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圖書館館長胡爾西和同事已把封裝的4箱書搬上了車。他又仔細看了一遍圖書的清單,便招呼司機師傅:“齊啦,走吧!”
這一趟,他們要把“馬背圖書館”搬到巴音傲瓦鄉布呼特村去,再騎馬把書送到正在夏牧場上忙碌的牧民手中。
驅車70多公里,走了一個多小時后,一行人到了布呼特村,村干部和志愿者早已經準備好了馱書的馬,在車不能繼續行駛的地方等著。自從5月塔城地區圖書館今年第一場“馬背圖書館”活動舉辦后,大伙兒都盼著再來新書。
“啊呀,你今天真漂亮啊。”下車的胡爾西笑著牽過馬,瞅了瞅馬頭上的紅穗子,摸了摸掛在它背上的馬褡子,這是村里專門用彩色絨布做的,還加了很多刺繡圖案。整條馬褡子共有6個口袋,足夠把各家要的圖書分類裝。
志愿者哈杰提別克把一摞摞書插好后,輕輕拍了拍馬脖子,“辛苦你了,伙計,我們走吧。”馬似乎聽懂了他的意思,揚了揚馬頭,甩了甩尾巴,待他上馬后,踏著穩穩的步子,沿著布滿石子的牧道向大山深處走去。
塔城地區地域廣袤,自然風光優美,有大片的草原牧場和原始森林。牧民在牧區居住比較分散,受交通條件限制,牧民家庭很難便捷地享受到基層文化生活資源。為了打通全民閱讀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塔城地區圖書館啟動了“馬背圖書館”項目,借助各縣市圖書館的力量,根據實際需求把書送到牧民身邊。
“馬背圖書館的價值遠不止于送書,而在于通過這種方式滿足了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進了大家對中華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了解與認同,拓展了彼此交流的空間,是推進文化潤疆的生動實踐。”塔城地區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畢志剛說。
“上次帶去的繪本《舉世無雙的地毯》,孩子們很喜歡,這次再帶一些繪本。”“村里婦女下個月要組織刺繡培訓,需要《中國傳統刺繡》,下次送書帶過去吧。”“馬上放暑假了,牧民說能不能給孩子多帶點兒自然科普的書過去。”……圖書館每次送書,都要收集“情報”,再根據牧民的需求去配書。送書的地方,近的幾十公里,遠的上百公里,要把新書送去,把上次借出的書收回。
2024年夏秋時節,圖書館送書人員相繼前往托里縣阿克別里斗鄉拉巴村夏牧場、沙灣市博爾通古鄉夏牧場、裕民縣阿勒騰也木勒鄉江阿布拉克村秋牧場等地,讓牧民認識了“馬背圖書館”,了解了怎么能用好它。
陽光越來越強,送書的馬隊離牧民住地也越來越近,胡爾西的臉頰已經泛紅,汗水也順著額角流下,“風光好的地方,陡坡也多,大家都當心呀。”哈杰提別克正給大家提醒著,就看到白色的氈房頂已經出現在眼前。
“馬背圖書館”來到牧民身邊。阿爾斯 攝
送書一行人一下馬,在家的牧民、孩子們就聚過來了,“我要的《阿凡提故事》繪本帶來了嗎?”“這次有沒有牛羊疾病預防的書?”“啊,有《西游記》,太好了。”……送書員們把書擺在了牧民們提前準備好的桌子上,順序排開。
“別著急拿,需要哪一本,在我這里登記簽名再領書。”志愿者阿曼開力德說,“大家要愛護好圖書,防止破損,也不要在書上標記涂抹,下次我們來時再歸還。”
牧民努爾波拉提·別斯拜克喜歡鉆研動物醫學,在山里也能給牛羊看病,“我家牛羊多,有個小毛病我都可以治療,我從圖書館送來的《獸醫使用手冊》上又學了很多方法,都用手機記下來了。比如,我家羊羔腹瀉時,隔離加補充電解質是最重要的。”
艾依娜爾喜歡讀古典名著,愛畫畫的弟弟巴來提喜歡看繪本,以前放假時他們想去縣城的圖書館,又很麻煩,有了“馬背圖書館”,假期生活就豐富起來了。
“來來,小朋友都過來,看看今天的丁香姐姐講故事,要講什么啊?”胡爾西大聲招呼著,順勢盤腿坐在了草地上,然后打開了手中的繪本《草原英雄小姐妹》,孩子聚精會神聽,跟著她走進了勇敢的龍梅和玉榮經歷的那個暴風雪之夜……
截至今年6月,塔城地區圖書館聯合各家縣級圖書館開展的“馬背圖書館”已經服務牧區讀者超過1500人次。閱讀的種子隨著“馬背圖書館”的行進,播撒在壯闊的草原上,扎下了根。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來源 | 新疆發布
原標題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丨馬背載書香送至云深處》
作者 | 銀璐
編輯 | 姜玉函
責編 | 李雪
主編 | 崔靖芳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