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財經社 冰火
7月1日晚間,江蘇鹽城上市公司智慧農業(000816)發布公告,控股股東江動集團所持3.7億股被100%司法凍結,占總股本25.55%。
這場股權“冰封”背后,直指重慶前首富羅韶宇掌控的東銀控股債務黑洞——作為江動集團的母公司,東銀控股已深陷司法重整泥潭,而智慧農業或將淪為“棄子”。
一、重慶前首富債務鏈崩塌
智慧農業原名江淮動力,創始于1945年,前身為新四軍槍械修理所,1997年A股上市,為中國農機行業首批上市公司之一。
羅氏家族100%持有江動集團,而江動集團又控股智慧農業26%股權,因此羅韶宇成為智慧農業實控人。
羅韶宇來頭可不小:在2014年胡潤百富榜,羅韶宇夫婦曾以135億元財富排在第100位,登頂重慶首富。
目前羅韶宇旗下共有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A股上市的ST迪馬(600565)、智慧農業和港股上市的東銀國際(0668.HK)、東原仁知服務(02352.HK)。其中,ST迪馬和東銀國際已退市。
羅韶宇的隕落頗具戲劇性。從重慶地產大亨到資本帝國締造者,其掌控的東銀系曾橫跨地產、金融、制造業等多個領域。但激進擴張最終反噬——高杠桿運作疊加行業下行,東銀控股債務窟窿越捅越大,如今連核心資產都難以保全。
東銀控股早在2023年便進入司法重整程序,而江動集團作為核心資產平臺,近期也向重慶法院提交破產重整申請。此次持有的智慧農業3.7 億股股權全遭凍結,正是債權人的“終極追討”。
二、主業深陷“紅海”,三年巨虧1.4億
值得關注的是,在羅韶宇債務危機爆發之前,智慧農業業績早已連虧3年。
財報數據顯示,2022-2024年,公司歸屬凈利潤累計虧了超過1.4億元;2025年一季度營收再降4.42%,歸屬凈利潤仍未轉正。
智慧農業將業績疲軟歸咎于“美國業務關稅沖擊”:首次采取國內+越南+美國委托加工模式,因處新模式磨合期,產品交付周期加長,制造費用、倉儲、物流等運營成本同比增加,經營虧損高于同期。
不過,根源在于傳統主業已深陷“紅海”。智慧農業營收占比近六成的動力及終端產品,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滑4.19個百分點至7.08%。今年一季度,公司整體毛利率更慘,從年初的21.47%腰斬至9.79%;凈利率直接降為-3.88%。
隨著江動集團重整推進,智慧農業控制權易主幾乎板上釘釘。
在資本市場的邏輯中,司法重整往往被視為上市公司困境反轉的重要信號。然而,7月2日智慧農業股價走勢卻打破了這一常規預期——當日股價全天在“水下”運行,最終以0.64%的跌幅收盤。這一背離走勢,折射出投資者對其控股股東重整前景的深度疑慮。
目前,智慧農業已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是盼來“白衣騎士”拯救?還是一步步滑向退市深淵?唯有時間才能揭曉最終答案,我們暫且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