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零售行業仍在“規模即真理”的迷思中狂奔時,河南商超巨頭胖東來用一組數據撕開了一道口子——2025年上半年營收117億元,同比增長超30%。這一成績不僅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同期全國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速約5%),更在區域零售領域樹立了一個“反規模敘事”的標桿。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一家企業的經營表現,成為觀察中國商業文明進化的一扇窗口。
在電商沖擊、消費分級、成本攀升的三重擠壓下,傳統零售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永輝超市三年閉店超400家、家樂福中國市場份額萎縮至不足1%、沃爾瑪持續收縮線下布局……行業平均利潤率已降至2%以下,“規模不經濟”成為懸在零售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背景下,胖東來117億的營收增量顯得尤為突兀——它既未依賴資本擴張,也未投身價格戰,而是走出了一條“深耕區域、極致服務、價值共生”的獨特路徑。
其核心邏輯在于重構“人貨場”關系中的“人本位”。當多數零售商將“坪效”“周轉率”作為核心KPI時,胖東來更關注“員工幸福感”與“顧客體驗感”的共生關系。公開數據顯示,其基層員工平均工資達當地同行業2 - 3倍,強制推行“帶薪休假”“情緒假”制度;商品定價遵循“微利原則”,生鮮品類毛利率長期控制在10%以內(行業平均約18%);服務細節上,“無理由退換貨”覆蓋所有商品,“不滿意就退款”的承諾從商品延伸至服務體驗。這種對“人性需求”的極致回應,使其在區域市場形成了難以復制的“信任壁壘”——許昌、新鄉兩地消費者對胖東來的品牌忠誠度高達89%,復購率超行業均值40個百分點。
零售行業的傳統認知中,“全國化布局”往往被視為企業成熟的標志。但胖東來的實踐證明,在特定區域內構建高密度覆蓋、深度滲透的“根據地模式”,同樣可以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截至2025年上半年,胖東來在許昌、新鄉兩市共開設12家門店(許昌8家、新鄉4家),單店日均客流量穩定在1.2 - 1.5萬人次,坪效達15萬元/平方米/年(永輝超市全國均值約6萬元)。這種“小區域、高密度”的布局策略,帶來了三重優勢:
其一,供應鏈成本的最優解。通過集中采購與本地化直采結合,胖東來在生鮮品類上實現了“產地 - 門店”的直連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損耗;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35%,進一步壓縮了流通成本。其二,服務能力的精準匹配。高密度門店網絡使“半小時配送圈”“即時售后響應”成為可能,消費者需求可被快速捕捉并滿足。其三,品牌價值的持續沉淀。在特定區域內高頻次、高質量的互動,讓胖東來從“零售商”升級為“社區服務商”,形成了“企業 - 居民”的情感共同體。
這種模式的成功,本質上是對零售行業“規模經濟”定義的重新詮釋——當企業能夠在特定區域內實現供應鏈效率、服務能力、品牌價值的正向循環,“區域密度”完全可以替代“全國廣度”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胖東來的影響力早已超出商業范疇,成為區域經濟生態的重要變量。其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拉動效應顯著:在許昌,胖東來直接帶動了本地農產品基地建設(合作農戶超2000戶),推動了冷鏈物流、包裝設計等配套產業發展;間接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包括供應商駐場人員、物流配送團隊等),提升了區域消費活力。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員工關懷”模式倒逼了區域勞動力市場的觀念變革——當地服務業薪資水平較周邊城市平均高出15%,員工權益保障成為企業招聘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價值溢出”效應,本質上是胖東來將商業成功轉化為社會福祉的實踐。它證明了商業機構不僅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還可以通過創造就業、帶動產業、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式,成為推動區域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正如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言:“優秀的企業家不僅要創造財富,更要創造文明。”胖東來的探索,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從“逐利者”向“價值創造者”轉型的鮮活樣本。
胖東來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折射出中國商業文明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當消費升級從“物質滿足”轉向“精神滿足”,當市場競爭從“價格博弈”轉向“價值創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不再是規模與速度,而是能否構建“以人為本”的商業生態。
對行業而言,胖東來的實踐提供了三點啟示:其一,零售的本質是“人與人的連接”,技術手段(如數字化、智能化)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其二,區域市場仍有巨大潛力可挖,“下沉市場”不應等同于“低端市場”,而是需要更精細化的運營與更高品質的服務;其三,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應是外在約束,而應內化為商業模式的核心邏輯——只有當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同頻共振,企業才能獲得持續生長的動力。
站在更宏觀的視角,胖東來的崛起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微觀層面的生動注腳。它證明,在“規模崇拜”之外,還有一條更可持續、更有溫度的商業之路——這條路或許不能快速催生千億市值的巨頭,但卻能讓企業扎根土壤、融入社區,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力量。
117億的營收數字,不過是胖東來商業實踐的一個階段性注腳。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它所代表的商業文明新范式——在這里,利潤不是終極目標,而是創造價值的自然結果;規模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而是服務能力的自然延伸;企業不僅是經濟組織,更是社會價值的創造者。這或許正是中國零售業乃至整個商業世界最需要的“破局之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