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團隊的發動機,靠什么點燃?
一位銷售主管在月度會議上質問:“為什么新客戶轉化率又跌了?”會議室頓時陷入沉默。
另一位主管面對同樣的數據卻問:“本月新客戶轉化率下降了15%,大家覺得哪個環節的變化與這個波動關聯最大?”團隊隨即展開熱烈討論,迅速鎖定了問題根源。
兩種提問,揭示了管理層次的本質差距。
一、低層提問:聚焦執行的“信息監工”
初級管理者常被困在事實性提問的牢籠中:
“報告寫完了嗎?”
“數據是多少?”
“誰負責這塊?”
此類問題看似高效,實則暗藏三重危機:
- 思維惰性蔓延
:員工淪為“答題機器”,只需機械回應指令,無需主動思考;
- 信息失真加劇
:下屬傾向于隱藏問題,僅匯報“領導想聽的”結果;
- 系統脆弱性
:只能應對簡單任務,一旦遭遇復雜挑戰,團隊即刻陷入癱瘓。
本質缺陷:將管理等同于控制,視員工為執行工具,而非智慧主體。
二、中層提問:優化流程的“問題醫生”
成熟的管理者開始追問“為什么”與“怎么辦”,推動團隊突破表象:
“你認為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流程中的卡點如何優化?”
“從這次失敗中能提煉什么經驗?”
豐田公司的“5Why分析法”是此類提問的典范:
機器為何停機?(保險絲燒毀)→ 為何燒毀?(軸承缺潤滑)→ 為何缺潤滑?(油泵故障)→ 為何故障?(濾網堵塞)→為何未清理濾網?(維護流程缺失)
此階段的管理者像“教練”,擅長在既定框架內持續改進(Kaizen)。但若過度聚焦流程,可能忽略戰略與人性,難以應對顛覆性變革。
三、高層提問:點燃潛能的“賦能者”
頂尖領導者通過提問構建愿景、激發使命感:
- 愿景式提問
:如喬布斯問團隊:“如何重新定義手機,讓人類生活發生革命?”
- 反思式提問
:如跨國CEO問:“三年后回看今天,什么成就會讓你驕傲?”
- 破框式提問
:“如果所有限制消失,最理想的狀態是什么?”
這類提問實現三重跨越:
- 向上思考(Think Big)
:超越短期目標,錨定長期價值;
- 向內探索(Think Deep)
:激活個體潛能與成長動力;
- 向外連接(Think Broad)
:鏈接系統生態,預見復雜性。
管理段位的分水嶺:將權力視為“服務”而非“控制”,視員工為“合伙人”而非“資源”。
四、升級提問力的三大關鍵行動 1.轉換提問視角:從事到人,從過去到未來
低級問法:“為什么沒達標?”
- 賦能問法
:“哪些資源能幫你突破瓶頸?”(從問責轉向支持)
- 未來導向
:“如何系統性防止此類問題再生?”(從救火轉向防火)
提問類型
適用場景
經典問題示例
度量尺式
沖突解決/經驗復盤
“從1到10分,你對方案的信心值是多少?如何提到8分?”
6
魔法棒式
團隊陷入困境時
“如果資源無限,你會如何破局?”
欣賞式
激勵高績效員工
“你成功背后的核心心法是什么?”
3.規避三大提問雷區
- 誘導式提問
:“你難道不知道這是錯的嗎?”(激發防御心理)
- 連環追問
:短時間高頻施壓,剝奪思考空間
- 雙重問題
:“進度為什么滯后?預算怎么超支的?”(問題堆砌導致思維碎片化)
管理者的認知層次,決定了提問的深度;而提問的深度,重塑了團隊的認知帶寬。
基層管理者問What(發生了什么?)
中層管理者問Why(為何發生?)
高層管理者問How(如何超越?)
頂尖領導者問 Why not(為何不能顛覆?)
當你不再追逐答案,而是設計問題時,管理便從技術升華為藝術——因為答案只能解決當下的問題,而問題才能定義未來的可能。
明晨例會,你準備點燃團隊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
管理之鏡卡牌:記錄今日所提問題,一月后回看——它們將如實映射你的管理段位。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編輯:學習經營管理(微信號:MBA160)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發到給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