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出臺(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聚焦建設“西部科技創新中心”目標,四川將支持成都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保障高水平建設運營天府實驗室。
天府永興實驗室。馬驥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為天府實驗室重要組成部分,四川落子碳中和重要抓手的天府永興實驗室,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核心,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此次《意見》的出臺,為實驗室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再度加碼,實驗室也將在《意見》賦能中為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推動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積極貢獻“永興”力量。
01
試驗成果投產
賦能綠色科技高質量發展
日前,隨著四川清元華創科技有限公司遂寧生產基地首條生產線啟動,由天府永興實驗室孵化的第四代硬質復合電力絕緣子正式邁入產業化階段。
第四代絕緣子。
“從實驗室樣品到工廠量產,我們構建的是一條貫通‘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生態。”天府永興實驗室新型電力系統研究所領軍科學家李治指出,該絕緣子采用的環氧樹脂基復合材料體系,通過分子結構設計與界面調控技術突破,徹底解決了前三代產品運行中遇到的痛點問題,如環境特別是極端環境老化、芯棒-護套界面密封失效、運維成本高等。其抗風沙磨損性能經實測較硅橡膠絕緣子提升60%以上,在重慶武隆高濕山區的運維周期延長至傳統瓷絕緣子的5倍以上。這種“材料-結構-工藝”的一體化創新,已形成23項核心專利的知識產權壁壘,其中3項技術指標超越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現行標準。
第四代絕緣子生產廠房在建。
“在《意見》的戰略指引下,實驗室創新構建的‘成都研發+川中制造’協同模式展現出強勁生命力。更為實驗室構建‘研發-中試-產業化’全鏈條轉化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更大的支持。”李治表示,目前公司以天府新區研發總部為“智慧大腦”,依托實驗室科研平臺持續開展前沿探索,遂寧生產基地作為“產業軀干”借助其產業配套實現工藝調試及成本控制,該模式保證了研發投入與制造效能的最優配比。
遂寧工廠。
“這種極核輻射帶動的轉化機制,正是對《意見》中‘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要求的創造性落實。”李治透露,未來產品可用于“沙戈荒”地區新能源基地外送輸電線路,為國家“雙碳”目標下的能源結構轉型提供關鍵裝備支撐。
02
探索綠色發展之路主力軍
創造了具有國際影響的2023成都大運藍和首次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2024成都PM2.5達標典型案例;打造了較高知名度的“天府碳中和”論壇品牌……
2024天府碳中和論壇。
6月,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科技引領“碳達峰碳中和”論壇上,組委會發布了《“一帶一路”碳中和技術創新典型案例》。“此次發布的技術清單涵蓋二氧化碳排放管控、資源循環利用(資源碳中和)及降碳減污協同等方向。其中降碳減污也是我們天府永興實驗室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天府永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賀克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論壇上,《“一帶一路”碳中和技術創新典型案例》發布。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府永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賀克斌。
自成立以來,天府永興實驗室匯聚川內外碳中和領域的優勢力量,按照“國際前沿、國內領先、四川特色、低碳產業”的原則,聚焦碳中和六大重點研究方向,開展有組織科研,有力支撐國家雙碳戰略實施,并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上持續發力,助力構筑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新高地,賦能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科技創新上
在科技創新上創建了有組織科研和競爭性科研“雙輪驅動”的新型研發體系,建立了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包干制、揭榜掛帥等科研管理機制,搭建開放共享實驗平臺。從國家到省市,各級低碳重點項目研發中,承擔起重要“綠創”角色,截至2025年上半年,獲批國家級項目8項,牽頭獲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8項,累計申請專利119件,授權專利19項。
#在成果轉化上
科技創新是點燃成果轉化的火種,成果轉化是滋養科技創新的沃土,二者在循環中孕育發展動能。實驗室充分利用該動能,通過“內培外引”雙向發力的成果轉化模式,打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化–產業化”創新鏈條,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從“書架”走向“貨架”,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集群式發展,打破科技與產業的壁壘,讓成果轉化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高速路”。
截至目前,實驗室成立了四川永興綠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成果轉化的平臺公司,成功孵化綠色低碳初創企業7家;正在培育的成果轉化項目8項;開展成果轉化服務31項。
四川天府新區。
“天府永興實驗室一直將建設國際一流實驗室為目標。依靠先進領先的科技成果、高水平的學術論文、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走出去、請進來,擴大國際影響。”天府永興實驗室聯席執行主任、四川大學原副校長、教授梁斌認為,實驗室如今在碳減排的前端和末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其中天府碳中和論壇連續幾年吸引了世界范圍的學者參加,共議碳中和實現路徑,為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與科技創新促進“雙碳”工作發展提供可借鑒方案。
從零碳建筑技術革新到工業領域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天府永興實驗室的創新成果正廣泛滲透于綠色經濟各領域,其在促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中的重要意義愈發凸顯。面對未來,實驗室將緊抓《意見》出臺機遇,助力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書寫四川答卷、打造四川樣本。
記者:劉杰
編輯:周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