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深秋,志愿軍與南朝鮮軍的一場激戰在夜幕下悄然拉開。當南朝鮮第7團還在為補給沾沾自喜時,他們哪里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志愿軍的甕中之鱉。這場戰斗,不僅是對勇氣和智慧的考驗,更是對意志和決心的磨礪。
那么,志愿軍是如何一步步將敵人引入圈套,最終全殲敵軍的呢?讓我們一起揭開這段塵封的歷史,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50年10月26日晚上,志愿軍已經打下了溫井。同一時間,南朝鮮那邊兒的第6師第7團收到了個急電,讓他們別按原計劃走了,趕緊掉頭去找其他部隊。
可這第7團的團長呢,接到命令后沒立馬動身。他還挺有理,說:“我這兒缺油、缺吃的、缺彈藥,怎么走?”
說實話,那會兒戰場上形勢挺緊張的。第6團都快打到鴨綠江邊上了,志愿軍也控制了溫井。南朝鮮軍要是再不趕緊撤,那可真是自找麻煩了。
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上級讓撤,他就得撤,哪兒來那么多廢話呢?可這位團長就是不聽,非要在這兒磨蹭。這下可好,后面的事兒估計更棘手了。
兩天之后,也就是28號那天,第7團等來了他們的空投補給。不過啊,他們哪知道,就在這兩天時間里,志愿軍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打算把他們一鍋端了。
其實啊,早在補給到的前一天,我們就已經下了命令,要收拾他們。彭德懷總司令說了,40軍的主力得先去把溫井那邊的敵人給收拾了,然后再往南沖。同時呢,40軍的118師得跟50軍的148師一起上,把南朝鮮的第7團給全殲了。
彭總做事兒可謹慎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還命令40軍的120師和119師趕緊過來,防備著有別的敵人來救第7團。
你看啊,咱們這部署多周密,多細致。就等著看那些敵人怎么被我們收拾了。這可得說,彭總就是彭總,做事兒就是有章法,有魄力。我軍戰士們跟著他干,準沒錯!
在計劃實施前,我軍原本打算設個圈套來對付敵人。我們讓40軍先去打溫井的敵軍,好讓他們沒法跟第7團會師。同時呢,我們還想把第7團敵軍引到熙川、云山那邊去,要是他們有援軍來,我們就一股腦兒全殲了他們。可惜啊,南朝鮮軍挺狡猾的,沒上我們的當。
既然計劃沒成功,那我們就得趕緊想別的辦法。我們決定先不管那么多了,直接去打第7團。
命令一下來,118師的戰士們就出發了。他們走得可快了,就算又餓又冷也沒停下來。
三天后,他們趕到了龍谷洞以南的地方,趕緊挖了戰壕,修了工事,這樣子敵軍就無法南逃了。
20號那天,天剛蒙蒙亮,第7團的南朝鮮兵就開著美式汽車,悄悄地摸到了我軍陣地前。他們可能以為我們還在睡大覺呢,結果一露頭就被我軍戰士發現了。
我軍戰士二話不說,端起槍就是一頓掃射。南朝鮮兵哪見過這陣勢啊,一下子全亂了套。他們的車想掉頭逃跑,但已經來不及了,全都擠在了一起,亂成一團。
車上的步兵更是嚇得魂飛魄散,爭先恐后地往車下跳。可是跳下來也沒用,我軍的子彈就像長了眼睛一樣,追著他們打。那些僥幸沒被打中的,也被我軍的炮火壓得抬不起頭來,只能躲在河溝里瑟瑟發抖。
眼看我軍就要大獲全勝了,可是這時候,敵人的援兵到了。只見十多架美軍飛機呼嘯而來,對著我軍陣地就是一頓狂轟濫炸。我軍戰士雖然英勇頑強,但也架不住這么猛烈的攻勢啊,只能暫時退避三舍。
當時那情況真是緊張。敵軍看我們有點亂,就立馬沖上來搶陣地,還仗著有美軍的大炮支援,一波接一波地往我們這兒沖。
但我們志愿軍也不是吃素的。我們之前費了好大勁修的工事,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我們站在高處,朝著沖上來的敵軍就是一頓猛打,直到把他們打回去。
不過,那些敵軍也狡猾得很。他們其實是假裝撤退,暗地里卻在忙著修新的防御工事,還等著他們的援軍來一起再攻擊我們。
好在,我們353團的團長,早就看穿了他們的小把戲。于是,我們決定趁著天黑,去偷襲他們的指揮部。
那天晚上,美軍轟炸過的地方還有火在燒,那些火光就像是指路明燈一樣,照著我們去偷襲的路。
在出發前,我軍還采取了一項重要措施:所有戰士都在左臂上扎上白毛巾。這是因為在夜間行軍中,如果遇到其他部隊,可以通過這一標志迅速分清敵我。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舉措非常明智,有效避免了誤傷和混亂。
當時,肩負著突襲任務的是1營2連的戰士。3營的弟兄們緊跟在他們身后,時刻保持警惕。走著走著,2營突然撞上了敵人的機槍陣地。敵人正在呼呼大睡,2營的戰士們眼疾手快,端起槍就是一陣掃射,把敵機全給摧毀了。
可就在這時,不遠處突然響起了密集的槍聲。原來是南朝鮮軍發現了這邊的動靜,他們朝著陣地發起了三次猛烈的反撲。2連3排的戰士們首當其沖,被敵人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
情況緊急,二連指導員崔同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帶著一排的戰士們從右側山腰繞過去,打通公路,然后從敵人的后方發動進攻。這樣一來,既能解三排之圍,又能給敵人來個措手不及。
