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佩通坦參加內閣會議后離開政府大樓。
文丨胡毓堃
編輯丨漆菲
下半年剛開始,“一門四總理”的欽那瓦家族迎來“至暗時刻”。
當地時間7月1日下午,泰國憲法法院宣布受理有關調查總理佩通坦是否存在違憲行為的請愿書,決定即日起暫停其行使總理職權。此時距離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批準佩通坦的內閣改組申請,僅過去幾個小時。
同一天,泰國刑事法院就佩通坦父親、前總理他信十年前涉嫌“冒犯君主罪”一案首次傳喚原告證人,他信本人亦出席第一場聽證會。此次審判將持續數周,他信或將面臨最高15年監禁的刑罰。
泰柬邊境局勢依舊緊張、“通話門”事件持續發酵、國內爆發大規模抗議、支持率跌入谷底——無不給佩通坦的處境火上澆油。腹背受敵之下,佩通坦的結局與她的前任賽塔愈發接近,或將成為保守勢力進逼、泰國傳統政爭邏輯下的又一個犧牲品。
“黑色星期二”
此次危機的導火索源自6月18日柬方流出的一段佩通坦和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的通話錄音。通話中,佩通坦稱呼洪森為“叔叔”,請求后者協助自己解決兩國的邊境問題,還批評一名泰國陸軍將領加劇緊張局勢。
自那時起,一些人公開呼吁讓佩通坦辭職,最大反對黨人民黨敦促她解散國會下議院以重新舉行議會選舉,反對者更在曼谷市中心舉行大規模集會。對于這些聲音,佩通坦堅稱絕不下臺。
但在7月1日,佩通坦及其家族在一波三折中見證了前所未有的“開門黑”。當天上午,她調整了10多個職位(包括讓自己兼任文化部長)的內閣改組申請獲得泰國國王批準,按計劃于兩日后(7月3日)宣誓就職。不料還沒等到履新,憲法法院9名法官就在午后宣布一致同意接受36名上議員聯名提交的請愿書,并以7比2的投票結果決定佩通坦暫停行使總理職權,直至法院作出裁決。
◆7月1日,泰國總理佩通坦準備參加內閣會議。
按規定,佩通坦須在收到請愿書副本之日起的15日內提交書面答辯。她告訴媒體:“既然法院做出決定,我謙卑地接受這一決定,無限期停止總理工作……但我有15天時間提交我的案子(材料),解釋我與洪森通話的真實動機。”佩通坦試圖為自己辯護,道歉的同時不忘重申其動機無錯(維護國家利益),只是方法未必“討喜”。
7月3日下午,泰國政府在總理府召開內閣特別會議,宣布在佩通坦被憲法法院下令暫停履行總理職務期間,由副總理兼內政部長普坦代理總理職務。至于佩通坦所說的繼續為國家工作,大概率是指自己兼任的文化部長一職(其理由是為了“加強軟實力”)。外界認為這是她為應對可能被停職而做的“后備計劃”,以確保其在政府中保留影響力。
◆6月28日的曼谷抗議中,示威者高舉“總理是國家敵人”的牌子。
然而,一旦佩通坦被憲法法院認定不夠“明顯誠實和正直”,或有“嚴重違反或無法符合倫理標準”的行為,依據憲法可予以罷免——屆時她不僅不能當總理,連文化部長也不能當。
陷入“死循環”
此時,佩通坦的命運與一年前黯然下臺的前總理賽塔越發“殊途同歸”。
去年5月,憲法法院以6比3的多數意見決定受理罷免請愿,調查賽塔改組內閣、任命有犯罪服刑記錄的披集為總理府部長一案。經過兩次審議會議,憲法法院于同年8月14日以微弱多數意見裁定賽塔違憲、即刻解職。
◆泰國前總理賽塔在一年前黯然下臺。
誠如美聯社所說,泰國司法系統尤其憲法法院向來被視為保王建制派的“堡壘”,向來親保守派,亦是后者削弱政敵的工具。而調查佩通坦的國家反腐敗委員會也具有濃厚的保守派色彩,被批評為“選擇性執法”,例如無視對前總理巴育及其副手巴威等軍方或保守派出身人士的違法指控,而一旦欽那瓦家族或以人民黨為代表的自由派遭遇指控,則迅速啟動調查。
在披集口中,去年賽塔的解職風波便是“一個詭計”,因為賽塔對他的任命經過了各大機構的層層審查,最終由國王批準。這不由令人懷疑是政敵故意“挖坑”、讓披集通過審查,最后成為拿下賽塔的依據。
今年佩通坦遭遇的危機雖然情節不同,但“雙簧”邏輯頗為相似。泰柬邊境沖突期間,佩通坦的外交斡旋與軍方的高度戒備明顯不同調。正是出于內外壓力,稚嫩的佩通坦在老辣的洪森面前“禍從口出”。與邊境緊張局勢被同步拉高的,是民間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對佩通坦的不滿。
◆泰國關閉了泰柬之間的邊境口岸。
雖然軍方高層始終未與佩通坦撕破臉,泰國國王也批準了佩通坦改組內閣的建議,但保守派主導的上議院卻能夠單獨行動,向國家反腐敗委員會和憲法法院送上“司法武器”。于是一天內,佩通坦經歷了戲劇般的波折起伏,終究被對手扼住政治命運的咽喉。
2023年他信結束15年海外流亡、返回泰國,被視為為泰黨和保守建制派兩大宿敵“大和解”的信號。為泰黨在選后牽頭組建聯合政府,賽塔更是不惜得罪進步派與改革派陣營,同自豪泰黨等保守派、親軍方政黨開啟合作。
只可惜,這一表面和諧終究走向破裂:為泰黨推出的兩位總理接連遭到伏擊,他信與保守派圍繞內政部長等要職的權力之爭上升為公開矛盾,他本人更因十年前的言論再遭訴訟。
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盤通·帕瓦卡潘認為,佩通坦遭解職可被視為對手的“第一場勝利”。對于政局走向,帕瓦卡潘斷言:“國會將選出一位新總理,為泰黨可能再維持一段時間,但不會很長,不會超過三個月。”
憲法法院的行動意味著解散國會、提前大選等情況不會在短期內發生,為泰黨和保守派共同的對手——人民黨的“顛覆性”設想也就不會實現。在此情況下,泰媒普遍預測76歲的為泰黨老將、前年大選黨內第三順位總理候選人猜卡森·尼迪實里將被提名為繼任總理。
再換一個“補鍋匠”,既不會平息政壇動蕩,更難以平息民間對當權者的不滿。站在保守派的角度,曾在英拉政府擔任司法部長的猜卡森并非最佳人選。面對民間要求打破官僚體系、資本家壟斷的呼聲,帕瓦卡潘認定為泰黨“既無勇氣也無能力”,人民黨則屬于“有勇氣但無能為力”。
過去20年,泰國政治早已陷入“死循環”:先是出現軍事政變,接著建立民選政府,然后進行街頭抗議……如此往復。距離2023年“還政于民”不過兩年,兩任總理先后成為這個循環的“犧牲品”。外部面臨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和區域競爭壓力,內部又有制造業萎縮、家庭債務高企,泰國卻似乎只能在既有循環中自我消耗。(作者系國際政治專欄作家、中國翻譯協會會員)
排版 / 王莆率
本文部分節選自今日頭條“鳳凰WEEKLY”,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掃描二維碼查看完整文章
你如何看待佩通坦被停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