設定了明確性的投資上限。但是,考慮到上市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等因素,所以在權益資產的投資比例上,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化。
即使險資OCI賬戶未設定硬性的上限要求,而且險資更傾向于長期持有高股息紅利資產以平滑險企的利潤波動,但隨著高股息紅利資產的股息率優勢有所下降,相比起近兩年的配置力度,未來險資配置高股息紅利資產的積極性也可能不及前兩年。
銀行股的增量資金來源,不局限于險資資金。在銀行股賺錢效應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包括公募私募以及外資等各路資金,也可能會成為銀行股的增量流動性。然而,這些增量資金在銀行股身上的鎖定時間有多長,卻存在很大的變數。
從2023年至2025年,以國有大行、頭部股份行為代表的銀行股已經走出了長達2年時間的單邊上漲行情。在一輪大漲之后,國有大行與頭部股份行的平均估值已經接近8倍的水平,較之前的估值水平明顯提升。股息率方面,它們的平均股息率也從兩年前6%以上的水平降低至不足5%的水平。換言之,這一輪銀行股的估值修復行情已經逐漸步入中后期階段,接下來銀行股的走勢取決于凈息差的觸底回升預期以及銀行股自身盈利能力回暖改善的預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