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
1957年10月1日,北京天文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中國的第一座天文館,也是當時亞洲最宏偉的天文館,臺灣、香港的太空館都在其后。就在天文館開放三天之后的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蘇聯發射成功,這標志著人類太空時代的到來。
說到這個天文館,有一個名字絕對熬不過去,那就是李元。李元是這個天文館的第一個講解員。但他的身份絕對不止是講解員這么簡單。
李元,祖籍是山西朔州,1925年6月11號出生于太原。李元原名李杬。杬是一種生長在南方的大樹,皮很厚,樹皮煎出來的汁,可以用來腌制果品和禽蛋。杬和元雖是同音,卻常被人念作李杭或李抗,于是,他干脆砍去木字旁,直接叫李元。1948年,李元中學畢業后考入了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從那時起、他就立志要建立中國的第一座天文館。
1950年12月、中央文化部科學普及局局長袁翰青籌建中央人民科學館(中國科技館的前身)。北大教授戴文賽曾在紫金山天文臺工作過,他告訴袁翰青,你要搞天文普及,就把李元找來。于是,李元就來到北京,做了大量普及天文知識的工作。
1951年11月,李元和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溝通后,寫了《關于建立北京天文館的計劃書》。不過,由于當時沒錢,計劃暫時擱置。但李元一直堅持做普及天文知識的工作。
李元普及天文知識
李元普及天文知識
“最讓我難忘的就是我能夠與毛主席談天,陪周總理觀星?!崩钤涍@么說過。那是1953年2月23日,主席參觀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時,李元與主席談天說地、長達2個小時。
當時,主席由孫克定副臺長陪同參觀,李元擔任解說。在古代天文儀器前,李元把古儀遭八國聯軍掠奪的歷史詳細告訴了主席,毛主席指示說,不僅要把被破壞了的儀器修好,而且要把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掠奪和破壞古代天文儀器的事實向廣大群眾說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當走到天文望遠鏡前時,李元問毛主席想要看什么,毛主席說想看太陽黑子(太陽上的漩渦或者所謂的“臺風")。李元轉動望遠鏡,對向太陽。不巧的是,那天天陰了,沒辦法看見。李元對主席說:“對不起,主席,今天天陰了,看不到太陽黑子。”
主席聽了、很風趣地說:“今天看太陽黑子,老天和我作對?!焙髞斫榻B到彗星,說到彗星的密度很小時,主席就說:“彗星,空虛得很哪,吹牛皮呵?!泵飨蟾旁趺匆膊粫氲剑@幾段話,竟成了李元后來的“保留節目”。后來,每逢他和人提起此事,就會雙手叉腰,學著主席的湖南話說:“今天我來看太陽黑子,老天和我作對?!薄板缧?,空虛得很哪,吹牛皮呵。”
”主席這話是對浩瀚宇宙的很好的概括,這種幽默的語言,比我說多少科學詞匯都強?!崩钤恼Z氣里滿滿的都是欽佩。
1954年,中國駐民主德國大使館給國務院和科學院來了一封信,說民主德國有非常好的天象儀,對天文普及非常有用,建議我們購買。當時民主德國欠中國的債,他們沒有錢還,于是中國答應他們以貨抵債。接下來,財政部也同意了撥款,于是天文館就建起來了。
2013年7月29日,科協主席韓啟德親自為李元先生頒獎
有了天文館,就得有天文的演示,星空的演示。于是,就有了李元做的第一個節目就叫作《到宇宙去旅行》。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開館。在天文館對外開放前,李元就于1957年8月1日接待了6000名解放軍官兵參觀。
當時,李元一個人在人造星空之下,每天要連續講10場、每場600人,每場40分鐘,中間只有10分鐘換場時間。
李元幾十年的科普工作,通過天文演講、天文表演、天文展覽等形式,普及了科學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李元寫的科普文章,也很受讀者歡迎。他講解的內容,也是自己編寫的的節目。很多青少年都是讀了李元的文章后、走上了學習天文的道路,最后進入了天文學家的行列。
1998年5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國際永久編號第6741號小行星被命名為“李元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中國科普工作者的名字命名天體。2016年7月6日,李元在北京逝世,此去經年、如去愿先生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