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過科技行業競爭激烈,但是萬萬沒想到競爭竟然會如此激烈!
短短一周時間就痛失了4位頂級人才,看來人才爭奪大戰已經展開了!
美國科技巨頭們掀起了一股“搶人風潮”看得大家眼花繚亂,就在7月1號Meta再次發力,挖走了四名來自OpenAI的頂尖研究員。
這讓不少人都忍不住開始猜測:這背后是不是隱藏著更大的科技博弈?而這些研究員的年薪竟然傳聞高達一個億!
看似是一次簡單的人才流動,但背后所代表的競爭與博弈卻遠不止于此。
Meta 的這一系列舉動,不僅讓人對它未來的 AI 發展產生了更多猜測,也讓 OpenAI 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問題。
Shengjia Zhao(趙盛佳)、Shuchao Bi(畢樹超)、Jiahui Yu(于佳慧)和Hongyu Ren(任泓宇),這四位都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重量級人物”。
其中于佳慧甚至曾是谷歌大腦和DeepMind的高管,專業領域涵蓋語言語音到金融數據的廣泛研究。
而其他三位也都是在深度學習,生成模型等領域具有相當深厚積累的頂尖科技人才。
于佳慧作為 OpenAI 感知團隊的負責人,于佳慧最終選擇加入 Meta 無疑是一個重磅消息。
他在加入 OpenAI 前也是谷歌 DeepMind Gemini 項目的多模態負責人,手下的項目可謂數不勝數。
并且還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計算機科學本科學歷,之后又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獲得博士學位。
而更加令人感到震驚的是,于佳慧的老師還是著名的 Thomas Huang 教授,無疑于佳慧的加入對于Meta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這么多重磅人物加入Meta,到底能給Meta帶來哪些變化,估計很多人都在揣測扎克伯格的動機。
不過事實上Meta和OpenAI的競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因為在AI領域,只有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資源。
那么Meta費盡心思挖這些頂級人才過來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而且自從Meta的Llama 4項目沒能取得預期成果后,Meta的挖人行動就進入了加速模式。
Meta接連吸納了多名OpenAI的頂級研究員,目標很顯然就是想要加強自己的團隊技術實力。
這一點很顯然就是毋庸置疑的,花大價錢把人才挖過來如果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那又有什么作用呢?
不過對于 OpenAI 來說,這四位研究員的離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對于 GPT-5 的研發,能否繼續保持技術領先顯然是一個大問號。
畢竟像他們這樣的人才,曾是 OpenAI 的中堅力量一部分,失去這些人,OpenAI 是否能如預期般順利推進 GPT-5 的研發,恐怕是一個大問題。
而除了快速擴充人才,Meta也在通過并購快速實現“彎道超車”,因為就在6月中旬的時候,Meta就已經宣布以148億美元收購Scale AI公司的股份。
Scale AI公司正是一家專注于提供海量標注數據及定制化訓練數據的公司,能夠看出來這次一定會給Meta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那么這個Meta為什么這么急著擴充“人工智能大軍”呢?
答案或許在扎克伯格的“野心”里可以找到,從6月份的時候,扎克伯格就已經宣布要組建一支以他為首的精英團隊。
并且扎克伯格自己還要親自帶領這支小隊沖刺通用人工智能領域,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扎克伯格甚至不惜調動Meta總部的工作環境。
簡直不敢想象扎克伯格的野心竟然如此的大,不過也不能怪這些人才對扎克伯格投懷送抱,畢竟人家扎克伯格給的錢多。
有知情人士透露消息說Meta提供的不僅僅是1億美元的簽約費,并且在年薪方面也給出了相當優渥的條件。
而且Meta對未來通用人工智能的投資和規劃,可能也是吸引這些頂級人才加入的重要因素。
畢竟加入Meta之后能夠站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并且還能賺到真金白銀,誰能拒絕這樣的誘惑呢?
能夠想象到未來的科技競爭肯定會更加的激烈,恐怕現在的人才競爭只不過就是一個開胃菜而已!
并且隨著全球對AI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國內一些科技公司也開始加大力度,力圖吸引更多的高端技術人才留在國內。
顯然這場“搶人大戰”還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升溫,未來隨著國內科技的不斷發展,肯定是會有更多的人才會選擇回國發展,推動國內AI產業的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