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R小崔的待辦事項清單里,“為新員工辦理社保增員”這件事,總是被習慣性地排在不那么靠前的位置。
她的想法,可能和大多數HR一樣:新員工剛來,還在試用期,流動性大。不如等他干穩定了,或者干脆等到下個月,和其他人事變動一起,批量去網上辦一下,省時省力。
這個想法,聽起來是那么的“高效”,那么的“符合邏輯”。
但在法律的眼中,這種“高效”,是一種危險的“傲慢”。
法律的耐心,只有30天
我們必須清楚一件事:從新員工踏入你公司大門、開始為你工作的那一刻起,一個名為“勞動關系”的計時器,就已經啟動了。
而法律,只給了所有企業主和HR30天的反應時間。
《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就像一份言簡意賅的軍令狀: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自用工之日起”,看清楚,是從他上班的第一天算,不是等他試用期轉正,更不是等HR有空。
“三十日內”,這是法律劃下的,不可逾越的最后期限。
“再等一等”的代價,你真的算過嗎?
可能有人會說:“晚幾天辦,能有多大事兒?工資照發,不就行了?”
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我們來看看,你每拖延一天,潛在的風險清單上,會增加些什么。
風險一:醫保待遇的“真空期”
這是最常見,也最直接的風險。
如果新員工在這段沒有社保的“真空期”里,不幸生病了,哪怕只是個小小的感冒發燒,所有的門診、急診費用,都得他自己掏腰包。
如果是更嚴重的情況,需要住院手術呢?那幾萬、幾十萬的醫療費用,誰來承擔?員工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因為公司沒有及時給他交醫保導致的,這筆賬,最后很可能就要算到公司的頭上。
風險二:工傷風險的“裸奔”
這是更可怕的“黑天鵝”事件。
萬一,我是說萬一,新員工在入職的第一個月內,就發生了工傷事故。因為公司還沒有為他繳納工傷保險,工傷保險基金是不會認賬的。
那么,所有的醫療費、康復費、停工留薪期的工資、甚至傷殘補助金……所有本該由國家承擔的費用,都將變成公司的直接賠付責任。這筆錢,足以讓一家小微企業元氣大-傷。
風險三:生育保險的“踏空”
對于女員工來說,如果因為你辦理晚了,導致她不滿足連續繳納生育保險的條件,最終無法申領生育津貼。那么,她休產假期間的工資,就得由公司自己來發。
風險四:員工的“不信任”
一個連社保都不能及時為員工繳納的公司,如何能讓員工產生信任感和歸屬感?這背后傳遞出的,是對員工權益的漠視和管理的隨意。
別再找借口了,現在辦社保,比點個外賣還簡單
過去,辦社保可能真的需要跑腿、排隊、填一堆表。但現在,都2025年了。
以上海為例,整個流程,線上就能搞定:
打開“一網通辦”的網頁(https://zwdt.sh.gov.cn/)。
搜索“企業職工就業參保登記”,點進去。
輸入員工的身份證號和姓名,系統會自動跳出信息。
填上就業起始日期等幾個關鍵信息,點一下“確認提交”。
整個過程,熟練的話,可能比你點一份外賣的時間還要短。
為了這點“省事”的錯覺,去承擔上面那些巨大的風險,真的值得嗎?
“晚點辦社保”,在今天,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被容忍的管理“惰性”。
它是一個清晰的、明確的、不容商量的合規紅線
一個專業的HR,他的價值,恰恰體現在對這些“紅線”的敬畏,和對流程細節的精準把控上。因為他們知道,人力資源管理,很多時候,做的就是“風險管理”的活兒。防范一個風險,比解決一個問題,成本要低得多。
如果您的企業尚未配備專業的人事團隊,或現有人事人員經驗不足,建議可將社保業務外包給正規的專業機構來處理。將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讓您更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與拓展。
才朔社保,10年行業服務經驗,擁有正規資質,已累計為4000+企業提供高效、可靠的社保外包服務,是您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