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蟹老板本人
本文福利:關注「電動星球」
后臺對話框回復【來電】可以參與現金紅包的抽獎活動。
周中去了一趟成都,原因除了這座城市,還在于這次的主題:吉利汽車在吉利學院辦的汽車創新設計營。
活動規模不大,用主辦方的說法,是一個很小的活動。但參加的媒體,許多卻又是國內頂尖的汽車媒體人。
我想,他們或許跟我一樣,愿意去,都是因為在「借鑒」風潮狂飆的當下,對原創抱有虔誠信仰,卻又在市場的狂風暴雨中有所迷茫的。
籠統來說的話,就是如果當下賣得最好或者說聲音最響亮的車型都是Copy 來的,那原創設計的力量與價值在哪里?
我們在尋找答案,我們希望堅定信仰,我們認為中國汽車,不能再Copy了!
這是我們來到成都的原因。
那,找到答案了?我想,是的。
答案首先來自開營首日的大師課。
在吉利學院的階梯講堂內,我認真聽一堂來自湖南大學何人可教授的講座,主題是「人因與文化數據驅動的智能設計。」
而這堂課,讓我看到了中國原創設計的巨大進步與巨大潛力。
這樣的進步,體現在從單純的感性走向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讓設計與智能交匯。
何教授現場展示了用更為智能化手段、積累的基于中國人的人口測量學數據庫——從頭面、耳部、手部、再到足部、腰臀、軀干等等,以及中國三維人體與舒適度數據平臺。
而除了人因,還有文化。
這樣的文化,同樣被何教授的團隊予以數據化——各種中國設計風格的經典文化元素及原型數據庫,從長沙窯、到馬王堆刺繡云紋,再到三江侗族非遺剪紙圖案等等…..
當何教授曬出他的學生,利用馬王堆刺繡云紋數據庫,再通過 AIGC 自動生成系統設計出的時裝,并表示這些學生此前從未學過服裝設計,卻憑借這些作品,拿到了服裝設計大獎時,我深受震撼。
而類似這樣的大師課,吉利創新設計營還會有多場。主講的大師,包括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何人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嚴揚、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余隋懷,以及日本設計名家山田敦彥等等。
傳承,則是答案之二。
作為媒體,我們其實只是這場為期十余天的設計營的旁觀者。真正的主角,是這些大師,以及來自全國各個高校的學子或者青年設計師們。
這是一場極高規格的設計夏令營,吉利出錢,讓這些學生有機會聽到這些大師們講座、授課,有機會參與課題 KP,甚至組隊進行設計實戰。
有人會說,吉利其實是想從中獲益的。
當然如此,應該獲益!為什么不呢?產學研結合,這是科技發展已經被驗證過的最好的進步之道。
要通過獲益讓人愿意——愿意出錢,愿意牽頭,愿意去培養還非常稚嫩的孩子們。
唯獨這樣,中國的原創設計才會真正走入正循環。
也唯獨這樣,中國汽車才不會如十余年前,被海外的大牌設計師忽悠,設計出如下圖這樣哭笑不得的作品,而且耗時四年。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打造出全球都認可的經典汽車設計,「保時 X」是走不出國門的,哪怕在國內再如何風起云涌。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說:「唯有讓人才,在一線淬火、在產業扎根、在實戰歷練,創想才能轉化為驅動中國汽車設計崛起的澎湃動能。」
希望所有人都認識到:造車是一場馬拉松,人才是基石,并愿意為此長期投入。
對了,上面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李書福說的。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