說干就干,崔同信帶著一排的戰士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沿著山腰小心翼翼地前進,生怕被敵人發現。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于打通了公路,成功地繞到了敵人的后方。
此時的南朝鮮軍還在瘋狂地進攻陣地,根本沒注意到后方已經出現了敵人。崔同信抓住這個機會,一聲令下,一排的戰士們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朝著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與此同時,班長崔兆生和戰斗組長高云混進了南朝鮮軍隊。他們倆一個抱著機槍,一個拿著沖鋒槍,小心翼翼地走在隊伍中,為2連的兄弟們探路。突然,他們發現不遠處有一群人影晃動。
這些人剛從公路上撤下來,夜色中看不清他們的面容和裝備,也分不清他們是自己人還是敵人。崔兆生和高云心里一緊,趕緊湊近去看。
崔同信,作為隊伍中的指揮者,大聲喊道:“喂!你們是哪個部隊的?”但對方似乎沒聽見,或者是不愿意回答,總之一點反應都沒有。
崔同信心里一沉,感覺事情不妙。他再仔細一看,發現對方手臂上并沒有扎著白毛巾——這是他們隊伍的標識。
他立刻明白過來:“糟糕!這些是敵人!”他趕緊下令:“快!開火!一排的,趕緊給我開火!”
但這時候開槍已經晚了。敵我雙方已經靠得太近,混戰在了一起。戰士們只能根據手臂上有沒有白毛巾來分辨敵我,然后跟敵人展開了貼身肉搏。
在敵我交錯的混亂中,一排的戰士們無法貿然開火,他們決定先搶占一處敵軍陣地。他們行動迅速,沒有多余的言語,只是專注地執行任務。成功搶占陣地后,他們立即轉向支援三排,那里的戰友正被敵軍的火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有了一排的加入,三排的戰士們瞬間感到壓力減輕了許多。他們開始有力地還擊,與一排的戰友們共同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火力網。在這兩股火力的夾擊下,敵軍被迫撤離了公路,暫時失去了進攻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戰場的另一側,二營四連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經過一番激戰,成功地將敵軍從1300高地上趕了下去。這個高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直被敵軍視為重要的據點。然而,在二營四連的勇猛攻擊下,敵軍最終不得不放棄了這個陣地。
但是,敵軍并沒有就此罷休。他們明白,1300高地對于整個戰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為了打開撤退之路,還是為了支援其他部隊的攻擊,控制這個高地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敵軍迅速集結了兩個排的兵力,準備向1300高地發起反撲。
面對急速沖來的敵軍,我軍四連的陣地上突然發生了意外。重機槍,這個本該在此時發揮威力的武器,竟然卡殼了。戰士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們焦急地催促著機槍手:“快!快開火!”可是,機槍依舊沒有動靜。
這時,班長周考德挺身而出。他毫不猶豫地穿過密集的彈雨,來到重機槍旁。只見他雙手抱起機槍,對準機槍栓,猛地一腳踹去。這一踹,竟然讓機槍栓松動了,機槍又可以正常射擊了。
周考德立即趴在地上,瞄準敵軍開始猛烈射擊。他的射擊準確而有力,讓敵軍不得不暫時停止沖鋒。我軍戰士們見狀,士氣大振,他們紛紛端起手中的武器,高喊著口號向敵軍沖去。
然而,此時的敵軍已經陷入了絕境。他們試圖乘坐汽車逃跑,但我軍的353突擊部隊已經迅速逼近了戰場。戰士們撿起敵軍丟棄的迫擊炮,對準逃敵的汽車就是一頓猛轟。在猛烈的炮火下,敵軍的汽車被炸得粉碎,逃敵們也被我軍戰士們一一消滅。
除此之外,我軍還成功摧毀了敵軍的指揮部。那里的電臺和其他重要設備都被炸成了碎片,再也無法使用。原本在指揮部的敵軍士兵們,早在我軍攻擊之前就嚇得四散而逃了。
這次勝利對我軍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打擊了敵軍的士氣,還使得整個7團陷入了混亂。這些士兵們失去了指揮,就像一群沒頭的蒼蠅,到處亂竄,試圖逃離戰場。
我軍118師的師長鄧岳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做出了決策。他命令352團抄近路,翻越大山去追擊逃敵。接到命令后,352團的士兵們沒有絲毫猶豫,他們忍受著饑餓和疲勞的折磨,連續翻越了五座大山。
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352團終于搶先一步抵達了松水洞。這個地方是逃敵的必經之路,我軍士兵們就在這里設下了埋伏。當敵軍慌不擇路地逃到這里時,我軍士兵們如猛虎下山般沖了出去,將這股逃敵全部殲滅。
至此,南朝鮮第7團被全殲。
這場戰斗不僅彰顯了志愿軍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銘記那些為國家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志愿軍戰士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